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世事不易,但有一试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王铎羽帮助魏斗焕升官的好处是,他帮助魏斗焕,不会被王家,不会被朝廷其他官员怀疑。
因为人所众知的是,魏斗焕的背后是皇帝。
魏斗焕的升迁,与皇帝可谓息息相关,王铎羽帮他,满朝文武谁敢说个“不”字?
而在他帮助魏斗焕后,只要魏斗焕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皇帝说不定一高兴也就“拔擢”了他。
如此岂非互帮互助?
当然,他的意思,也仅限于互帮互助,没有投效的意思。
对此,魏斗焕心知肚明。
王铎羽没有要投效自己的意思,自己也不会傻到去让他投效。
让一个王家人投效自己,这若是传到皇帝耳中,那会变成什么?
同样,若是自己在皇帝面前帮了一个王家人,皇帝会怎么想?
于是魏斗焕想了想道:
“王大人这话倒是在理,只是我魏斗焕如今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感恩图报,肝脑涂地方为大丈夫本色,得寸进尺只怕是小人行径啊。”
“不过,王大人想脱离王家而独存,恐怕也是不易吧?”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
魏斗焕见识过攀高枝的,但没见过想从高枝上下来的。
上山容易下山难,生在王家,通过王家坐在今天这个位置上,如今却想脱离王家,这世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世事艰难,多有不易,但总要一试。”
“倘若连试上一试的勇气也无,那还谈什么抱负?”
王铎羽的眼神坚定。
这件事无论再难,他都要试一试。
也只有试一试,他才能知晓自己能走多远,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是否能够让自己的满腔热血洒在该洒的地方,而非被当作狗血鸡血涂抹在墙上。
见状,魏斗焕微微点头道:
“没想到王家竟还有你这么一号人物,倒是叫人大开眼界。”
其实上次王煜已然让他眼前一亮。
可比起王煜,王铎羽的话更让他感到震动。
是的,震动。
就像是在死水一般平静的湖面上,忽地被投入一块石子,激荡起的涟漪瞬间扩散开来,风云渐变。
“陛下亲征在外,太子监国于内,朝中权斗已是水深火热之际,当此时刻,正是我等忠良之辈脱颖而出之时。”
“下官不求大人在陛下面前举荐,只求大人日后能够记得下官今日之言。”
话音落下,王铎羽起身朝着魏斗焕再度躬身一礼,而后这才缓缓退去。
魏斗焕微微眯眼,望着王铎羽离去的背影,眼神一时变得复杂起来。
今日王铎羽的举动在旁人看来或许离奇,可在他眼中,却并非如此。
尽管他婉拒了王铎羽的请求,但王铎羽最后一番话,让他心神触动,忍不住自顾自思考起来。
朝中权斗,激烈如斯,当此时刻,是否正是忠肝义胆之辈挺身而出之时?
旁人怎么想,他管不着,也没办法去管。
但这话落入他的耳中,振聋发聩。
人生在世,总应该做点什么才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而非只是日复一日的虚度光影且自己不知。
行尸走肉,尸位素餐,那是混蛋。
为国尽心,为民尽力,才是好官。
“做人难,做官难,都不难,做个不瞒不欺堂堂正正的好官才难。”
“嘉靖老儿别的本事没有,这句话倒是说得在理。”
魏斗焕说着,复杂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
......
长安,温府。
温子仁坐在正厅右首,望着眼前大哥温清源,一时欲言又止。
新年正月,正是借口去各府走动的时候,今年温清源不知为何,却叫停了这件事,让府中所有人都不准出去走动。
甚至连热闹的魏府,温府也未曾派人去过。
“大哥,魏府如今在朝中炙手可热,若是让王家,谢家夺了先机,我温家日后如何在朝堂上与他们分庭抗礼?”
三恒之中,温家的势力最为薄弱。
不仅是因为温家在军中无人,更重要的是温家历来不受皇帝重视,温清源更是数次与皇帝争得面红耳赤,惹得皇帝连骂不止。
倒是王家与谢家,因为氏族底蕴,再加上军中势力,这些年一直压着温家。
今次若让这两家与魏斗焕亲近,那日后温家别说抗礼了,便是分庭只怕都难。
“虽说上次之殊与魏斗焕发生过不快之事,但裴老虎不是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么?”
“咱们借此机会让之殊去拜访一番,权当是赔礼道歉不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在温子仁这里,他宁愿犯错,也不愿什么都不做。
京城局势纷杂,这时候温家毫无动作,岂非任人鱼肉?
亲近魏斗焕,便是亲近皇帝,这一步棋无论如何也不会错。
他不明白自己这位大哥,为何就是不同意。
闻声,温清源抬起两条已然斑白的长眉看向他,神色淡然道:
“如今这般情形之下,多做多错。”
“宋明铮案,陛下既没有明发谕旨,一切都是太子所为,想来便是对这个结果不甚满意。”
“若此时我们去亲近魏斗焕,在陛下眼中只怕就会变成意欲拉拢魏斗焕。”
这是温家绝对不能传递给皇帝的信号。
或者说,这是京城内任何人都不敢,也不能传递给皇帝的信号。
拉拢魏斗焕,在皇帝的眼中,无异于插手千牛卫,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别的什么事,他温清源都可试一试,但唯独这件事,试都不能试。
“可......”
“温家的头上只有一片天,那便是陛下。”
不待温子仁出言解释反驳,温清源摆手打断道:
“还是那句话,无论谢家与王家做如何选择,我温家都只须隔岸观火。”
“朝中这潭浑水,一旦插足其中便再难洗个干净。”
这还只是事关魏斗焕。
一旦事关皇帝本身,许多事就再难撇干净了。
温清源执掌温家多年,一直以来如履薄冰,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他自然不想看到温家在这场对决中轰然倒塌。
中立,不偏不倚,是他一贯以来的风格。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还是如此。
闻声,温子仁不由叹道:
“大哥,人与人不相同,我们可不能步当年吴国公的后尘啊......”
话到这里,温子仁立时反应过来自己失言,脸上顿时浮现出忐忑之色。
而温清源在看了他一眼后,神色也变得凌厉起来,沉声道:
“在官场待了这么多年,怎还如此不知轻重?”
“这些话也是咱们能说的么?”
话音落下,温清源拂袖起身,不悦之色在脸上蔓延。
这时,温之殊忽的闯了进来,口中大喊道:
“父亲!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