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传旨入宫,黄老头的身份要暴露了?

作品:《大明:开局小县令,红温朱元璋

    不但皇亲勋贵,就连一众文官都对王玉平的话很是不满。


    吏部尚书钟文瞪着王玉平,怒道:“王大人,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户部尚书张彦也道:“臣也弹劾应天府尹王玉平包庇下属,于御前胡言乱语之罪!”


    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显然也对王玉平刚才的话不以为意。


    但熟悉王玉平的官员们却很奇怪。


    这老头出了名的滑头。


    还从来没见他替哪个下属辩解过。


    今天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那个年轻的县令陈安到底给了这老头什么好处,竟然让他不惜编出谎话也要力保。


    王玉平脸上却没有半分慌乱,仍旧把奏折高举过顶。


    只有看过奏折内容的他才知道这奏折的重要性。


    今日他来上早朝时,门房把这奏折交给了他,他知道是陈安递上来的,本来不想多管闲事。


    在他眼里陈安昨天的行为虽然威风,也为文官出了口恶气。


    但一定会受到勋贵和皇亲的猛烈反击。


    自己也不过是个三品的应天府尹,自保都有些捉襟见肘,哪里还有闲心管别人。


    有句老话说得好,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自己一定是上辈子造孽太多,才当了应天府尹这么个官。


    应天乃是大明京城,达官贵人多如牛毛。


    随便一个都是自己招惹不起的存在。


    一不小心惹到这些人,轻则罢官,重则没命。


    自己上一任和上上任的应天府尹,下场可都不怎么好。


    王玉平在应天府尹的任上小心翼翼,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小命不保了。


    陈安做的那些事他觉得舒畅,但却绝不会沾上半分关系,所以他本不想管那奏折。


    可打开一看,其中的内容却令他震惊不已。


    读完整本奏折后,更是让他陷入狂喜之中。


    他明白,一件滔天的功劳已经砸在了自己头上。


    此时,端坐在阶上的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反应过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出了答案。


    牛痘。


    父子两人早就知道陈安在研究天花的抵御方法。


    江宁县外的峡谷中就藏着一批曾经感染过天花的病患。


    在陈安的江宁县未来三年发展那本册子里,也写着牛痘等词。


    但因为陈安没有主动上奏,他们也就装作不知道这事。


    现在听到王玉平上奏,他们也明白了过来。


    难怪那个小混蛋昨天会那么放飞自我,原来早就有了对应策略啊。


    把这法子上奏朝廷。


    别说他当众念反诗,就是当众砍了一个王爷,朱元璋也得把这事给忍下来。


    顶多秋后算账,绝不会当场处置。


    原因也简单。


    因为陈安若是真掌握了消除天花的方法,那就等同于救了无数百姓的姓名。


    那是要被万人敬仰,受万民供奉的。


    所以念反诗,打勋贵,又算什么事?


    朱元璋并未理会那些弹劾的声音,而且马上道:“赶紧给咱呈上来!”


    一名太监闻言,立马小跑过去,把王玉平高举过顶的奏折拿了,便往回跑去。


    虽然还未看到奏折的内容,但朱元璋父子却已经知道陈安所言非虚。


    一个是没人敢拿这事开玩笑。


    再一个则是他们清楚陈安早就有相关的研究。


    他们现在好奇的是,所谓的消除天花的方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小太监把奏折呈上后,朱元璋便一把拿了过来。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他就把奏折给看完了一遍,表情也带上了一丝了然。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然后把奏折递给眼巴巴等着的朱标。


    接着看向还在殿内跪着王玉平,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和气,道:“王爱卿,快快起来……”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一众官员们都吃了一惊。


    难不成王玉平说的是真的?


    那个年轻的江宁县令真的有能消除天花的法子?


    大殿内再次变得寂静下来。


    每个官员都好奇奏折中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能让朱元璋的态度发生这么大的转折。


    勋贵们更是暗道一声坏事。


    若是陈安真的掌握了那种法子,那他们今日对陈安的弹劾非但不会起作用,反而还会惹火上身。


    “王爱卿看过奏折的内容么?”朱元璋问道。


    王玉平拱手回道:“回陛下,臣看过。”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既如此,你便给其他人说一说奏折里写了什么吧。”


    “是,陛下。”王玉平点头,接着道,“据江宁县令陈安在奏折里写的,洪武十四年扬州府爆发天花之后,他曾与一名郎中去了感染的村子,与那些病患同住许久……”


    与朱元璋父子的猜测一样,陈安说的消除天花的法子,便是种牛痘。


    不过种牛痘却只能预防天花,而不能治愈。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而且陈安在奏折里写的内容十分详细,每一次种牛痘的相关事宜都写的事无巨细,非常有说服性。


    但他并未把功劳都按在自己身上,而是突出了张郎中等人的关键。


    倒也不是他自谦。


    而是陈安只提出了种牛痘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是峡谷里那些病患,和主动进入峡谷的张郎中做出来的。


    这些人功劳可比陈安大多了。


    他在奏折里着重提到了这些人的功劳,这也让看了奏折的人对他好感更甚。


    这可是桩能封爵位的功劳啊,陈安就这么给分了,人品会差么?


    因此等到王玉平把奏折的内容原原本本说完之后,朱元璋的脸上也露出几分笑意。


    看着殿内的一众官员,道:“各位有什么想说的么?”


    殿内官员们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但徐达却站了出来。


    向朱元璋拱手行礼后,说道:“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臣觉得还是火速下旨命陈安入宫,让他方面把此事解释清楚之后再行商议。”


    吏部尚书钟文也道:“魏国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一众文官也纷纷道:“臣等附议。”


    勋贵和武官们虽然极不情愿,但却也无可奈何。


    现在他们只希望自己那些子侄们做的别太过火,以至于让事态无法收场。


    一个个也都站了出来,说道:“臣等附议。”


    朱元璋闻言笑道:“好,传咱的旨意,令江宁县令陈安马上入宫,解释如何消除天花方法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