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这是天子守国门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想到这里,将士们的眼眶不由得一热,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来自大唐的将军,骑着宝马,正沿着大道朝江浦关城门走去。


    恍惚间,他们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


    有位来自大唐的文臣,先把被北方蛮族糟蹋得不成样的大明边境城镇,变回了大唐盛世时的盛景!


    现在,他再披大唐战甲,要带着这些大明将士,守住这份难能可贵的繁华!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将军威武!!!”


    呼喊声震得山间飞鸟纷纷受惊飞起,骑在陈安斜后方的朱元璋和毛骧,看着道路两旁笔直站立的将士、城墙上面朝他们的士兵,听着这不算尖锐、却足以震得人耳膜发鼓、直刺心灵的呼喊,心里都泛起了嘀咕。


    这种场面他们见得多了,可真正能从将士的眼神到声音里,都看出他们对主将绝对认可的情况,算上这一次,总共也就三次。


    第一次是朱元璋以朱大帅的名义率领军队统一江南。


    第二次是征虏大将军徐达率领大军北上中原、驱逐外族侵略者。


    第三次,就是眼前这场江浦关防守战!


    他俩实在想不明白。


    一个只历经战场数月的文官,凭什么能让将士们从心底里信服他?


    难道仅仅是因为陈安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还为他们配备了精良的装备吗?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按道理说,看到将士们如此齐心协力,他本该感到高兴才对。


    毕竟,虽说陈安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但将士们团结一心,总能弥补一些不足。


    可这份发自内心的绝对认可,却让他更加担心了。


    要是这场仗打赢了,陈安岂不是就成了这方将士心里的神?


    到时候要是陈安对应天的龙椅有了想法,这些将士不就成了他的先锋部队吗?


    说到底,朱元璋希望将士们现在听从陈安的指挥,却绝不想看到他们如此死心塌地地认可陈安!


    想到这里,他又在记仇账本上添了一笔。


    【陈安深得军心,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应有的界限,实在令人担忧!】


    就在这时,陈安在江浦关中门的城门楼下勒住了马。


    他调转马头,也学着将士们的样子,将右手握成拳头抵在胸甲上,中气十足地大喊道。


    “明军威武!”


    这道声音,响彻了整个关隘!


    朱元璋听着这声呼喊,心里刚才记下的那笔账,竟被抹掉了一大半。


    当然,也只是一大半而已。


    片刻之后,三人登上了城门楼三楼的廊道。


    此时夕阳快要完全落下,天边只剩下一片血色红霞。


    在红霞的映衬下,三人站在廊道上,眺望着对面隐约可见的白色帐篷群。


    草原上,那片白在血色红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显眼。


    可因为距离太远,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无法看清细节。


    陈安看着眼前这一幕,没有太多的感触,只觉得十分熟悉。


    前世在影视剧中,他看过不少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的场面。


    虽说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但在他看来,却也有规律可循。


    比如他敢肯定,今晚对面的白色帐篷群,必定会四处燃起大火!


    一旁的朱元璋却感慨万千。


    在陈安等人眼里,他只是个能和皇帝说上话的郭老爷,可他实际上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啊!


    “咱还是第一次亲自来江浦关打仗呢!”


    这句话一出口,天子守国门的滔天战意,在他心里汹涌起来。


    “亲自?”


    陈安看向朱元璋,眼里满是疑惑。


    朱元璋赶紧解释道。


    “要是当年咱没受伤,就能跟着征虏大将军参加第一次北伐了,只可惜……”


    说到这里,他还故意露出一副这是此生一大憾事的神情。


    陈安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亲自二字的含义。


    他又从朱元璋身上,看到了那种对战场的向往。


    那是一个纯粹的老兵,对战场的渴望。


    陈安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开口问道。


    “郭老爷,不,郭将军!你恨我吗?”


    他的语气,说严肃也严肃,说随意也随意。


    面对这个问题,朱元璋脸上只有严肃。


    他其实也说不清楚自己对陈安到底是什么感觉。


    要说不恨,有时候真想把陈安当场千刀万剐。


    要说恨,有时候又恨不得立马把陈安打包带回朝廷委以重任。


    可就此时此刻而言,他是真的不恨陈安!


    “不恨!”


    朱元璋斩钉截铁地说道。


    陈安笑了笑,又问道。


    “我强行拉你当壮丁,让你置身于危险之中,你就不怕?”


    朱元璋笑了。


    “怕什么!咱就算真有个三长两短,咱儿子也撑得起这个家,家业绝不会倒!”


    “只要老大在,他娘就没人敢欺负,那些掌柜的更不敢在他这个新家主面前耍花样!”


    “至于咱,与其窝囊病死在床板上,倒不如死在马背上来得痛快!”


    陈安能看得出来,朱元璋说的是真心话。


    至少在此时此刻,这句话是发自肺腑的。


    陈安忍不住在心里夸赞了一句。


    这郭老爷,倒也算得上可敬!


    陈安趴在围栏上,悠悠地说道。


    “看来你把儿子教得很好,果然是跟着圣上做事过的人!”


    “一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太子殿下,只可惜……”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闭了嘴。


    差点就顺口把未来的事剧透出来了!


    朱元璋一听到太子殿下这四个字,立马皱起了眉头,竖起了耳朵。


    他正想追问,江浦关中门的守将刘寒突然跑了上来。


    “陈大人!东西二门、中门的常备守军,都照着您的命令集合完毕了,眼下都在营前候着!”


    陈安瞥了眼天色,虽未黑透却已近黄昏,于是当即下令。


    “让所有常备守军和卫戍驻军换防,给常备守军放假让他们回家,让他们明天寅末卯初之前归营!”


    刘寒听完这话,眼神顿时复杂万千,既感到意外,又充满期待。


    要知道,常备守军和卫戍驻军是不一样的。


    虽说他们都是江浦本地的子弟,但常备守军长期不能回家,卫戍驻军却能经常回家。


    在战前能回家一趟,将士们肯定盼着,可问题是,常备守军熟悉城防装备,他们一走,新换上来的卫戍驻军压根不了解这些装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