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仅仅只关乎礼制?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魏斗焕在朝会上明言赵显奇舞弊,一时让原本和谐的朝会,立时变得动荡不安。
要说大乾科举舞弊,这种事其实并不陌生,更算不上罕见。
毕竟朝中三恒想要维持在朝廷中的地位,从上到下,从老人到新人,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所以科举之事,舞弊之风,历来不断。
这也就是徐恒业,江威乾以及孙百策所言,春闱黑暗,历来如此。
于是,朝中上下,大多都亲身经过,也算是从这般黑暗的春闱中一步一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
所以对于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即可,说出来,定然是万万不可。
上一个直言科举舞弊之风屡禁不止的人,已经被朝中三恒利用各种罪名,将其满门抄斩。
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官吏,谁也不敢开口明言。
这也就是当初魏斗焕上疏太子,请求撤换四位副考官时,满朝文武尽皆反对的原因之一。
毕竟他们是如此春闱的既得利益者,魏斗焕居然想破坏他们的既得利益,那他们还不得跳起来咬人?
而此刻,当魏斗焕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以后,他们反倒安静了下来。
一时间,满朝文武可谓人人自危,忐忑不安的表情尽皆浮现在脸上,低头垂首,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魏斗焕是不是只发现了赵显奇舞弊。
“回殿下,召赵显奇与臣对质,臣自有证据证明。”
证据,自然不会是这会儿就拿出来的。
赵显奇背后乃是赵家,魏斗焕若此时就拿出来了,万一等下赵显奇来了,抵死不认,岂非让他贻笑大方?
闻声,太极眉头紧锁,却是并未在第一时间下达诏令。
其实太子心里也清楚。
现如今维持朝廷表面上的稳定,对于他这个太子而言,已然十分不容易。
即便他如今监国,可对朝廷的把控程度,却远远不及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把春闱之事彻底捅开,所有黑幕都全部揭开,届时天下哗然,百姓沸议,君臣离心,他这个监国太子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皇帝又会如何看待他这个太子?
皇帝是否会怀疑他监国的能力?
他这个太子之位,经此一事,还能否稳如泰山?
魏斗焕只是皇帝的一把刀,左挥右砍,上挑下劈,只要皇帝不嫌累,魏斗焕自是不会有一句怨言。
可他不行,他是太子,他必须得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殿下?”
魏斗焕见太子迟迟不肯下令,当即道:
“殿下放心,臣今日所奏,只关系赵显奇一人。”
对于太子的复杂心理,魏斗焕如何不了解以及理解?
虽然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可以往在那些电视剧电影以及小说中,以及华夏那五千年璀璨历史中,这种事他可是见多了。
太子当国,无论做得好与不好,对太子而言都绝非好事。
做得好,皇帝会怀疑太子意欲弄权。
做得不好,皇帝与满朝文武又会怀疑太子的能力。
更何况如今的皇帝,还是一位雄才大略,非同凡响的皇帝。
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当太子,压力可想而知。
毕竟,并非每个太子都是懿文太子。
听得魏斗焕此言,太子这才稍微放心,于是出言道:
“召赵显奇进宫对质。”
这话,自然是说给他身后老太监听的。
老太监闻言,急忙小跑着离开了太极殿,前去宣旨。
而在老太监离开后,太子看着魏斗焕问道:
“这个赵显奇,千牛卫处可有记录存档?”
“殿下明鉴,一切都已调查妥当,如若不然,臣岂敢胡乱指控?”
魏斗焕明白,太子这是在暗示他这件事皇帝是否知道。
毕竟千牛卫直属皇帝管辖,千牛卫做事,一向都以皇帝的旨意为准。
换言之,千牛卫既调查了赵显奇,皇帝自然知道此事。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因为王煜在调查赵显奇后,便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去了皇帝处,算时间,今日便有回信。
“如此说来,你早就注意到这个赵显奇了?”
太子继续问道。
之前魏斗焕就上疏请求过太子替换四位副考官。
太子以为,魏斗焕在春闱之前就注意到了赵显奇,所以才会上疏。
但魏斗焕却摇头道:
“臣也是刚发现此人舞弊不久。”
“之前上疏,纯粹是因为赵家。”
这是魏斗焕今日第一次提到赵家。
不过他这样一说,太子心里也就明白了。
这个赵显奇,果然与赵家有关!
一想到皇帝三令五申,外戚不得干政,而赵家却胆大包天,非要往朝中送人,太子心中怒火便不打一处来。
这些年赵家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他身为太子,岂能不知?
平日里横行霸道,欺行霸市也就算了,如今居然敢对皇帝的国策阳奉阴违,这不是妥妥的欺君么?
皇帝不在朝,赵家欺的君是谁?不正是他这个太子?
一思及此,太子更是怒不可遏。
“那这个赵显奇,是否与赵家有关?”
太子阴沉着脸问道。
魏斗焕点头道:
“不瞒殿下,还真有些关系。”
“所以还请殿下,将赵家家主赵世雄也召来对质。”
“如此,臣方可令真相大白于天下。”
见太子十分上道,魏斗焕当即把最后一个要求也说了出来。
今日之事,本就是针对赵家的一场戏,赵家这个主角若不到场,岂非无趣?
“魏大人。”
这时,礼部尚书崔明佑忽的出言道:
“赵家乃皇亲国戚,陛下三令五申外戚不得干政,你现在要赵家上殿对质,岂非于陛下国策不和?”
“再者,因为陛下的国策,赵家在朝中并无官职,如何上得了这太极殿,你之所请,恐于礼不合。”
太极殿乃是君臣议事的地方,而召见平民议事的地方则在章台。
太极殿有太极殿的规矩,章台有章台的规矩,朝廷的礼制摆在这里,他崔明佑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当然,此次春闱,崔明佑也是副考官之一,春闱一旦出现差池,有人舞弊,他这个礼部尚书岂非难辞其咎?
“崔大人,你看老相国,徐尚书,江侍郎以及孙御史就一句话都没说。”
“你这般着急,难不成是害怕到时候我与他们对质起来,将你牵扯了进来?”
魏斗焕对崔家没什么好感,主要是因为崔迁山这老家伙自韦智案后边彻底安静了下来,魏斗焕即便想抓住崔家的把柄,也是毫无头绪。
而今崔明佑自己跳了出来,他自是不会给此人什么好脸色。
“此事关乎礼制,本官自当关切。”
崔明佑的回答十分简洁,但也十分有效。
闻声,魏斗焕嘴角微微上翘,掀起一抹弧度,笑着反问道:
“仅仅只关乎礼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