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红让白,老兵抄家伙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进城时,守城的士兵没有上前盘问,只是挺直脊背,侧着头目送板车远去,直到它彻底消失在街道尽头。
进城后,路边的百姓也纷纷自觉退到两旁,安安静静地看着板车经过,直到板车快看不见了,才有忍不住的人偷偷抹起了眼泪。
“唉……又是哪家的娃儿没了?”
“哪家不都一样么?这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多半都是咱们看着长大的娃娃!”
“五户人家啊……马上就得把门窗上的红绸扯下来,换成办丧事的白布了……想想都揪心呐……”
“北元这群畜生真该杀!好好的买卖不做,拿皮毛换咱们的东西多太平,非要来抢,害死这么多人!”
“实在对不住,我……”
“老萧你别往心里去!你是大明的蒙元人,你家娃儿不也在咱们队伍里打仗嘛!没人会怪你的。”
说话间,板车停在了一个居民区的巷口。
刹那间,巷子里穿红衣的年轻媳妇,还有她们的公婆,全都急急忙忙跑了出来。
车夫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心里泛起一阵自嘲。
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被这么多人关注过,可这种关注,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这些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身上,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专门报丧的乌鸦。
可再不情愿,他也得把事情办妥当。
安全把这些孩子送回家,是他的责任。
车夫掏出驻军给的五张阵亡通知书,提高声音问道。
“张强的家属在吗?江浦左卫第三千户所的张强,家属在哪儿?”
没人回应,街坊邻居全都低了下头,脸上满是悲伤。
只有一位穿红衣的媳妇,和她身后的公婆没有低头,也没有哭。
公婆默默接过媳妇刚脱下的红衣,媳妇露出白衣,走到车夫面前,接过了属于丈夫的阵亡通知书。
紧接着,公婆按照车夫指的方向,抬走了儿子的遗体。
从头到尾,他们没说过一句话。
刚跑出来时,脸上满是慌张;抬走尸体后,只剩下沉默。
回到家,他们扯下门口的红绸,换上了办丧事用的白布。
没过多久,窗户上的红绸也换成了白布。
车夫刚要拉着板车去送剩下的四名将士,就听见屋里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哭声里夹杂着我的儿、强哥、爹这三个词,藏着一个男人在世间的三种身份。
车夫走出巷子时,回头看了一眼。
隔壁两家,一家挂着白布,一家挂着红绸。
挂白布的关着门哭,生怕吵到邻居;挂红绸的也没半点喜气,只是红着眼眶望着隔壁。
挂红绸的媳妇摸了摸自己里面穿的白衣、外面套的红袍,又看了看门口红绸裹着的白布,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
“这就是打仗啊!”
车夫叹了口气,牵着马继续往前走。
天黑之前,他得把另外四个孩子送回家,不能让他们在边关的寒风里受冻。
而在巷子的另一头,背着包袱的陈安,还有朱元璋三人,正看着眼前这一幕。
朱元璋和毛骧见惯了生死,可看到这场景,还是忍不住动容。
马皇后早已捂着脸,哭了好一会儿。
只有陈安,表情还算平静。
他没想到,曾经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场景,居然有一天会轮到自己亲身见证!
他摸了摸怀里的小白布包,里面装的是挂白布人家隔壁那户人家儿子的头发和身份胸甲。
他知道,只要把这包东西交给那家媳妇,两条巷子就全要挂上白布了。
“走,回县衙!”
陈安丢下这句话,快步消失在了巷口。
毛骧赶紧追上。
“陈大人,您不是说要亲自送过去吗?”
陈安语气平淡。
“本官难道没有手下可以差遣吗?”
说完,他走得更快了,像是故意要和他们拉开距离。
这一次,朱元璋没有再责怪陈安做事没章法、想一出是一出。
“他就是不忍心嘛!可他心里光装着旁人,半点儿心思都不愿意往咱们身上放。”
说这话时,他还下意识地咬了咬后槽牙。
“只要他有心,慢慢来,总能把他的心拉回来的,对不对?”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眼神自信又温柔。
朱元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跟着她一起往县衙走去。
刚走没几步,又一辆拉着五具阵亡将士遗体的板车从他们身边经过。
要是在平时,车夫肯定会打招呼,可这次只点了点头,就往城外的方向去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方向就明白,这五名将士不是城里人,这条路直通城外的村子。
他还记得之前被陈安气得出城散心,就走过这条路,没走多远就看到了陈安开办的江浦养济院。
养济院里住了很多老兵,不光有跟着他打天下的,还有以前陈友谅、张士诚阵营的士兵。
不管是谁的手下,只要跟元朝打过仗,条件符合就能住进去。
想起养济院,朱元璋还能回忆起那热闹的场景。
头发花白的老兵们精神头特别足,有的吊着胳膊活动,有的把树干都拍得掉皮!
这时候,养济院门口,几十个曾在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手下当兵的老兵,端着大碗蹲在地上吃饭。
不是养济院的人对他们不好,只是这些农村出身的老汉,就喜欢坐在外面吃饭,一边吃一边看夕阳西下。
吃到一半,他们听见了马蹄声,还有驮马喘气的声音。
一看到板车,他们立马想起了上午的炮声。
“老孙,又是哪家的娃没了?”
老兵们和车夫很熟,语气沉重地问道。
当听到那五名阵亡将士的名字时,好多老兵都想起了小时候见过的调皮小子。
小时候有多让人头疼,现在就有多让人心疼。
看着板车走远,他们觉得碗里的饭突然就没了滋味。
这时,一个曾经跟着朱元璋打仗的老兵,哐当一声砸了手里的铁饭碗。
“老伙计们,当年在战场上的能耐,没全丢了吧?”
其他老兵不管以前属于哪个阵营,都明白他的意思。
他们看了看手里的铁饭碗,也狠心砸了下去。
这碗饭能吃到老,可他们现在实在咽不下去。
“哪能丢啊!就是搁得久了手生,要不咱明儿起就拾掇拾掇练起来?”
“还傻站着干啥!回屋把家伙事儿找着,先好好洗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