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江海风云,防潮新计
作品:《回到清朝做买办》 陈林也盯上了江海关。
练廷璜的死,没在他心里掀起半分波澜。
大清朝的贪官,杀不尽,也除不完。
这不是单个人的贪念,是根子上的弊病——清廷的官僚体系里,想当个清官,难。
难到,不沾些脏污,或许连官位的边都摸不到。
陈林站在自家茅屋新打的地基前。
原先三间茅屋,占地不过几十平。现在,他要在这里起一座公馆。
租界的地,他想都没想。总共八百多亩,寸土寸金,轮不到他。
但屋后的洋泾浜不深。填上土,用钢筋混凝土打下桩,照样能盖房。
可此刻,他的目光,却越过地基,落在了洋泾浜南岸的一栋小楼上。
那是栋木质中式小楼,孤零零立在那儿,风一吹,木梁似在晃,透着股说不出的凄凉。
那地方,是江海关筹备处。
自打沪上开埠,朝廷就琢磨着建江海关。
可海关怎么运行,得跟洋人谈。一谈就卡壳,拖到了现在。
洋人自然不乐意。谁愿意平白多交税?
但这事,由不得他们。税,必须交。
满清朝廷,还没落魄到连收税的权都攥不住。
可洋人提了条件:江海关,得由他们管。
清廷当然不答应。
让交税的人管收税,最后能收到几个钱?
可一直拖也不是办法。朝廷的钱袋子,早空得见底了。
有人想出个折中法子:共管。海关名义上归朝廷,却得雇些洋人当要职。
就为哪些洋人管哪些岗,双方又扯了半天皮。
不过最近,租界里有了风声——朝廷要松口了。
这意味着,江海关快启用了。
谁能攥住这里,就攥住了大清未来最大的钱袋子。
陈林盯着那栋小楼,眼馋。
也只能是眼馋。
江海关的头头是海关监督,得由苏松太道道台兼任。下面管具体收税的是税务司,负责人却全是洋人。
怎么算,都轮不到他这个租界小帮办。
正愣神,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几分热络:“陈帮办,恭喜啊!能在租界有自家宅子,华人里,您可是头一个。”
陈林猛地回头。
来人看着眼熟,半晌才想起来——是仁记洋行的那个帮办杨坊。
“杨帮办,你好。”陈林抬手,抱了个拳,语气平淡。
杨坊往前凑了两步,话锋突然一转:“陈帮办,您之前是不是给过合信牧师一种药丸?说是能治心疾的。”
“没错。怎么了?”陈林眉梢微挑,多了几分留意。
“就是它!”杨坊脸上立刻堆起笑,语气也亮了,“基布先生前几天差点没挺过来,全靠那药丸救了命。他想当面谢谢您。”
陈林低头,指尖在衣角轻轻蹭了蹭,似在琢磨。片刻后,他抬眼点头:“今儿刚好有空。杨帮办,前面带路吧。”
只靠颠地洋行这一棵大树,太慢了。他得找机会,多探几条路。
这是陈林头一回进仁记洋行。
作为租界四大洋行之一,仁记不像怡和、颠地那样张扬,可规模一点不小。老板基布,更是个出了名的精明人。
一进会客厅,陈林就看见了基布。
男人是个实打实的胖子,身宽差不多是陈林的三倍,个子又高,往椅子上一坐,活像堆小山丘,看那样子,少说三百斤。
难怪会用他的药。陈林心里暗忖。
“你好,基布先生。”陈林先开了口,语气客气。
“哈哈,坐!我的孩子。”基布的声音洪亮,脸上堆着笑,看着格外和蔼。
陈林心里清楚——这都是表象。
大多胖子笑起来都亲和,可千万别被这外表骗了。
能在洋行里坐到老板的位置,没点手段,根本撑不下去。
“我也叫你杰克吧!”基布的笑容没断,语气也温和,跟颠地身上那股咄咄逼人的劲儿,形成了鲜明对比。
“谢谢你的药,它救了我的命。”基布往前倾了倾身,眼神里带着真切的感激。
“这是我的荣幸,先生。”陈林的回答谦虚得很,倒让基布有些意外。
他之前只听人说,这个年轻人能力出众,今日一见,倒比传闻中更沉稳。
“都说颠地先生捡到了个宝贝,真是让人羡慕啊。”基布笑了笑,话里带了点试探,“要是你能来我们仁记工作,就好了。”
话刚说完,他又摆了摆手,语气轻松:“我就是开个玩笑。你是自由的,想在哪家洋行做事,全看你自己。”
陈林也跟着笑了笑,笑容里带了点尴尬,没接话。
基布见他不接茬,话锋又转:“其实,要是你成了买办,就不用只跟一家洋行绑死了。到时候,你能跟多家洋行做生意。我的意思,你明白吗?”
陈林点头,语气诚恳:“我还年轻,要学的东西多着呢。不过,我正朝着买办的方向努力。”
“哈哈哈……”基布突然大笑起来,肥硕的肚子跟着一颠一颠的,震得椅子都似在响,“小伙子,有冲劲!”
笑了好一会儿,基布才收住声,眼神也沉了沉,直勾勾看着陈林:“说真的,我对你那药丸,很感兴趣。”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放心,我不会像威廉(颠地)那老家伙一样吝啬。”
陈林心里门儿清——对方想要的,是药丸的配方。
欧洲的上层社会,心脏病人多着呢。这种特效药,一旦拿到手,就是垄断市场,利润大得吓人。
合信牧师之前给了基布几粒药丸,基布早让洋行的人查过了。没人知道这药是用什么做的。合信也老实说,自己也不清楚成分。
药物这东西,跟别的不一样。
不是随便拆开来反向研究,就能做出来的。
成分复杂得很,哪怕只是改一点,救命的药,也可能变成要命的毒。
所以,想尽快拿到这药,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陈林手里买配方。
可陈林没打算卖。
这药丸生产起来简单,原料也不贵。他想自己做,自己卖。
但他也不想得罪基布。对方已经放出了足够的善意,撕破脸,对他没好处。
怎么办?
配方不能给,最好的办法,是抛个新诱饵——找个基布感兴趣的项目。
陈林先皱了皱眉,脸上露出几分遗憾,缓缓摇头:“对不起,基布先生。这药不是我做的,是从一个云游道人那儿买的。配方的事,我真帮不了您。”
基布心里根本不信这套说辞。一个能发明水泥助凝剂的人,会拿不出药丸的配方?
可他没点破,脸上依旧挂着笑,只是眼神里的光,淡了些。
他还以为,今天这趟会面,要这么不欢而散了。
没成想,陈林话锋一转,主动开口:“基布先生,我听说仁记洋行的主营出口业务是茶叶,每年要往欧洲运十几船茶叶?”
他顿了顿,问道:“我想知道,你们运茶叶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基布愣了愣。
这年轻人,到底想干什么?
合信之前没说错,不能把他当普通孩子看。
基布定了定神,如实回答:“是茶叶的防潮问题。这种揉制干燥的叶子,一受潮,就发霉变质,全废了。”
陈林点头,语气肯定:“没错。船在海上走,难免遇到暴风雨,海水渗进船舱是常事。而且沿途多是热带地区,空气又湿又热,茶叶太容易受潮了。”
他又追问:“那你们以前,都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还能怎么解决?尽可能把茶叶封严实点。”基布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
见基布接了话,陈林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往前倾了倾身,眼神亮了些:“基布先生,如果有一种东西,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让装茶叶的舱室或者木桶保持干燥,而且它本身没味道,不会跟茶叶串味——这样的东西,您愿意花钱买吗?”
“当然愿意!”基布眼睛一下子亮了,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每次我们往欧洲运茶叶,损耗都得有百分之二十!要是真有你说的那种东西,我愿意拿出这百分之二十茶叶价值的一半,来买!”
他是真的来了兴趣。
他早就听说,这个叫杰克的年轻人擅长化学。之前发明的水泥助凝剂,卖给了颠地洋行,一下子就出了名。
那水泥助凝剂,估值上千万银元,能帮颠地洋行融资几百万。多少人看着眼红,他也不例外。
难不成,这年轻人又发明了新东西?
这次,好运终于轮到他了?
基布心里打定了主意——不管这东西是什么,他都得拿到手。机会难得,绝不能再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