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各人各扫门前雪

作品:《我叫魏斗焕,打的权贵直叫唤!

    长安城,吴国公府。


    梧桐树叶最终还是凋落了个干净,光秃秃的树丫在绿荫道旁显得格外突兀,好在大雪覆盖后,整个世界都显得极为统一,暂时遮住了这一点突兀。


    佛堂前的垫子上,吴国公手中转动着念珠,轻敲木鱼,口中念念有词。


    紫袍人坐了良久,直到吴国公停下诵经后,这才叹道:


    “吃斋诵佛也无济于事啊。”


    “这世上狼心狗肺之辈多如牛毛,他们哪会管国公如何虔诚。”


    宋明铮案,朝中上下明显更为偏向魏斗焕,以至于太子都不得不厉喝群臣,以示震慑。


    布防图又不翼而飞,这一局,临阵倒戈之辈不在少数。


    “念经诵佛,唯有本心。”


    “佛本是道,道即万物。”


    “而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选择。”


    吴国公的脸上不见丝毫波澜,一如既往的平静。


    尽管这一局看上去输得很惨,可总归是看清楚了京城内外的人心,也证实了以前的猜测。


    并不是毫无收获。


    “死一个宋明铮,换得眼前一片清明,我若是你,该当庆幸。”


    这只是个开始,从一开始就看清了人心,对于紫袍人而言,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紫袍人闻声一怔,继而笑道:


    “若天下之人都有国公这般心态,今时今日我大乾也不至落得如今这个地步。”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吴国公便朝他投来了一道凌厉目光。


    “记住我跟你说过的话,这天下谁人都可以说陛下的不是,唯独你不可以!”


    “朝堂争斗,阴谋诡计,历朝历代,皆是如此,非本朝独有。”


    “若技不如人便怨天尤人,如何成得了大器?”


    “陛下圣德以降,四海归心,我大乾正是如日中天之时,你这种话,不要让我听见第二次!”


    吴国公罕见的接连出声,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直让院内的雪花都为之震动。


    这世间有着许多种游戏,上阵杀敌,下马治国,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各有各的规则。


    一如魏斗焕,他既选择了听从皇帝的拔擢回到这京城之中,那他所作的每一件事,都在皇帝的规则之内。


    而紫袍人既选择了玩弄诡谲之计,搅动风云,那便也当谨遵此道规则。


    脱离规则而言其他,无异于吃斋诵佛却一心想着玄门修道,能不能融进去是一回事,两道相冲,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我各尽本分,得之我幸,不得我不信,再不得我不幸,六道之中,轮回之外,皆是天道。”


    在吴国公看来,眼下局势虽然不好,可他们已经拼尽全力去争取过。


    上天不由人,绝非如今才有,自古便是如此。


    怨天尤人那是废物之举,自省自强,方为大道至简。


    “国公教训的是,在下受教。”


    眼见吴国公罕见动怒,紫袍人当即收敛心神,正襟危坐起来,不敢再有刚才那般怠慢。


    接着,吴国公继续道:


    “布防图之事,庄文言给我们耍了个小心眼,此乃宋昊识人不明,与你无关。”


    “王煜既怀图北上,此事便到此为止。”


    有些事他可以阻拦,但有些事他万万不敢插手。


    比如王煜带着布防图北上一事。


    “到此为止?”


    可紫袍人却有些不解。


    “难不成就让魏斗焕继续在长安城内作威作福?”


    规矩,紫袍人心中清楚。


    可破坏规矩的并不是他,而是魏斗焕。


    一旦让魏斗焕在长安城中站稳脚跟,日后他们如何自处?


    “各人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拿得起,放得下,方为男儿本色。”


    吴国公再度一言后,便重新转动起念珠,敲打起木鱼。


    偌大的庭院内,只剩下他口中的佛经伴随着风雪在缓缓飘散,直至九霄云外,再也不见。


    ......


    魏斗焕回到城内后,裴行远第一时间将他叫了去。


    将军府的小院中,旧炉新茶,香味四溢。


    “如何?今日这茶可还喝得下去?”


    见得魏斗焕喝了一口新买的茶,裴行远随即问道。


    “唔......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这回董大人可算是买着真货了,这才叫茶嘛,以前那是什么玩意儿?”


    魏斗焕捧着茶盏,好一番细细品味。


    实在是一个“香”字难以言说,只觉从口腔到喉咙再到肺腑,皆被茶香所萦绕,点点清苦后泛起的甘甜,又像是久旱逢甘霖后的痛快,直叫人心旷神怡,欲罢不能。


    “哟,还跟我拽上学问了。”


    裴行远与董少卿相视一眼,皆是一笑。


    “嘿嘿。”


    “不瞒将军,跟京城里的这帮人打交道,若是嘴上不带点学问,那便要矮人一等。”


    “我好歹也是陛下亲自指派回京的千牛卫郎将,虽说没读过几本书,但亡羊补牢嘛,能补救多少算多少。”


    魏斗焕私底下确然没少看书。


    当然,看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事,经史子集他是一概不看,吃喝玩乐的书籍他倒是颇有研究。


    不然,也不能道出如此精妙的诗句来。


    “好小子,总算是开窍了。”


    裴行远笑声渐停,脸上尽是欣慰之色。


    自魏斗焕回京,他便一直希望魏斗焕能够真真正正的了解京城的游戏规则,而后在这样的规则内,充分发挥身为陛下之刀的身份。


    如今见得魏斗焕能够觉察到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此番进步,着实叫他眼前一亮。


    “既是如此,那日后你在京城行事,我便能安心了。”


    裴行远饮了一口热茶,欣慰逐渐变成自我宽慰,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异样。


    魏斗焕见状不由问道:


    “将军这是?”


    “唉,没事,人老了,老了便容易多想,多想便容易多愁。”


    “哪像你小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话到最后,裴行远还不忘顺道调侃了一番魏斗焕。


    闻声,魏斗焕耸了耸肩道:


    “那咋了?”


    见状,裴行远与董少卿相视一眼,皆是开怀大笑。


    看得出来,他们似乎很久没如此高兴了。


    只是董少卿的笑,多少有些附和之意,看上去有些牵强。


    想来是因为那日在魏府,魏斗焕没有给他面子,未曾将李悠扬给放出来。


    “现在属衙内关了多少人了?”


    好一阵后,裴行远才不紧不慢的问道。


    自魏斗焕回京起,金吾卫的属衙便热闹非凡。


    从崔谨书到温之殊,从赵承炳到李悠扬,魏斗焕抓进去的,尽是权贵子弟,竟无一个普通人。


    别人不问,他这个金吾卫大将军难道还不能问两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