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疑罪从有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当太子将问题重新抛回给魏斗焕的时候,满朝文武原本等待看戏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杨焕之当然无法对他们构成威胁,即便杨焕之一口咬定自己受贿。


    可杨焕之的背后是谁呢?


    都察院左都御史,柳道冲?


    太子太傅谢嗣同?


    都不是。


    杨焕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中间派!


    而魏斗焕就不一样了。


    魏斗焕的背后不是别人,是皇帝!


    一旦魏斗焕发起狠来,京城中发生的那些事,已然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从韦智至宋明铮,从孟少陵到郑孝圣,魏斗焕可从来不会轻易留手。


    “回太子殿下,臣以为无论杨尚书受贿之事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也无论孙御史刚才想表达什么,既有嫌疑,今年春闱便不该由四位大人继续任副考官。”


    “臣以为,为避免耽误今年春闱,四位副考官理应换人。”


    是了,这才是魏斗焕真正的目的。


    想要找到赵家行贿的真凭实据,很难。


    要其他三人承认赵家向他们行贿,不成。


    那怎么办?


    简单。


    疑罪从有!


    事关春闱大事,但凡有受贿嫌疑者一律剔除,这才是对春闱负责。


    如此,方能保证此次春闱公平公正公开。


    “你是说,将四人全部撤职?”


    太子眉头微皱的问道。


    魏斗焕说的是换人,并未言道撤职,太子故意这样说,显然是想把事情闹大。


    一次性撤职四位副考官,其中还包括两位尚书,一位侍郎,一位御史,这才大乾历史上可谓十分罕见。


    这不是等同于告诉天下人我大乾朝的春闱重重黑幕吗?


    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朝廷,天下百姓又如何看待皇帝?


    “太子殿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都察院左都御史柳道冲躬身出列道:


    “如今天下士子已齐聚长安,春闱之于他们如大旱盼甘霖,他乡盼故知。”


    “一次性撤职四位副考官,天下哗然,朝廷如何面对天下士子?”


    这种事,就好比事某家大院内人潮汹涌,家仆都拿着水桶往外冲,提着满满一水桶回来。


    有人问里面是不是走水了,当家的却坐在门口咬着牙摇头,硬说没有。


    此地无银三百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谁信呐?


    一次性撤职四位副考官,是个人都知道春闱出事了,那些已经抵达京城准备参加春闱的士子,还能对春闱抱有希望么?还能对自己抱有信心么?


    大家的眼睛夜都不是瞎的,京城就这么大,谁又能看不到呢?


    “殿下,臣附议!”


    “臣以为就算杨大人有受贿之嫌,也不能证明其他三位副考官有此嫌疑,况且魏大人根本没有实证,说到底不过是猜测罢了。”


    “因为一点猜测便将四位副考官全部撤职,我大乾史上何事发生过此等事?”


    一时间,满朝文武,群情激愤,纷纷对此事表示反对。


    “魏大人,你到底有没有实证?”


    “是啊魏大人,如此大事,可不能全靠推测啊!”


    “哼哼,他若是有证据,还能等到现在么?”


    当然,对魏斗焕进行阴阳怪气的人也不在少数。


    对他们而言,春闱可谓是他们大展拳脚的机会。


    正如柳道冲所言,今年春闱,对于他们而言,那便是大旱盼甘霖,他乡盼故知,底下不知多少人等着给他们送钱,他们岂能眼睁睁看着已经布好的局,被魏斗焕三言两语便搅和了?


    常言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此刻魏斗焕要换人,那便是断他们的财路,他们自是犹如被踩着尾巴的猫,瞬间起跳。


    “魏卿,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儿戏。”


    “你在奏疏上所言,到底有何证据能够证明?”


    太子见气氛已经烘托得差不多了,当即看向魏斗焕问道。


    他刚才故意说要将四人全部撤职,其实也就是想一把火将这场戏彻底烧起来。


    如若不然,只小打小闹,这件事最终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闻声,魏斗焕当即看向太子道:


    “殿下,臣以为,既有嫌疑,便需避嫌。”


    “就算没有实证,也需如此。”


    “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天下士子负责的表现。”


    此言,合情合理。


    天下士子来长安一趟不容易,参加一次春闱更不容易。


    倘若因为副考官的问题,导致此次春闱出现不可控的重大失误,甚至出现徇私舞弊的状况发生,试问谁能对此事负责?


    而朝廷将来又有何面目面对天下士子?


    “魏斗焕!”


    “杨大人身有嫌疑,那是杨大人的问题,何必牵扯到其他三位大人身上?”


    “难不成在你眼里,我大乾官员,皆是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辈吗?!”


    当看到魏斗焕仍旧不肯松口,一些既得利益者瞬间急了。


    四个副考官无法与魏斗焕抗衡对吧?


    那就将魏斗焕排挤到满朝文武的对立面!


    让魏斗焕与满朝文武相争!


    此言虽然说得粗糙,且在众人听来,完全就是胡闹。


    但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纷纷浮现出一副同仇敌忾的表情,朝着魏斗焕怒目而视,显然已经被这话挑起了情绪。


    “魏卿,杨大人收受赵家贿赂,但从杨大人的角度来看,他对此事并不知晓,后来还是你告诉他的。”


    “既然如此,杨大人是否并没有与赵家同流合污?”


    这时,太子忽的出言问道。


    众人听到这话,皆是点头。


    只要杨焕之受贿的嫌疑被排除,那其他几人身上的嫌疑是不是也可以撇清了?


    毕竟杨焕之主动承认了此事,而其他三人从头到尾都未曾承认过。


    “可以这么说。”


    魏斗焕点点头,而后微微皱眉道:


    “但臣坚持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杨大人与赵家同流合污的可能性。”


    “所以臣以为,还是换人比较好,只要换了人,今年春闱就算出了什么事,也非四位大人的责任,而且还能置身事外。”


    “几位大人,何乐而不为呢?”


    魏斗焕再度将选择权交给了杨焕之,徐恒业等人。


    同意退出此次春闱,则万事大吉,无论出什么事,也牵扯不到他们身上。


    可若不同意,坚持任春闱副考官,一旦发生任何事,他们四人都难辞其咎。


    面对这样的选择,魏斗焕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选的,这不是摆明了吗?


    还是说,这四人不肯退出此次春闱,原本就是因为想在此次春闱中捞好处?


    “殿下,臣愿意退出此次春闱,让出副考官一职。”


    杨焕之沉默一阵,率先表明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