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师父

作品:《重生1996:我只想暴富

    李青山也没客气,筷子一伸先夹了块猪头肉。


    刚进嘴,那糯劲儿“化”得比棉花还快,紧跟着卤香裹着肉鲜“轰”地炸开。


    从舌尖窜到喉咙,肥的不腻,瘦的不柴,嚼两下还能尝到香料的回甜,直让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


    胡小宝早等不及,一大块猪头肉塞进嘴里,腮帮子鼓得像塞了俩核桃。


    可嚼着嚼着,他动作忽然慢了,大颗眼泪没预兆地砸进碗里。


    “是这味儿!”


    他含着肉哽咽,话都说不利索,“我爸,我爸在世时候给我买的,就是这个味道的猪头肉,十年没吃过了!”


    陈厚朴看着他,眼里闪过点恍惚,很快又沉下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青山,一字一句道:


    “小子,你这一个多月……雪里送炭,病中送饭,救我这条老命……我看见了。人心,比啥手艺都重要。”


    “我陈厚朴蹉跎一辈子,守着这点玩意儿,原想着烂在棺材里算了……罢了,罢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和仪式感:


    “李青山!今天,我陈厚朴,就收下你做我的关门弟子!


    这手卤味的真传,锅灶上的绝活,我只教你一人!


    磕头!”


    最后两个字,如同惊雷,在小屋里炸响。


    李青山心脏猛地一缩,随即被巨大的狂喜和激动淹没!


    他没有任何犹豫,重重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咚”“咚”“咚”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


    再抬起头时,李青山眼圈也有些发红,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好!好!好!”


    陈厚朴伸手虚扶了一下,脸上纵横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些许。


    “起来吧。从今往后,这世上,除了你,再没第二个人能做出我陈家的这个味儿!”


    他喘了口气,眼中光芒更盛:


    “慢慢地,我把手里的绝活方子都传给你,好好学,里面的道行深了去了!


    我老头子敢说,你学会任何一样,都是能当传家宝的东西!”


    李青山双手作揖,“谢谢师父,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从这一刻开始,李青山终于握住了真正的底牌。


    ……


    李青山拜师之后,生活骤然进入另一种节奏。


    罐头厂和福满楼的供货从不用李青山操心。


    李青山现在的卤肉品类有限,他都是换着花样给罐头厂食堂供货,重量上保证每天四百斤。


    工人们吃得舒心,魏强对此很满意。


    临近年关,邹胜的酒席没什么生意。


    但福满楼的肘子和黑鸭供货量直线上升。


    肘子每天五十个,黑鸭六十斤。


    胡小宝在早市摆摊也越来越熟练,每天回来都能交上一沓零钱。


    林林总总算下来,李青山每天的收入都在五百元以上。


    距离春节不到一个月,李青山将腊月十六定为门市开业的日子。


    他的新房筹建时就是按照商用房建的,门市的位置早已留好。


    只要备齐柜台、冰柜、称等用具,随时能开业。


    李青山期望门市开业能用新品打出个开门红。


    卤牛肉味道绝妙,但是单价太高,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还是奢侈品。


    可以卖,但是走量不太现实。


    猪头肉在这个时代是畅销货,也是陈厚朴的独门绝技。


    当年他凭借一道卤猪头肉,撑起整个国营饭店的客流量。


    猪头肉,必须是招牌。


    另外,猪下水也是必选。


    陈厚朴对此有独门处理技术,能把这些便宜货变成人间美味,卖出高毛利。


    当年国营饭店自视甚高,认为这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那是大错特错。


    李青山就要把这别人瞧不上的东西,卖成响当当的招牌!


    他将这事告诉陈厚朴时,陈厚朴拍着大腿叫好。


    “小子,师傅真是没看错人。当年我磨破嘴皮子,国营食堂那帮孙子都不让我做猪下水卖。


    你可知道,咱祖师爷就是靠做猪下水成了王府的座上宾!”


    陈厚朴脸上的皱纹都笑得舒展开。


    “你小子有魄力!看得准!猪头肉揽客,下水赚钱!这才是做生意!走,现在就去市场!”


    说罢,不由分说,拉着李青山就直奔喧闹的农贸市场。


    市场里腥气扑鼻,陈厚朴却如鱼得水。


    他在一个下水摊前站定,眼神锐利如鹰。


    “看好了,小子。”


    他指着那些还带着血污的猪大肠、猪肚,“挑肠子,要选颜色粉嫩、厚度均匀的,太薄没嚼头,太厚腻口。


    这层白油,”他手指虚点着肠壁内的脂肪,“是香味的关键,不能全去掉,但要干净!


    闻,要闻那股淡淡的脏器味里带着的新鲜肉气,不能有骚臭和哈喇味!”


    他又指向猪肝:


    “肝要表面光滑,颜色紫红均匀,按下去有弹性……”


    说起这些别人掩鼻的东西,他却像在点评珍宝,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多年的经验。


    买好最新鲜的食材回到小屋,陈厚朴才真正拉开架势。


    “光说不练假把式!第一课,就是收拾这猪大肠!别看它埋汰,弄好了,比肉还金贵!”


    真正的传承,就在这洗刷、揉搓、翻煮的细碎功夫里开始了。


    陈厚朴的要求严苛到变态:


    去味,不用火碱之类的狠活,就用盐、醋、面粉,反复揉搓冲洗。


    水温要温乎,力道要透,次数要足,一遍又一遍,直到把肠壁那层肥油和黏液彻底洗净,闻不到半点脏器味,只留下干净的脂肪香。


    洗净后冷水下锅,放葱姜、料酒和几粒花椒去腥定型,眼睛要紧盯着水面。


    何时冒起哪种颜色的沫子要立刻撇掉,何时捞出立刻投入冰水过凉,时机精准到秒,差一点口感就天差地别。


    最关键的一步——卤制。


    老汤打底,但下料的顺序和时间,和卤肉截然不同。


    几种去腥增香的香料要先下,主香型的香料要后放,为的是激发出下水独有的丰腴口感,而不是被浓郁的香料夺了本味。


    李青山学得极其投入,他甚至拿出了做实验的劲头,记录不同揉搓时间和水温对最终口感的影响。


    陈厚朴看他那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又是哼一声,但嘴角却微微扬起,指点得越发细致。


    李青山学得极其投入,很快就能独立操作,不过结果却有些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