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江浦县土地资源一览图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一直留意着朱元璋和马皇后表情变化的汪江,看到两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连忙走上前搭话。


    “这个高产水稻和占城稻可不一样,这是咱们陈大人在劳改农场里,花费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才研究培育出来的。”


    这话一说完,即便是见多识广、身为大明开国皇帝和皇后的朱元璋与马皇后,眼里也充满了明显的震惊。


    要是这高产水稻像占城稻那样是从国外引进的,顶多也就给陈安记一个推广普及的功劳。


    可要是他自己培育出了新的物种,那可就是拥有创造万物一般的本事了!


    汪江详细地讲解了陈安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可朱元璋和马皇后听着还是觉得有些抽象,不太好理解。


    汪江没办法,只好举了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简单来说,就是让能抗寒耐旱的水稻,和颗粒饱满的水稻嫁接,它们长出的水稻,就是既能抗寒耐旱,又颗粒饱满的高产水稻了!”


    “打个比方,当今圣上读书不算顶尖,但身子结实,皇后娘娘身子不算强健,却聪慧过人,所以才能生出太子朱标这样身强且有才学的好儿子!”


    朱元璋总算弄清了陈安培育高产水稻的技术思路,可心里却没什么喜色。


    汪江的比方虽然贴切,可他总觉得汪江在拐弯抹角的贬低自己。


    不过眼下这不是重点,比起前景可期、能预见丰收的高产水稻,被贬低两句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立刻追问道。


    “这种稻子收成能有多少?可能达到一亩四百斤?”


    汪江如实答道。


    “我们的试验田刚收获了一季,就立马开始推广种植了!”


    说着,汪江比了个手势,继续说道。


    “产量不算特别高,也就只比其他地方种的稻子,多一倍而已!”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谁都明白多一倍意味着什么!


    秦朝时,水稻亩产仅九十斤左右。


    引进占城稻后,亩产提至二百六十斤。


    到如今,亩产最高也才三百五十斤,大部分地区仅约三百斤。


    要是这种高产水稻一亩地能收获六七百斤,那就相当于一亩地长出了原来两亩地的粮食啊!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立马想知道江浦县在秋收时,总的粮食产量能有多少。


    他赶紧又问。


    “汪大人,江浦县一共有多少亩可种水稻的土地?”


    “咱没别的意思,就是好奇秋收时会是怎样的丰收景象。”


    汪江等的就是朱元璋这句话!


    这夫妻俩的钦差身份,早已是明摆着的事实了。


    只要让他们摸清了江浦县的农业情况,那就等于让皇帝摸清了情况。


    等到秋收之后,江浦县上交的赋税,能和这让人震惊的亩产量对上,那陈大人升官的事,也就十拿九稳了!


    汪江转身朝着马车走去,边走边说道。


    “具体数字我记不太准了,但我带着江浦县土地资源一览图,把图打开一看,就全清楚了。”


    很快,汪江就把地图在地上摊开,在场的人立刻都围了过去。


    马皇后照着地图上的图例说明念道。


    “江浦县一共有七个乡镇,分别是织女镇、白马乡、龙华乡、浦子口城……”


    “江浦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长江,此外,长江在江浦境内还衍生出滁河、驷马山河等支流……”


    马皇后停顿了一下,喘了口气,继续念道。


    “江浦县的总土地面积是二百八十万二千三百亩,其中农用地有八十万零四千三百亩,农用地里包含五十一万七千二百亩耕地……”


    “还有一部分,则是军队用于驻训的土地。”


    马皇后念完这些内容,足足歇了好几口气才缓过来,在场的人听完之后都惊呆了。


    就连朱元璋也被地图上详细的数据和清晰的图例分布给震撼到了。


    他惊讶地问道。


    “你们陈大人,竟然把本县的土地资源情况了解得这么透彻详细?”


    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心里满是惭愧。


    身为大明朝的皇帝,他至今竟连一份详尽的全国土地资源图都未曾拥有!


    大明朝究竟有多少耕地,其中菜地、粮田各占多少亩,他即便略知一二,也仅有模糊概念。


    只因各地呈报的土地数据,全是粗略统计的结果。


    汪江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只是随口说道。


    “那肯定是了解得非常透彻的!”


    “郭老爷要是不相信,随便在地图上找一块小地块的图例,亲自去实地丈量一下,就能知道地图上的数据准不准确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元璋也只能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现任户部侍郎,本就到了该致仕的年纪!


    先前陈安与户部结下了嫌隙,如今整顿户部的由头,这不正好送上门来了?


    玩忽职守、监督不力,连丈量土地这般要事都办不妥帖,留着何用?


    还没等朱元璋仔细琢磨这件事,汪江又叹了口气说道。


    “可惜啊,咱们眼下最缺的就是人手!”


    “咱江浦县有四十多万亩耕地,可这次种高产水稻的,才划了十万亩,全因人手不足。”


    “愿意留在江浦安家的劳改犯,能提供的劳动力极其有限,这点人手不过是杯水车薪,压根解决不了眼前的大问题!”


    听到汪江这句话,朱元璋心里的又一个顾虑基本打消了。


    他之前还在担心陈安如此大规模地吸纳人口,是在暗中积蓄兵力,没想到陈安只是单纯地为了增加劳动力,好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这么一来,朱元璋又在心里琢磨。


    要是没有什么意外情况,现任的户部尚书恐怕也可以退休了。


    紧接着,朱元璋开始在心里默默计算起来。


    一亩地能收获六七百斤粮食,这次一共种植了十万亩,再结合农税的税率算一算,能收到的赋税可不少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看陈安,只觉得怎么看都顺心合意。


    这时,陈安也已经教训完了那些农户。


    他刚转过身,就看到了摊在地上的《江浦县土地资源一览图》,心里立刻明白过来。


    这位兼职钦差郭老爷,已经对江浦县的土地和农业情况心里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