第三十三章 碰钉子

作品:《重生1996:我只想暴富

    李青山将自己卤制的第一锅肥肠端了上来。


    色泽红亮,香气扑鼻。


    胡小宝迫不及待夹了一大块塞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却竖着大拇指含糊不清地喊:


    “唔!好吃!哥,太香了!”


    陈厚朴没说话,仔细尝了一口,慢慢咀嚼着,脸上渐渐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


    他放下筷子,长长吁了一口气,看着李青山,眼中满是欣慰:


    “好!真好!青山,你真是……真是祖师爷赏饭啊!”


    他激动得甚至有些感慨:


    “你知道吗?就这锅肠子的水准,比方文杰学了三年出师时做的,还要强上一筹!


    十天!你只用了十天!我……我真的很满意了!”


    小屋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下来。


    胡小宝与有荣焉地咧嘴傻笑。


    “师父,只是满意?”


    心里想着,李青山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自己夹起一块尝了尝,仔细品味着。


    确实,好吃。


    香糯弹牙,毫无腥味,绝对称得上佳品。


    但是……不对。


    和他记忆中师父做的那锅、让胡小宝吃哭了的“绝味”相比,似乎还差了一点什么。


    是香气融合得不够浑然天成?


    还是口感层次欠缺了最后一分火候?


    他说不清,但他的舌头告诉他,这还不是极限。


    “师父,”李青山抬起头,坚定道:


    “我觉得……还不够。”


    “嗯?”


    陈厚朴愣住了。


    “好吃,但不绝。”


    李青山指着那锅肠子,“和您做的那锅比,差着境界。


    我要学的不是‘好吃’,是‘绝味’。


    客人吃了,得是胡小宝上次那样,能把魂儿勾出来的那种味道。”


    屋里安静了下来。


    胡小宝眨巴着眼,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陈厚朴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了,他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年轻人。


    他看到的不是骄傲,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对极致味道的渴望。


    这种渴望,他只在传说中那位开创了这门手艺的祖师爷身上听到过。


    半晌,陈厚朴缓缓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盯住李青山,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


    “好……好一个‘好吃,但不绝’!”


    “老夫原本以为,能把这门手艺安安稳稳传下去,就算对得起祖师爷了。


    今天我才明白,祖师爷把你送到我眼前,不只是让我传衣钵的……”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期待:


    “他是让你来……重现我陈家卤味祖师爷当年的荣光的!


    小子,你有这份心气和舌头,就一定做得到!”


    陈厚朴再无保留,将那些关乎火候分寸的、近乎玄妙的诀窍倾囊相授。


    李青山心领神会,将他现代的数据思维与传统“手感”深度融合,感知着汤沸时气泡从“躁”到“润”的微妙转变,捕捉着香料投入的最佳时机。


    经过几天的反复实践,当李青山再次揭锅,一股醇厚内敛、勾魂夺魄的异香瞬间充盈了整个小屋。


    陈厚朴只尝了一口,便猛地闭上眼,整个人如同被定住。


    半晌,才缓缓睁开,眼中竟有泪光闪动,声音颤抖着喃喃道:


    “是……是这个味儿……‘香入髓,味勾魂’。


    祖师爷的手艺,你接住了!


    当年王府里的贝勒爷,就好这一口!”


    炉火噼啪,肉香缭绕。


    这一刻,古老的绝艺终于在新时代的灵魂里,真正活了过来。


    这最难的一关闯过,剩下的猪肚、猪心、猪肝等,处理起来虽有差异,但核心的法理相通。


    李青山举一反三,上手极快,没几天就做得像模像样。


    陈厚朴嘴里天天嘟囔着:“老天爷赏饭吃,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啊!”


    ……


    与此同时,李青山也没耽误正事。


    他抽空去定了玻璃柜台、大冰柜和一台电子秤——


    这在那年月可是稀罕物,价格不菲,但为了显得专业、上档次,这钱必须花。


    开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他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办执照。


    他虽带有现代人的前瞻性,但毕竟没在这个时代生活过。


    他远远低估了这个年代办理个体经营执照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他的概念里,备齐资料,也就是跑一趟的事。


    这个时代却不一样。


    他第一次揣着身份证、房产证明,还有自己拟好的经营范围说明,找到区工商局。


    那是一座老旧的办公楼,走廊昏暗,充斥着纸张和旧油漆的味道。


    找到对应的科室,里面坐着一位四十多岁、面色疲惫的男办事员,正慢条斯理地端着搪瓷缸子吹气喝茶。


    “同志,您好,我来办个营业执照。”李青山客气地递上材料。


    办事员眼皮都没抬,接过材料随手翻了翻,眉头就皱了起来:


    “你这不行啊。”


    “哪儿不行?您指点一下。”李青山心里咯噔一下。


    “你这经营场所证明,光有房产证不行,得街道盖章同意你在这开店。


    还有,你这经营范围,‘熟食零售’?太含糊了。


    带不带堂食?有没有油烟?这都得写清楚,涉及卫生和环保,得他们先批了,我们才能办。”


    一连串的要求砸过来,李青山有点发懵。


    他这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材料齐不齐的问题,而是一套他完全陌生的、冗长的前置审批流程。


    “同志,通融一下,我店都快装修好了,就等着证开业……”


    李青山试图争取一下。


    办事员终于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语气带着一种程式化的不耐烦:


    “规定就是这样。你手续不全,我没法给你办。下一个!”


    第一次尝试,碰了个硬钉子,灰头土脸地出来了。


    站在工商局门口,冷风一吹,李青山迅速冷静了下来。


    他非但没有气馁,脑子反而飞快地转了起来。


    硬闯规定是没用的,得找到开锁的钥匙。


    他直接去了罐头厂厂长办公室。


    魏强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笑道:


    “哟,青山,今天怎么有空跑我这儿来了?店里准备得怎么样了?”


    “魏厂长,正为这事犯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