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我遗憾,六七百斤的产量还是太低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只要郭老爷一回京,肯定会马不停蹄地把这些足以让朱元璋充满期待的数据,一五一十地告诉老朱。


    那么接下来,就看他陈安怎么让朱元璋从满心期待,一步步走向失望,最后气得大发雷霆了!


    想到这里,陈安又把目光投向了眼前这些亩产量只有六七百斤的稻苗。


    他眼神里原本的高兴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浓厚的遗憾。


    陈安神情里的那丝遗憾,被朱元璋一行人尽收眼底。


    此时的陈安站在不远处,望着长势旺盛的禾苗,目光从起初的喜悦,慢慢沉淀为真切的遗憾。


    这反常的情绪,让朱元璋满心不解。


    陈安怎么会感到遗憾呢?


    眼看丰收将近,他脸上无论如何也不该有这般遗憾的神情啊!


    朱元璋按捺不住,径直朝陈安走去。


    他非得问清楚,陈安到底因何而遗憾!


    “陈大人,您这是咋了?”


    他快步走到陈安身旁,指着田垄里长势喜人的秧苗问道。


    “这禾苗长势这般好,您怎么反倒一脸不快?”


    “听汪大人说,这高产水稻比占城稻强太多了,还是您亲手培育的,亩产量更是咱大明朝现有稻种的两倍!”


    “等咱回去把这大好消息禀报给圣上,您的仕途肯定会像这稻苗一样,旺得很!”


    不远处的马皇后瞧着眼前这一幕,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自家重八就这么和陈安并肩站在田埂边,望着那一眼就能看出会丰收的禾苗,两人的表情却相差悬殊。


    一个满脸欢喜,一个皱着眉头。


    此刻的朱元璋,哪儿还有半分皇帝的威严,活脱脱像个穿了绸缎衣裳的老农夫,看到庄稼长得好就眉开眼笑。


    可旁边的陈安,明明是个俊朗的书生模样,眼里却满是遗憾,仿佛这稻苗不是什么宝贝,反倒成了一块让他烦心的心病。


    马皇后也实在想不通。


    陈安都立下了这种能写进史书的创造万物之功了,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她也连忙竖起耳朵,等着陈安给出答案。


    可陈安根本没理会朱元璋,仿佛魂魄飘到了别的地方,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他看着这让所有人都惊叹为奇迹的稻苗,脸上还满是遗憾,也是有原因的。


    在江浦县百姓眼里,他陈安是天赋超群的奇才,能创造出各种奇迹。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全是大家的错觉!


    他从来都是个笨拙的人,放在现代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上班族。


    没有明星那样的歌舞才艺,没有金融天才那样的炒股本领,也没有散打运动员那样的强健体魄和格斗技巧,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这张好看的脸了。


    可他天生性格刚硬,不屑于靠脸吃饭,这张好看的脸反倒成了摆设。


    所谓的天赋,不过是靠着现代人那点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的常识,再加上古今知识结合的摸索尝试,才积累下的这点微小成绩。


    就说眼前这稻种,要是他有那些穿越小说里男主角的系统,分分钟就能培育出亩产三千斤的超级稻。


    可他没有啊!


    他不是植物学家,只懂一些基础的杂交概念,为此走了不知道多少弯路。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高产水稻。


    一方面是怕在这经常闹饥荒的古代饿死。


    另一方面,是凭着自己那点不多的良心。


    做人总得有点感情,他想给这个时代的亲人们,创造点实在的东西。


    可惜他没有多少天赋,但好在最不缺的就是毅力。


    哪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也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成功。


    当然,失败也不全是因为他笨拙,还因为时间不够、条件太差。


    说到底,若不是朱元璋把他调到江浦,让他重新做回远离朝堂、不受管束的县官,他也难有这般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更谈不上取得这一点小小的突破。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而这亩产六七百斤的高产水稻,便是他在无数次失败后孕育出的成功品!


    不止稻种如此,兵工厂新造出的洪武大炮,同样是他反复试错、攻克难关的成果!


    他没有戚继光那般天赋,没法在短时间内研制出虎蹲炮。


    这些比当下领先三百年的新大炮,全是他靠着经验与记忆,一次次研究、反复试错才造出来的。


    想起过去那些险些将自己炸伤的试验经历,他至今想起来还会后背发凉、冒冷汗。


    朱元璋等人现在看到的这些让人惊叹的新物件,无一不是这般辛苦得来的。


    从来没有什么天生奇才,不过是一个毅力足够坚韧的普通人,凭着一遍遍钻研试错才有的收获。


    也恰恰是因为他没有过人的天赋,面对这亩产六七百斤的稻苗,才始终带着满心遗憾。


    若自己天赋再高一些,即便不是科学家,单靠前世的记忆,也该培育出亩产三千斤的超级稻了。


    就算造不出二十一世纪的大炮,二十世纪的水准总该能达到吧?


    可现在,他连这些都还没能实现。


    不过好在现在各个领域的基本功都扎实了,也算是勉强摸到了科学家的门槛。


    要是再过上个十几、二十年,还能保持现有的条件,他肯定能再进一步。


    培育出超级水稻,制造出更先进的大炮……


    就算造不出最顶尖的军舰,水利发电站、蒸汽机他还是能研制出来的。


    不过,也不知道回了京,他还有没有时间做这些。


    转念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这些领先眼下三四百年的技术,也够老朱用的了!


    他也没指望这些技术能让大明王朝延续上万年,只要能把三百年的国祚延长到六百年,就足够了。


    至于朱家子孙拿到这些技术后能不能好好利用、奋发图强,他就管不着了。


    说到底,他只要对得起自己那点良心就够了。


    想通这层,陈安眼里的遗憾瞬间消散,思绪也拉回了现实。


    他转头看向朱元璋,一脸茫然地问道。


    “你方才跟我说话了?”


    “我刚才走神想了些事,没听清你说的话,麻烦你再讲一遍吧?”


    朱元璋很是无奈,却也只能又把刚才的话重说了一遍。


    陈安听后,神情严肃地反问道。


    “倘若我说,我之所以遗憾,是觉得这六七百斤的亩产量还是太低,甚至觉得自己挺失败的,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