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 没文化不行啊

作品:《东北往事之转亲

    徐风海垂下眼睑,不再看郭立新,声音低沉:“你找我也没用!”


    “我知道你出不了大力,要不接你爸班,看仓库去吧!”


    郭立新有些生气,徐风海这是瞧不起他,认为他不想下地干活,才想出这样的主意。


    “这不是为我自己,不读书会毁了一代人!”


    徐风海急忙穿上鞋,跑到房门口,伸长脖子望了一圈才回来。


    这小子好两天半,就敢胡说八道,让有心的人听去,势必惹麻烦。


    “你听徐叔的,回去吧!今天的话就当没说!以后也别提了!”


    徐风海直接撵人了。


    郭立新站起身,走到房门口,又转过身说:“我明天还来,你不答应,我就天天来!”


    徐风海不说话,在心里骂:“这是啥玩意啊,油盐不进,书念多了,不一定是好事,遇事竟钻牛角尖!”


    徐风海是不想让郭立新惹麻烦。


    各个屯子都不好好上课了,孩子们满大街跑。


    徐风海认为,让郭立新碰个软钉子,他就不会再来了。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刚撂下饭碗,郭立新又来了。


    一句话不说,就在椅子上坐着。


    徐风海无奈,只能打感情牌:“立新啊,我是不想坑你,我和你爸的关系,那是多个脑袋差个姓,我是为你好,你看现在都啥样了!”


    没想到,郭立新竟然固执的说:“你是没坑我 ,你在坑孩子!孩子们不是不想读书,是没有书读了!”


    徐风海气笑了,这就是一个榆木疙瘩,读书都读傻了!


    认死理,一条道跑到黑。


    干脆,别搭理他算了!


    徐风海半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郭立新看见外面天黑了,才生气的离开徐风海家。


    他就想不明白,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徐风海怎么就不同意呢!


    郭立新是在学校疯的,一直这么多年,严格来说,没有一点社会经验。


    和徐风海那样的老油条过招,不输就怪了!


    等郭立新再去,连徐风海的影子都抓不到了!


    一连六七天,郭立新没办法,回到家开始垂头丧气。


    杨秀芝知道儿子受挫,也不说什么。


    丁香见郭立新一脸沮丧,有些心疼,但更多是高兴!


    本来郭立新说让孩子回学校的事 ,她就不同意。


    “这孩子,还是太沉不住气了!”


    杨秀芝暗暗思忖,自己是该帮帮他了。


    找徐风海,杨秀芝当然不会像儿子一样,她专挑中午。


    徐风海有午睡的习惯,哪怕睡上十分钟,下午也有精神。


    要是不让他睡,就和犯大烟瘾一样,哈欠连天的。


    杨秀芝偷偷的告诉丁香,上工走的时候,孩子要是没睡醒,就把房门锁了!


    别让两个孩子醒了,在跑出去!


    丁香猜测 ,婆婆十有八九是找徐风海去了。


    杨秀芝的到来,徐风海招待得很热情,但绝口没提郭立新让孩子们读书的事。


    徐风海不提,杨秀芝也不提。


    杨秀芝的职责就是在家看孩子,徐风海的职责就多了。


    到点他也得上工去。


    哪怕只是在社员面前转一圈,他也得去。


    杨秀芝不比郭立新。


    郭立新他可以不搭理,但杨秀芝不光要陪着,还得没话找话。


    就算再困,也只能硬挺着!


    杨秀芝向儿子学习,每天中午来一趟。


    三天过后,徐风海终于服了:“我才知道郭立新这性格像谁,感情和你一样啊!”


    杨秀芝终于笑了。


    “我也不想这样,主要是你不办事啊!”


    徐风海收起脸上的笑容,变得严肃起来:“嫂子!立新年轻,不懂我啥意思,你也不懂我啥意思吗?”


    杨秀芝当然懂。


    “我知道你是为了他好,可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你也知道,我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了,死多少人我比谁都清楚,这么多人前仆后继打下的江山,该是这个样子吗?”


    杨秀芝没用徐风海回答,自己接过话茬:“不该这样啊!母亲只是病了!总有一天她会好起来的!”


    “我不懂教育,但也知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要干点正事,咱们得帮他呀!我相信以后一定用得上!”


    “没文化不行啊!”


    徐风海不说话了,杨秀芝也不逼他,站起身走了。


    响鼓不用重锤敲。


    次日。


    徐洪亮上班,刚走到公安局大门口,看见老爹正蹲在墙根底下抽烟。


    “爸,你咋来了?”


    徐风海没回答,眯着眼睛抬起头,看着儿子头上的国徽,想起杨秀芝的话,叹了口气。


    “儿子,笔杆子到啥时候也干不过枪杆子!那你说念书有用吗?”


    徐洪亮觉得,今天的父亲和往常有些不一样。


    竟然能提出这么高深的一个问题。


    徐洪亮在父亲身边蹲下来:“爸,话不是这么说,战争年代需要枪杆子,但和平年代就需要笔杆子!”


    “所以,枪杆子和笔杆子一样重要,就像我,抓坏人、特务的时候,是枪杆子有用,但是看文件,学习的时候就是笔杆子有用了。”


    “爸,就我这文化水平,你不知道我有多受憋,现在我都自学,就后悔以前没好好读书!”


    徐风海眯着眼睛抽了一根烟,把烟头甩出去老远。


    “那你说让孩子们回学校上学算正事吗?”


    徐洪亮站直身板,坚定的说:“绝对是正事!”


    徐风海从地上站起来,看了儿子一眼,心里想:“看样子当初把他送去部队算是作对了,果然见识长了不少!”


    徐风海不再说话,转身就走。


    徐洪亮叫住他:“爸,你是特意来找我商量吗?”


    “哼哼……”


    徐风海从鼻孔里哼了几声:“找你商量个屁!我就是路过,顺便看看你!”


    徐洪亮觉得,他这个老爹最近一年好像变了不少,居然有事能征求别人意见,不再独断专行了。


    徐风海从县城回来,去了托儿所,所有教室走了一遍,桌椅板凳坏了不少。


    得找人修一修。


    墙皮也脱落了,还得抹一抹。


    这么多的小孩子又该送去哪?


    郭立新上嘴唇一搭下嘴唇,就让学生回学校。


    徐风海在学校转悠了半天,最后决定,把托儿所化整为零。


    既然有学校了,四五岁的孩子完全可以送去学校。


    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让现有的几个人带到家里看着。


    谁家还没有两铺大炕。


    徐风海把周正红等三人召集起来,说了自己的想法。


    但绝口没提郭立新。


    既然插手了,不管对错,都得由他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