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大人,要不我们将错就错杀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陈安一想到朝廷钦差在他手上吃了这么多苦头,就不禁想笑。


    “大人,您怎么笑了呀?”


    汪江看着陈安,心里满是疑惑。


    因为自家大人不仅在笑,而且他的眼神里,甚至还带着几分欣慰。


    陈安怎么能不欣慰呢?


    这个比自己大了将近十岁的副知县,脑子这么灵光,真是没白费自己这一年的栽培。


    等自己回京后,江浦县的局面,他肯定能撑起来。


    下一秒,陈安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本官想笑便笑,汪大人,你现在可真够威风的啊,都敢用这种语气跟本官说话了?”


    汪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越了界,于是赶紧弯腰行礼。


    “是下官好奇,一时忘了该有的规矩,还请大人恕罪。”


    陈安摆了摆手。


    “下不为例。”


    虽然他对汪江有这么灵光的脑子感到欣慰,但凡事都得讲规矩。


    “好了,别耽误时间了,赶紧说说你都听到了些什么?”


    汪江点了点头,随即把在牢房外听到的对话,以及自己据此做出的分析,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不得不说,他的分析颇有道理。


    如此一来,陈安又给那些疑似北元探子的人,多贴了个“疑似朝廷钦差”的标签。


    但对于陈安而言,他反倒更希望这些人是朱元璋派来的钦差。


    只是被调回京城前,平白无故多了个钦差暗中调查的环节,拖拖沓沓的,一点儿都不爽快。


    况且自己什么人品,他老朱还不知道吗?


    有必要还派人来调查一番?


    也罢,要真来的是钦差,他也就不用费心思去想办法对付了。


    而离自己回京的时日,想来也不远了。


    这般想着,陈安眼中也多了几分期待,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扬。


    可副知县汪江,脸上却满是愁容。


    在他看来,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天大的坏消息。


    要是来的真的是朝廷钦差,那陈安可就麻烦大了!


    照常理来说,要是一开始就认出这群人是钦差,本应该好酒好肉的招待他们,陪着他们考察当地的政务,等他们离开时,再让每人满载而归。


    这样一来,陈安妥妥能落下个“青天大老爷”的好名声,被调回京城也只是早晚的事儿。


    运气好的话,还能得到皇帝当面授予的嘉奖!


    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不仅可能把钦差当成北元探子抓了起来,还让人家干起了劳改犯才做的活!


    要是真把钦差给得罪了,就算跪下来磕头认错,也无法挽回局面了啊!


    当然,现在也没办法百分之百确定这群人就是钦差。


    他们的所作所为,既符合北元探子的身份,也和钦差的行事风格能对上。


    “大人!”


    汪江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沉声道。


    “下官觉得,事情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陈安看着汪江那双眯成细缝的眼睛,明显感受到了他眼中的杀意,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你要做什么?”


    汪江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语气凶狠。


    “反正依他们的行为,说他们是北元探子也没什么问题,咱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这样一来,他们到底是北元探子还是钦差,不就都一样了吗?”


    “就算他们迟迟不回朝廷复命,皇帝要是追查起来,咱们只要把他们的入城记录全部抹掉,就能证明他们根本没来过这里。”


    “至于他们是在半路上不小心摔下悬崖被豺狼吃了,还是过江的时候翻船喂了鱼虾,那都跟咱们没有关系了!”


    “大人,只有这么做,才能保住您的前程啊!”


    汪江边说,还边给陈安行了个礼。


    陈安看着他,感到既欣慰又后怕。


    他欣慰的是,汪江为了保住他的前程,竟然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毕竟谋害钦差,最轻的惩罚也是诛灭三族。


    陈安心里清楚,只要自己点一下头,汪江明日就能把事情办妥。


    说不定自己待会儿去泡个澡的功夫,那些人就变尸体了。


    单就这份忠心来说,陈安确实应该感到欣慰。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忠心,陈安才觉得后怕。


    朱元璋是什么人?


    那些人要真是钦差,想顺顺利利地把他们当成北元探子给杀了,还不被发现?


    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样一来,他京的路,怕是就有些难走了!


    想到这里,陈安立刻看向汪江,眼中满是责备。


    “简直胡闹!”


    “大人,是下官的计划有疏漏之处?”


    汪江见陈安面色凝重,眼神中还带着几分责备,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还以为自己方才提出的方案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


    实际上,汪江这主意想得相当周密。


    一刀解决掉那些人,是为了斩草除根、消除人证。


    抹掉他们的入城记录,则是为了销毁痕迹、灭掉物证。


    毕竟他是陈安悉心培养了许久的接班人,这点谋略确实算得上在线。


    可偏偏汪江没想过,朝廷的锦衣卫,到底有几分侦查水平。


    到时候,朱元璋肯定会花费精力追查钦差的下落,即便是最后死无对证,也会对他心有不满,事后也定会再派新的钦差过来。


    这往返的路程耗费,再加上调查,拖拖拉拉的,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陈安已经在这里呆了一年了,多待一天都觉得煎熬。


    他被调离京城前,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没处理完。


    也不知道之前跟着他的那些人,眼下如何了。


    虽然他派人调查过,但去的人都有去无回,他也感觉十分诡异。


    更何况,杀害钦差这事往严重了说,说不定还得被扣上“祸国殃民”的罪名。


    无论从哪方面考量,他都绝不能让汪江坏了自己的大事!


    想到这里,陈安板起脸,斥责道。


    “我素日里是这般教你的?”


    “我只叮嘱过你,即便贪图钱财,也得守好本分规矩,却从未教过你可滥杀无辜!”


    “靠斩草除根来掩盖麻烦,算哪门子的本事?”


    “咱们手下人即便有眼无珠,错把钦差当成北元探子抓来做事,这事儿也算不上多大的纰漏!”


    他话锋陡然一转,底气十足的继续道。


    “真正有能耐的人,是能把钦差攥在手里拿捏得服服帖帖的,你让他去做事,他便老老实实去做;你让他跟着你走,他便恭恭敬敬地跟在你身后。”


    “真正有能耐的人,哪怕把钦差惹得火冒三丈,到最后人家还得赔着笑脸跟你道声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