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难道北元有人被陈大人收买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朱元璋调转马头,脸上依旧紧绷着,显然还没消气。


    “他陈安说没战事就没战事?他陈安是钻了王保保的肚子,成了肚里的蛔虫,能知道王保保怎么想?还是他陈安当了王保保的爹,能管着王保保下命令?”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陈安先前的分析、那些敌军情报,却忍不住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最后他只能深吸一口气,带着不服气说道。


    “哼!”


    “去东门!”


    毛骧看着朱元璋的背影,哭笑不得。


    这明显是心里不服气,却又不得不承认陈安的判断啊!


    他摇了摇头,赶紧跟了上去。


    此时,江浦关东门边的长城瞭望台上,两个来自大同府驻军的指挥佥事正紧紧盯着下方。


    站在这最高处,他们既能看清东门的防守情况,也能看到六里外的北元大营,甚至连东门前八字平原上即将打响的攻防战都能尽收眼底。


    “西门那边,太原府的人应该也快到了吧?”


    一位壮硕的中年将军望着西门方向,眼神深邃地道。


    旁边的青年将军看了看西门方向,回复道。


    “三门距离不远,就隔了几座山。”


    “咱们这儿位置最高,今儿个天气好,有太阳,又没云没雾的,中、西门的情况大致都能看清。”


    “即便太原府的人不来,三门是否有破防风险,也都能及时掌握,发个消息,大同府援兵半日就能到。”


    中年将军点头道。


    “守住城池、保圣上安全,这是殿下的旨意,咱们绝不能出半分差错!”


    “但要是真到了需要咱们出兵支援的地步,那陈安的好日子,也就该到头了!”


    两人的目光瞬间变得复杂。


    作为大明的臣子,他们必须保卫城池、保护皇帝。


    可作为淮西集团的人,他们又盼着陈安扛不住压力,这样他们既能立下救驾护城的功劳,还能把陈安拉下马。


    青年将军思索着说道。


    “但咱琢磨着,陈安没准真能轻轻松松守住江浦关!刚才中门的誓师大会,那动静大得,咱在这儿都被听得热血上头!”


    “要是没点真本事,圣上也不会留下来当参将。”


    中年将军附和道。


    “单凭一封中秋奏疏、一首歌,就搞得淮西勋贵老家亲戚家家有人掉脑袋,这陈安确实不简单!”


    他话锋一转,看向了城外的北元大营。


    “可他的对手是王保保,那可是圣上亲封的天下奇男子,还是去年打败过徐达的北元齐王!”


    “你看,对面已经开始整顿军队,准备进攻了!”


    青年将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东门外八字平原尽头,北元九万大军营地的白色帐篷群,此刻已全被黑色覆盖。


    那些黑色,正是身披黑皮甲的北元士卒和战马,它们正源源不断地出营列阵!


    卯末辰初,北元用于首轮进攻的军阵,已基本列好。


    西门外也是如此。


    大战硝烟已近,眼看就要打响!


    两位将军又眯着眼看向了江浦关内,东西二门守军也均已做好备战。


    但很快,两人就被江浦关中门的境况给吸引了。


    中门向来难守易攻,且城门外还驻扎着十二万北元主力大军。


    只是两人越看越觉得奇怪。


    北元主力在中门外未布阵,中门守军也无东西二门的紧张备战状态,似是早知晓王保保将先攻东西二门、对中门按兵不动。


    虽说两人所处的位置,看西门和中门的战况不如看近处的东门清晰,但凭借着多年领兵作战的经验,大致情况还是能判断出来的。


    毕竟战场上军队调动都是上千人的大规模行动,根本藏不住行踪。


    可也正因为看得明白,两人才觉得这事透着诡异。


    就算情报工作做得再出色,也不可能钻进对方的指挥室里偷听机密啊!


    最多只能派探子暗中观察敌军的动向,再凭借经验分析主帅的作战意图。


    就连徐达那样身经百战的猛将,分析军情时也只敢说有九成把握,不敢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准确。


    可眼下江浦守军对北元的作战意图,哪里只是精准就能形容的?


    简直就像是把王保保帅帐里的作战文书直接抄了过来!


    两人越想越离谱。


    难道王保保身边负责记录文书的人被收买了?


    刚冒出这个念头,他们又赶紧否定了。


    要是王保保连用人都如此没有眼光,别说打赢徐达一次,恐怕连从徐达手下逃脱都做不到,更别提被皇帝称为天下奇男子了。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情况后,两人的思绪全都集中到了陈安身上。


    就是那个仅凭一封奏疏、一首歌曲,就让淮西勋贵们失去亲友的厉害人物。


    “莫非是陈安给王保保设了套?”


    中年将军瞪大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青年将军也皱着眉头喃喃自语。


    “他居然给王保保设了套?而且还真让他成功了?”


    话音刚落,两人又不约而同地望向县城县衙的方向,眼神复杂至极。


    既不敢相信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算计了当世名将,却又无法否认眼前的事实。


    更何况陈安的名声,早就传遍了朝堂。


    他让资历深厚的前左相李善长颇为头疼,即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逼迫淮西勋贵做出断臂求生的选择,甚至能让皇帝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担任参将。


    有了这些作依据,两人即便再不敢相信,也忍不住往这个方向猜测,心里还悄悄燃起了一丝期待。


    想当年,他们也是满怀热血的武将,曾跟随徐达北伐,在将大元赶回北元老家的决战中,也立下过汗马功劳。


    那时候的他们,哪里懂得什么拉帮结派?


    可如今时过境迁,凭他们的能力,如果不依附淮西勋贵,别说晋升官职,恐怕连保住性命都成问题。


    一想到这里,两人就期盼着陈安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要是陈安能打赢这场战争,在朝廷中站稳脚跟,那他们这些奉命前来支援的边镇将领,说不定就能转而投靠陈安。


    太原、平阳、大同、延安四府的驻军将领,或许会成为第一批从淮西勋贵阵营转而投奔陈安的人。


    虽不知能有多少人投靠,两人却已打定了主意,只要这场仗打得精彩、赢得出色,陈安在朝廷能够获得实权,他们必定会是最先投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