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好戏开场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翌日,早朝。


    太子自监国始,每日早朝从不迟到。


    相比之下,他可比皇帝勤勉许多。


    皇帝登基即位至今,上过的早朝可谓屈指可数。


    虽并不妨碍皇帝对大乾的掌控与统治,但总归给满朝文武一种不甚用心的感觉。


    而太子至今,每日早朝皆至,与皇帝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理政用心,虽日理万机而事无巨细,满朝文武对此,乃是赞誉有加。


    礼毕后,太子照例与满朝文武商议了几件年初就定下来的国策,而后又询问起北境战事。


    中书令谢嗣同忙出列道:


    “回太子殿下,金戎余孽已然肃清,北境战事已全面结束,大军已在班师途中。”


    皇帝老早就打完了决定性的一战,而后不过是对原金戎国内各抵挡势力的清剿,这对皇帝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谢嗣同言道大军已在班师途中,却并未言道皇帝何时回京。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当即纷纷猜测起来。


    “陛下此番亲征在外一年之久,而今大战已定,还不回京么?”


    “应该也快回来了吧,现在北境已设置郡县,剩下的事交给千牛卫去做不就好了?”


    “我看陛下没这么快返京,他老人家的性子,谁不知道?”


    皇帝不喜坐镇长安,此乃满朝文武皆知之事。


    一向喜欢东奔西跑,亲自征讨敌军的他,恨不能每天都在京外,每天都在边境线上与敌军作战,一旦让他出去了,想要他回来坐镇长安,怕是这世上最难之事。


    “今年春闱,状况如何?”


    随即,太子又问起春闱之事,毕竟已经结束多日,明日便是放榜之日,具体情况如何,他这个监国太子自然是要心里有数。


    闻声,王仲秋站出来后,躬身道:


    “回殿下,一切顺利。”


    此次春闱,三个考场中均没有发生一点意外,所有举子都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试卷,毫无风波。


    太子对此十分满意,当即道:


    “今年春闱,多劳老相国费神竭力,明日放榜后,孤在乐游殿设宴,老相国与诸位副考官,监考官,诸位爱卿,以及金榜进士,共贺!”


    每年的春闱晚宴,那肯定是少不了的,只是以往,皇帝不一定亲临。


    对于这种虚头巴脑之事,皇帝一向不热衷,故而以往都是让太子代他前去。


    而今年,太子自己设宴,自己亲临,那感觉自然是不一样的。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满朝文武闻声,顿时齐齐跪拜在地。


    而后,太子又问起今年举子的质量。


    数量,他已经知道了。


    参加今年春闱的举子数量之多,远超前面两届,但质量如何,他却是始终不知。


    王仲秋当即言道:


    “回殿下,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金榜之上,无一例外,皆是我大乾的栋梁之材!”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纷纷点头称是。


    唯独魏斗焕,站在那里,如同木头,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太子见状不由问道:


    “魏卿,春闱三日,可曾发生意外?”


    魏斗焕闻言急忙出列躬身道:


    “不曾。”


    ”不过刚才老相国所言,臣不敢苟同。”


    他的话音落下,偌大太极殿顿时静了下来。


    可这一次与前几次魏斗焕上朝时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当他说完,并没有人反对他,更没有人斥责他,在场文武像是默认了他这话一般,齐刷刷的闭上了嘴。


    甚至连一向与魏斗焕唱反调的温家温清源,此刻也是好整以暇的看着,脸上不见半点表情。


    “你想说什么?”


    太子知道魏斗焕话里有话,闻声脸色当即阴沉了下来。


    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以天子的身份操办春闱,这一届的举子进入朝堂以后,那都是他的门生。


    现在魏斗焕不同意王仲秋刚才所言,岂非是在说这一届的进士,并非栋梁?


    那让他这太子的脸往哪儿搁?


    “魏斗焕,此处乃太极殿,不是什么话都能说的。”


    王仲秋也适时出言暗示道。


    只不过他此言,并非是暗示魏斗焕闭嘴,不该说的别说,而是暗示魏斗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回太子殿下与老相国。”


    魏斗焕整理了一番思绪后,直言道:


    “今年春闱,三个考场内外,确然均无任何意外,但并不代表今年上榜的进士,便都是栋梁之材。”


    “据臣所知,就有那么一个举子,今年春闱乃是舞弊而登榜,还请殿下明察。”


    终于进入正题,魏斗焕都有些等不及了。


    今日这出好戏,他前后计划了这么久,好不容易等到今天,岂能轻易放过?


    “舞弊?”


    太子听到此言,眉头顿时紧皱,眼中凌厉之色一时泛滥道:


    “何人舞弊?!”


    “陇州赵显奇。”


    魏斗焕毫不犹豫的应道。


    下一刻,满朝文武再度议论纷纷。


    “陇州赵显奇?何许人也?”


    “不知道啊,从未听说过啊。”


    “姓赵?难道是......”


    聪明人很快就将赵显奇与赵家联系到了一起。


    当初杨焕之退出春闱,正是因为收受赵家贿赂,虽然没有定性,但满朝文武皆是心知肚明,无风不起浪,若当真没有贿赂一事,杨焕之又何必主动退出呢?


    而其他三个副考官,魏斗焕也曾上疏弹劾,请求太子替换。


    而今魏斗焕又言道这个赵显奇舞弊,岂非与赵家脱不开关系?


    “赵显奇?老相国,这个赵显奇在榜上吗?”


    太子将目光转向了王仲秋。


    闻声,王仲秋忙从怀里掏出了一份奏疏,双手呈递道:


    “此乃臣与诸位大人协商拟定的金榜名单,还请殿下过目。”


    “除前三甲外,今年一共取进士出身共一百三十二人,同进士出身两百五十一人,总计三百八十六人。”


    大乾地域辽阔,而今年参加春闱的举子又是历年最多,故而今年取的进士人数也是最多。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乾如今实在非常需要人才。


    大乾刚刚打下原金戎国,疆域再度扩大,设置了州县,所需地方官乃是很大一个数字。


    今年取如此之多的进士,也是为了满足这一部分的需要。


    太子将名单拿在手中翻看,良久之后,终于在二甲名单里找到了赵显奇的名字,于是当即看向魏斗焕问道:


    “你说这个赵显奇舞弊,可有证据?”


    魏斗焕身为千牛卫郎将,自有权力对每个举子进行监察,这也是在京千牛卫一部分职责所在。


    只不过,这种事,证据很重要。


    而且之前魏斗焕便弹劾过四位副考官,如今又说有人舞弊,没有证据如何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