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胡小宝求职

作品:《重生1996:我只想暴富

    当晚,魏府灯火通明,源城的有头有脸人物几乎都来了。


    一上桌,第一道端上的就是那道肘子。


    红亮的色泽,油润的光泽,入口皮糯肉香、层次分明,香料与肉汁交织,直叫人眼前一亮。


    席间顿时热闹起来。


    “哎哟,老邹,你这肘子比以前又涨功夫了啊!”


    “是不是出去学过?这味儿,我敢说,全源城找不出第二份。”


    “呵呵,老邹这手艺,源城的招牌嘛,现在更是神乎其神了!”


    邹胜脸色涨红,嘴唇抖了抖,半天才挤出一句:


    “还行,还行……”


    他咬死不肯承认这是李青山的手艺。


    魏强见状,当场拍桌,朗声道:


    “各位别搞错了!今天的肘子,可不是邹师傅做的,是我请来的青山小兄弟卤的!”


    满座哗然。


    有人忍不住笑道:“摆摊的?源城婚宴头牌,靠的是个小摊贩?”


    魏强正色:“你们也都尝到了,这是真手艺!”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敦实、戴金边眼镜的中年人放下筷子,眯眼一笑。


    “有意思。我下个月给孙子办满月宴,就要这肘子。


    邹师傅,你可得给我安排上。”


    此人叫苏庆国,在源城商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做的是食品加工生意,一年流水几千万。


    他平日里最爱广交朋友、跑遍大小酒楼,堪称半个食肆通鉴,尤其对宴席菜式极有讲究。


    这肘子入口的层次,他一尝便知绝非寻常厨子的手艺。


    一开口,满桌人都看向他。


    邹胜忙点头哈腰:“苏老板放心,下周必定给您上这道肘子!”


    心里却暗暗打定主意——反正自己全程看了李青山的操作,回去多试几次,还不是一样?


    当夜回到家,他特意挑了几只最新鲜、上好的肘子,油白肉嫩,比魏府那锅发酸的好得多。


    他按部就班,火候把得极稳,糖色明亮不焦,香料分寸到位,一锅卤好,香味扑鼻。


    “来,尝尝。”


    他叫来徒弟分食。


    徒弟们你一口我一口,连连点头:


    “好吃!肉酥糯不柴,味道也正。”


    可说到这儿,却都停住了,眼神有些飘忽。


    邹胜眯起眼,自己夹了一块入口。


    肉香是有的,卤汁也透,可无论怎么嚼,始终差着一口气——


    不像李青山做的,那股香气一层层推开,仿佛直冲天灵盖,让人忍不住还想再来一块。


    他神情凝重,把筷子放下。


    用的是新鲜肘子,手艺也没错,却始终比不上那个小子拿发酸肘子救出来的惊艳。


    他背脊微微发凉。


    “他娘的……难道真是那小子独门的手艺?”


    ……


    第二天,魏府婚礼正日子,喜气洋洋,席面更是排场。


    正忙着的邹胜一咬牙,放下架子,走到李青山面前。


    “小兄弟。”


    他陪着笑脸,“你有兴趣跟我干吗?我每周都有两三场大宴席,一个月保底给你一千五工资!”


    此话一出,四周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九六年普通工厂工人一个月才三四百,这已经是顶好的价码了。


    邹胜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心想:


    “给你个小摊贩这么高工资,还不感恩戴德?”


    哪知,李青山淡淡摇头。


    “我现在的收入,早就不止这个数。”


    邹胜脸色一僵,心里直冒冷汗。


    他这才意识到——


    这小子根本不是自己能圈住的人。


    李青山缓缓开口:


    “邹师傅,合作如何?


    以后你每场宴席的肘子,我来供。


    你专心做宴席,我保证肘子不断。”


    邹胜一愣,随即眼神闪烁,连连点头:


    “行,就这么办!”


    当晚,李青山独自盘算。


    一个肘子净赚十块。


    邹胜接的都是大宴席,一场至少五十个肘子,就是五百。


    一周最少两场,便是一千。


    这份收入,一个月打底四千块。


    加上摆摊的收入,三个月下来,三万五,不是梦。


    他眼神明亮如火。


    从这天起,李青山的卤味,不再是街头小摊,而是源城宴席的镇桌硬菜。


    ……


    李青山这段日子忙得脚不沾地。


    一边是早市摊位,鸡架、鸭脖、拌面,生意火得不行;


    一边是宴席肘子,邹胜每周都来取货,场场少不了。


    钱是挣了,但问题也摆在眼前。


    灶台不够用,锅一放就挤,得再搭一处新灶,这倒好解决。


    可更要命的是,人手不足。


    光靠他一个人,卤一锅要死撑到半夜,再赶集市,身子骨再硬,也迟早扛不住。


    于是,李青山在门口贴了张告示:“招帮工,限勤快、能吃苦。”


    来应征的有几个,但不是手脚慢,就是眼高手低,干一天活能摔三回锅碗。


    李青山看了几次,都摇头。


    这天傍晚,青禾蹲在门口剥蒜,看见一个身影在巷子口徘徊。


    是胡小宝。


    他手插兜,眼神闪烁,走两步又退两步。


    几天来都是这样。


    青禾小脸紧绷,跑进屋子,声音发颤:


    “哥……那混子又来了。”


    她记得太清楚了——


    胡小宝曾经带人抄过他们家,还冲她吼过。


    这几天见他在门口晃,青禾心里直打鼓。


    “他不会想报复咱们吧?”


    李青山正切配料,刀起刀落,闻言头也没抬,淡淡道:


    “怕什么,走正道的人,怕他歪门邪道?”


    说完,把刀往案板上一插,推门走出去。


    “胡小宝!鬼鬼祟祟的,找我干啥?”


    胡小宝一愣,讪讪挠头,支支吾吾半天,终于开口:


    “青山哥,我……我想跟你干。”


    院子里一静。


    青禾睁大眼睛,满是戒备。


    李青山盯着胡小宝,目光锋利得像能看穿人心。


    “想跟我干?你忘了当初干的破事儿?”


    胡小宝脸涨得通红,低声道:


    “我混账,我认错。那天要不是你出手,我早让人打残了……


    我知道自己没出息,可总不能一辈子这么混下去吧。


    你手艺好,买卖大,我想跟你学,也想跟着你干活。


    我想让我奶奶,天天喝肉粥。”


    院子外有邻居探头,听到这话,纷纷摇头。


    “就他?小混混一个,能干啥?”


    “青山要真收他,怕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青禾扯了扯哥哥的袖子,小声说:“哥,他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