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徐妙锦挤兑徐夫人,勘查现场图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凤仪殿内,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正百无聊赖地靠在坐椅上,望着不远处的母亲、大姐、马皇后以及太子妃交谈。


    这是在皇后寝宫,即便他生性好动,也不敢肆意妄为。


    良久,他碰了碰身旁发呆的徐妙锦,低声道。


    “五妹,在这儿待着实在无趣,陪四哥去走走?”


    此人正是徐妙锦四哥,徐达第四子,徐增寿。


    徐妙锦白他一眼,没好气道。


    “方才让你去御花园找爹爹和大哥,你不去,如今又嫌闷?”


    徐增寿撇嘴。


    “在这儿无聊,与圣上、爹爹、大哥相处又压抑,除了训斥,就没他话。”


    “你想多了,他们如今连训斥都懒怠了,只当你无药可救。”


    徐妙锦毫不留情的道。


    “哪有妹妹如此贬损兄长的?我可是你亲哥!”


    徐增寿压低声音。


    “正因你是兄长,我才这么说。”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你整日与周骧和常二哥那些登徒子们厮混,能有何出息?”


    “还不如多结交些读书人,我看那李景隆就挺合适!”


    徐妙锦劝诫道。


    徐增寿面露不屑。


    “李景隆那人徒有其表罢了!他明明是个草包,却偏要装博学,真是令人作呕!”


    “待大姐夫回了应天府,我再随他好好玩乐。”


    徐妙锦哼声道。


    “李景隆虽然不聪慧,却善结文人,士林名声尚可,哪像你们,上回被陈大哥整治后,周骧至今都还不敢出门呢!”


    “陈大哥?”


    徐增寿挑眉。


    “你什么时候与那狗官这么亲近了?难道是春心暗许?”


    徐妙锦顿时面颊飞红,娇嗔道:


    “你少胡言!哪有兄长拿妹妹名节打趣的?若被母亲听见,定会责罚你!”


    “母亲若是知道你心仪那‘狗官’,怕是要棒打鸳鸯了,她可是一心盼你嫁入皇室呢!”


    提及皇室,徐妙锦眼底闪过一丝狡黠。兄长岂知,圣上已将她许配给陈安?


    她暗自得意,却不言语。


    徐增寿见妹妹神情,揶揄道。


    “又想那狗官了?”


    话音未落,正与众人交谈的马皇后忽然回头。


    “寿儿,你们说的‘狗官’是谁?”


    徐增寿忙道。


    “皇后娘娘……”


    马皇后打断。


    “叫四婶更亲。”


    “是,四婶,侄儿口误,没别的意思。”


    “可是江宁县陈县令?”


    马皇后笑问道。


    徐妙锦佯装懵懂,徐增寿却脱口而出。


    “四婶怎么知道?”


    徐妙锦轻叹。


    “四哥,皇后娘娘这是在套我们的话呢!”


    徐增寿一愣,面露愕然。


    马皇后笑望兄妹,问道。


    “妙锦,听闻你跟重八与你父亲在江宁县小住,可愿与我讲讲那陈安县令?近来我常听人提及,挺好奇的。”


    众人闻言纷纷望向徐妙锦,只有徐夫人的面色很是难看,呵斥道。


    “你爹爹行事孟浪,你也跟着胡闹?”


    “一个未出阁的闺中女子,竟然住在外面男人家里,传出去怎么嫁人?”


    徐妙锦争辩道。


    “女儿随爹爹做客,府上亦有女眷,何况圣上也在,怎么就不合规矩了?”


    “是母亲太过保守了!”


    这话差点把徐夫人气坏,幸亏徐妙云在旁边拦住了。


    徐夫人虽然没发作,但脸色还是很难看。


    马皇后看在眼里,轻轻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哎!


    徐达这么英雄人物,怎的就娶了个趋炎附势的夫人呢!


    但这是人家家里的事,她也不好多说,只是笑着看向徐妙锦。


    徐妙锦偷偷看了母亲一眼,才转向马皇后,想了想说。


    “回娘娘的话,妙锦虽然跟着爹爹和圣上在陈县令家住了几天,但陈大人平时公务太忙,有空的时候也只和圣上、爹爹谈论国事,和妙锦没怎么说过话。”


    “无妨,你知道什么便说什么”


    “好。”


    徐妙锦想了想,就开始讲起来。


    ……


    “大人,三个案发现场都查过了,前两个因为时间太久,没找到线索,第三个现场发现一串脚印,从受害人的房间一直延伸到院墙,墙上还有刮痕。”


    李二蛋拿着一张画得很潦草的现场图,指给陈安看。


    陈安规定勘查现场必须画现场图,这是他从前世的悬疑剧里学来的办法,虽然在现代看起来很粗糙,但在古代已经算是很高明的手段了。


    “脚印不大,不像男人的脚印,但压得很深,应该是背着人留下的。”


    “除了脚印和墙上的刮痕之外,就再没别的线索,但奇怪的是,这串脚印从房间直通院墙,感觉凶手好像一直藏在房间里没出去过,作案后才背着受害人跳墙逃走。”


    李二蛋说。


    陈安点点头。


    在元末明初时,女子大多不缠小脚,所以大脚女子的脚印和小脚男人的脚印差不多,单凭脚印大小很难判断是男是女。


    至于为什么只有出去的脚印,陈安推测。


    凶手进来的时候靠轻功偷偷潜入,离开的时候因为背着人,没办法再飞檐走壁,只能从地上走到墙边翻墙出去。


    这个采花贼是惯偷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陈安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对李二蛋说。


    “再去仔细查一遍三个现场,重点看屋顶、房梁、院墙这些地方,尤其是房梁,平时不容易打扫,肯定有很多灰尘,每一家的房梁都要查清楚。”


    “是!”


    李二蛋答应着正要走,陈安又叫住他。


    “不止这些地方,整个屋子都要仔细查,一定要找出三个现场的共同点。”


    “既然是同一个人作案,手法和习惯肯定有重复,哪怕是很小的痕迹,都可能是破案的关键,明白吗?”


    李二蛋一下子明白了,拍着胸脯说。


    “大人放心,属下就是挖地三尺,也一定把线索找出来!”


    “找线索的时候小心点,别把人家的东西弄坏了,要是有人趁机偷东西,别怪本官不客气。”


    陈安又叮嘱了一句。


    李二蛋严肃地说。


    “不用大人说,属下肯定会提醒他们的。”


    “好,去吧。”


    等李二蛋走了,陈安拿起现场图看了起来。


    赵元宝家是个两进的大院子,家里人虽然多,但院子太大,案发后什么线索都没找到。


    第二家李王氏住在一个小四合院里,家里人少,同样没线索。


    第三家只有母女俩,前两起案子因为没留下痕迹,大家都以为是闹鬼了,直到第三起有人被掳走,大家才害怕起来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