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老朱敲破鸣冤鼓,被老百姓围攻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住手!这鼓不能敲!”


    县衙大门旁的门丁们见状,急忙出声喝止,但他们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朱元璋早已怒火攻心,一把抄起鼓槌,狠狠砸向那面比壮汉腰还粗的鸣冤鼓。


    这力道着实惊人,若是换成金瓜击顶的刑具,恐怕都能当场击碎人的头骨!


    可这鼓面是纸糊的,一砸就噗地破了,鼓身还被惯性掀得飞起,像个巨型套圈,不偏不倚得把朱元璋整个人套了进去。


    “老爷小心!”


    “老爷抬手,我们帮您把鼓弄出来!”


    毛骧和护卫们反应极为迅速,一把扣住鼓身底部,没让它砸到朱元璋的脚。


    朱元璋愣在鼓里,看着风把破鼓面吹得哗啦作响,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鼓面压根不是皮子做的,反倒像是防水油纸伞的纸面!


    竟然用纸片来糊弄鸣冤鼓!


    他在心里暗骂,却没敢说出口,毕竟现在还在陈安的地盘上,但他已经打定了主意。


    陈安这王八犊子,自己不见也罢,他现在就去附近的卫所调兵,先把人抓起来再说!


    丢面子是小事,连鸣冤鼓都敢糊弄,这分明是不想让百姓们申冤啊!


    可护卫们刚把鼓身抬起来,路过的百姓们就涌了上来,一下子堵住了朱元璋的去路。


    “你眼瞎吗?这鼓也敢敲!”


    有人指着他厉声喝道。


    “你清楚这鼓对咱们有多重要吗?”


    另一个百姓跟着怒声质问。


    还有人转头冲门丁喊。


    “差爷可千万别放他们走!赔万儿八千都打发不了,必须把他们送去劳改赎罪才成!”


    人群里,一位老伯没说话,默默走到破鼓前,指尖轻轻拂过四分五裂的纸鼓面,眼泪吧嗒吧嗒砸地往下掉。


    “畜生!老夫非跟你拼了不可!”


    他用力擦掉脸上的泪,再看朱元璋时,眼神里满是恨,跟见了杀父仇人似的,径直就朝朱元璋冲了过去。


    毛骧和马皇后都没反应过来。


    怎么他们反倒成了有错的一方了?


    但本能让他们立刻把朱元璋护在了中间。


    还好门丁迅速冲上来,一把抱住老伯劝道。


    “老伯您别冲动,有话咱们好好沟通!”


    一名年轻门丁将老伯拉到一旁细细安抚,其他门丁则赶紧分散开来,对着情绪激动的百姓不停劝说,想让大家冷静下来。


    “大家都别激动!这是县衙,可不能闹出人命!”


    门丁们一边拦着人群,一边劝说道。


    “瞧这几位的模样,像是外地来的商人,说不定是急着办事慌了神,没搞明白这鼓的分量。”


    “咱们江浦能有今日的好光景,也靠外商常来常往,得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哪,给个改过的机会才对!”


    “是啊!这样才显得咱们江浦人敞亮,人家以后才愿意多来咱们这儿做生意!”


    听着门丁的劝说,百姓们脸上的怒气慢慢消了些,看朱元璋的眼神也缓和了不少。


    毛骧等人暗自点头。


    这些门丁比其他地方那些爱占小便宜的衙役强多了。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那陈安用纸糊鼓面,分明是在糊弄人,怎么反倒成了好人了?


    他们又没做错什么,却成了罪人,还得靠江浦百姓的大度包容给机会?


    别说毛骧想不通,就连朱元璋和马皇后绞尽脑汁,也没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马皇后刚想让毛骧让开,决定自己去问个清楚,朱元璋却一把将她拽到了身后。


    好歹是个大男人,哪能让婆娘出头!


    他迈步走到一名门丁跟前,端着上位者的架子问道。


    “咱问你,这事儿到底怎么说?”


    百姓们见他不仅不认错,还摆出这副傲慢姿态,顿时又吵嚷起来。


    “你算哪根葱?这叫认错?信不信老子一锄头揍扁你!”


    “就是!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你这么脸皮厚的!”


    朱元璋被这群刁民怼得怒火中烧,就算不知者不罪的道理摆在眼前,也没法压下心头的火气。


    马皇后急忙上前,先对着众人露出笑容赔了罪,再转向门丁,语气客气又带着几分疑惑地问道。


    “这位差爷,我们是来这儿告状申冤的,按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百姓申冤得击鼓鸣冤,可这鼓的鼓面,怎么会是纸糊的呢?”


    她刻意没提陈安的名字,脸上装出一副单纯好奇、不懂就问的神情。


    百姓们见这位夫人通情达理,情绪也就渐渐平复了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这面纸鼓的来历。


    随着他们的讲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了一年前的画面。


    陈安刚到江浦县时,县城里全是破房子。


    由于元朝退耕还牧的政策,江浦的耕地也都成了草场。


    每到夏天的夜里,草场上就会飘着鬼火。


    因为北蛮子杀人后,会把尸体埋在草皮下当肥料,这导致草长得比水稻还茂盛,甚至从老百姓的院子里,一直长到了炕头上。


    哪怕是七月盛夏,那些埋过尸体的地方也冷得刺骨。


    当时的县衙大门破破烂烂的,那面从宋末传下来的鸣冤鼓更是陈旧不堪,也就鼓身还算结实,鼓面早就到了一敲就破的地步。


    就在那时,陈安来了。


    他召集起食不果腹的百姓,想跟大家说说话,可百姓们早就被生活折磨得如同行尸走肉,哪里会相信一个年轻官员能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大家将注意力集中过来,陈安便拿鼓槌敲起了鼓,可鼓面当场便破了。


    “破了好啊!正好除旧迎新!”


    陈安高声喊道。


    “我跟你们说,只有跟着本官干,才有活路!”


    “是选择饿死,还是选择跟本官一起拼出个大好未来,你们自己看着办!”


    他目光扫过衙役与百姓身上满是补丁的衣服,猛地伸手撕烂自己的官袍,大声道。


    “佛家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神佛哪有真的!要是求神拜佛有用,北蛮子能打进来吗?你们能信的,只有自己这双手,还有我!”


    “我陈安发誓,你们一日不穿新衣,本官就一日不穿新官服!怎么选,你们自己拿主意!”


    话音落,身着破烂官袍的陈安,便背过了身去。


    没想到下一秒,百姓们齐齐跪下,都愿意跟着这位年轻县官搏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