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臣魏斗焕,领旨谢恩!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绝境。
无法挣脱,只能被淹没的绝境。
魏斗焕望着眼前高高在上的太子,陡然意识到自己对权力的解读依然十分荒谬。
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权力不过是阴谋诡计的构成,而阴谋诡计对于权力的设计,能够架空权力。
但此时此刻,如此天真幼稚的想法让他一时感到心悸。
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只是自欺欺人,自娱自乐。
“国法无情”四个字,宛如一座大山,径直压在他的头顶,窒息般的压力让他无法喘过气,而挣扎只是徒劳。
武仪殿内,所有人都猜到了魏斗焕的结局。
被革职,被囚禁,被流放,亦或者被砍头。
森冷的武仪殿内没有任何温度,即便是卢显节与杨焕之,此时此刻也无法对魏斗焕的命运插手改变,当魏斗焕选择隐瞒真相的时候,他们的一切努力便已然幻灭,剩下的不过是他们对眼前之事的无力与无奈。
“来啊!”
太子不再迟疑,凌厉的声音好似要穿透魏斗焕的灵魂,直达魏斗焕的心底。
接着,殿外走进来两个禁军卫士,皆是单万山的下属。
“押入天......”
“圣旨到!”
就在太子即将宣布魏斗焕的结局时,一道深沉但却震慑人心的声音自殿外传了进来。
霎时间,满朝文武皆是一怔,转头看去时,只见一个双鬓斑白的老太监,自门外缓缓走了进来。
“黄公公?”
魏斗焕当然认识,因为他不止见过一次。
“黄.....”
太子也认识,因为他是黄公公看着长大的。
一时间,错愕与惊讶的神情在他脸上不断闪现,而后双眉拧成一个“川”字,原本“义愤填膺”的心绪在此刻尽皆化作一团乱麻,在脑海中纠结缠绕。
难道父皇?
难道父皇当真要阻止我?
太子想到这里时,眼神霎时间变得骇然起来。
因为他并不知道皇帝知不知道他与陈家的事,黄公公的突然出现,就像是在他即将登基为帝的道路上撒下了一把铁钉,原本即将完成的坦途,此刻竟变成了荆棘之道。
“还是说.....父皇为了一个魏斗焕,宁愿牺牲我与齐王?”
就在太子心中思绪万千之际,黄公公已然踏入殿内。
哒......哒......哒......
黄公公稳重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大殿中回响,又像是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所有人都明白,魏斗焕这是将最终的决定权,完全交到了皇帝手中。
而皇帝的态度,将决定今日这场三司会审的最终结局,甚至决定未来朝堂的风向。
太子紧张地看着黄公公手里的圣旨,手心全是汗。
柳道冲、鱼公公等人更是大气不敢出。
卢显节和杨焕之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希望。
他们明白,或许,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黄公公走入殿内,高举手中圣旨。
下一刻,满朝文武,尽皆拜跪在地。
而太子,更是从台阶上小跑下来,而后跪在了圣旨的最下方。
“金吾卫大将军,千牛卫郎将,洛阳代知府,魏斗焕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乾坤浩荡,恃忠良而永固;疆场靖宁,仗雄武以承安。咨尔金吾卫大将军魏斗焕,忠贯日月,气慑风云,腹蕴六韬,勇冠三军。前有北境戡乱之奇功,今膺洛阳巡盐之重托。”
“金戎悖逆,屡犯边陲,窥伺中原,荼毒黎庶。卿受钺专征,提孤军而深入险地;衔枚疾走,率锐士以直捣黄龙。血战玄沙,刃摧敌酋之首;鹰扬朔漠,剑折虏庭之幡。遂使金戎丧主,部众崩离,边烽永息,疆埸底定。此功之伟,可谓擎天架海;此勋之茂,实堪铭鼎垂旒。”
“昔卫霍驰骋,未若卿斩帅搴旗之烈;班超定远,焉及卿犁庭扫穴之威。朕岂吝爵赏,以负功臣?特晋尔为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授太子少保,封柱国,食邑三千户。锡之丹书铁券,颁以玉带麟袍。俾天下知朕酬功之典,使后世效卿报国之忱。”
“呜呼!旌旄常映龙沙雪,钟鼎永铭虎帐霜。期卿再振乾坤朗日,朕当亲解锦袍,酌酒凌烟,与尔共谱中兴之曲。”
“钦哉!”
随着黄公公念完圣旨上的最后两个字,武仪殿内顿时一片死静。
尽管圣旨上七七八八的说了一大遍,但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不外乎两点。
一是魏斗焕北境戡乱之奇功,二是加封魏斗焕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授太子少保,封柱国。
而魏斗焕在北境立的什么功呢?
在场文武百官之中没有人耳朵不好使,即便是已经年逾花甲的郑元白也听得清清楚楚。
魏斗焕在北境有着摧敌酋之首的功劳!
而北境敌酋是谁?
金戎国主!
难道说,大乾能够在短短一年内攻灭金戎,竟是魏斗焕在北境手刃了金戎国主的原因?!
一时间,满朝文武心神沸腾,骇然异常。
因为他们从未听说过,无论是北境,还是长安,未曾传出来一点儿消息。
甚至于魏斗焕返回长安,也未曾对任何人提起过!
手刃敌国国主是什么样的功劳?
不世之功!
功高足以铭鼎垂旒,德厚堪当配享太庙,当垂竹帛而昭日月!
“什么?!”
而此刻,太子终于反应了过来。
已经汗流浃背的他终于知道皇帝为何要钦定魏斗焕返回长安,也知道了皇帝为何要让魏斗焕在京城搅动风云,更知道皇帝为何如此这般的维护魏斗焕,信重魏斗焕。
因为魏斗焕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甚至已经是国公的郑元白,都不敢想象。
而在这道圣旨中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皇帝赐予了魏斗焕丹书铁券。
这玩意儿若是放在其他时候,或许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皇帝对魏斗焕的无限信任。
但此刻出现在这里,那就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魏斗焕这条命,除了皇帝,谁也不能动!
即便是太子!
“殿下,不知魏将军所犯何事,为何铁镣加身?”
这时,黄公公好似并不知道太子圣旨一事,收起圣旨后看着太子道:
“魏将军如此模样,如何接得了圣旨?”
听到这话的太子直吓得浑身一个哆嗦,急忙起身道:
“因洛阳巡盐一事,魏将军多有不妥之处......而今都已查明,非魏将军之过也。”
“来啊,给魏将军解除镣铐。”
随着太子的一声令下,单万山急忙从殿外匆忙跑了进来,半蹲在魏斗焕的身旁,替魏斗焕解开了身上的手镣脚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