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灵前继位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曹德旺闻言,眼神微微一动,似有一丝波澜在心底泛起,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


    他微微眯起双眼,上下打量着熊启,仿佛此刻才真正认识眼前这位太子殿下。


    “咱家谢过殿下。不过,时候不早了,咱家还是先安排殿下休息吧。”曹德旺微微欠身,说道。


    “本宫就在偏殿将就一晚,公公多派些可靠人手在门口护卫便是。”熊启目光坚定,不容置疑。


    曹德旺目光闪烁,沉默片刻后,嘴角微微上扬,扯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缓缓道:“殿下既然执意如此,那便依殿下所言。来人呐,好生伺候殿下到偏殿歇息,不得有半分差池。”


    很快,两名太监恭恭敬敬地来到熊启身侧,躬身行礼道:“殿下,请随奴才来。”


    熊启微微颔首,强装镇定,脚步沉稳地跟着太监往偏殿走去。一路上,他眼神警惕,如鹰隼般扫视着周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静。


    进入偏殿后,他迅速环顾四周,只见这偏殿布置简约却不失庄重,一张雕花木床摆在中央,旁边是一张木桌和几把椅子。


    “殿下,您先歇着,若有什么吩咐,尽管唤奴才。”一名太监轻声说道。


    “嗯,你们先退下吧,本宫想静一静。”熊启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太监们应声退下,轻轻关上了房门。熊启这才长舒一口气,但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未放松。他深知,曹德旺虽暂时应下,可这背后定有诸多算计。


    如今自己身处这看似安全却又危机四伏的偏殿,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今晚,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熊启在偏殿的小床上眯了一会儿,与此同时,蓝贵妃领着一众太监、宫女,浩浩荡荡地前往东宫。她推门而入,屋内空无一人,桌上只放着一个空的药碗。


    “东宫的人都哪去了?去叫人来问问!”蓝贵妃柳眉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是,娘娘。”一名太监领命而去。


    片刻后,有管事的太监匆匆赶来,回道:“回禀娘娘,东宫里一个人都没找见。”


    “奇怪了,人都跑哪去了。”蓝贵妃喃喃自语道。


    正疑惑间,李公公带着两名太监急匆匆地赶到,行礼说道:“贵妃娘娘,太子殿下此刻正在乾清宫内,曹公公让娘娘安心,特来汇报。”


    “有劳李公公了。”蓝贵妃微微点头,说道:“走,回宫!”


    回到寝宫,蓝贵妃坐在软榻上,眉头紧锁,心中暗道:“这太子倒是命大,竟让他发现了端倪。只是他跑到乾清宫干什么,难道还想让先帝庇佑他不成?不过,曹公公也是本宫的人,有的是机会。”


    想到此处,蓝贵妃心中稍定,吩咐宫女熄了烛火。


    天色渐亮,刚过卯时。午门东侧,文武百官经查验身份后,身着素白丧服,神色凝重地步入宫城,穿过广场,汇聚于乾清宫。


    最前面站着蓝泰、刘秉、于克明三位辅政大臣,他们神色各异,心中各有盘算。熊启从偏殿出来,立于丹陛之上,看着台阶下的一干文武大臣,曹公公和蓝贵妃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肃穆。


    首辅蓝泰手持鎏金云龙纹诏匣,缓步上前,向熊启和蓝贵妃行礼后,面向群臣站在丹陛之下。


    “跪……宣大行皇帝遗诏!”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德旺大声喊道,声音在空旷的乾清宫中回荡。


    殿内宗室、六部九卿齐刷刷伏地,额头触砖,一片寂静。蓝泰深吸一口气,解开匣上五色丝绦,取出裱绫诏书。


    “朕以菲薄,绍承祖宗丕业二十有三年矣。宵旰忧勤,图臻至治,惟恐有孤先帝付托。今忽遘疾弥留,殆弗能兴。夫死生常理,古今人所不免,所幸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吾虽弃世亦复奚憾焉!皇太子启聪明仁孝,德器夙成,宜即皇帝位……”


    蓝泰宣读遗诏的声音在乾清宫中回荡。熊启站在丹陛之上,看着底下的群臣,既紧张又兴奋,还有一丝丝害怕。


    万一曹德旺看他不顺眼,暗中给他一刀那该怎么办。他忍不住偷偷瞄了曹德旺一眼,只见对方低眉顺眼神色恭敬,看不出任何异样。


    随着遗诏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皆伏地未起,等待着下一步的动静。曹德旺率先打破沉默,高声道:“遵遗诏!”


    三百余名官员的朝笏同时举起,面向熊启跪倒:“臣等谨奉大行皇帝制命,请陛下早正大位!”


    熊启深吸一口气,缓缓迈步,沿着丹陛一步一步走向龙椅。熊启暗道,这游戏也太真实、太刺激了。


    多少历史小说的主角历经千难万险,才能登上皇帝宝座,自己只用了一天,不用奋斗的感觉真好啊。当他终于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殿下众人时,一种异样的难以道明的感觉涌上心头。


    “众卿平身!”熊启的声音紧张又带着兴奋。众人谢恩起身,纷纷抬头看向这位新帝,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审视。


    就在这时,蓝贵妃突然开口道:“陛下初登大宝,朝中事务繁杂,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多听三位辅政大臣的意见。”


    熊启心中冷笑,这蓝贵妃事真多,只是现在并不是对付她的时候,面上不动声色的说道:“娘娘所言极是,朕自当虚心纳谏,与诸位大臣共商国事。”


    蓝泰再次上前,躬身道:“陛下,新帝登基,尚有许多事宜需筹备,如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安抚四方等,还望陛下明示。”


    熊启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道:“首辅所言极是。登基大典之事,便交由礼部与内务府共同操办,务必庄重得体,不可有丝毫差池。昭告天下之事,着翰林院拟旨,即刻颁行。至于安抚四方,朕以为当先安抚边疆将士,稳定军心,再遣使慰问各地藩王,以示皇恩浩荡。”


    熊启刚说完,刘秉上前一步,恭声道:“陛下,先帝灵柩尚在乾清宫,后续丧仪之事也需安排妥当。”


    熊启心底一沉,你问我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啊。看着刘秉询问的目光,只好说道道:“刘大人所言有理,先帝丧仪乃国之大事,不可轻视。蓝首辅,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不得有半分懈怠。朕呢,要亲自为先帝守灵三日,以尽孝道。”


    “陛下仁孝,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诺。


    曹德旺深深看了熊启一眼,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陛下纯孝,感天动地。能在乾清宫为大行皇帝尽孝守灵,实乃大行皇帝福泽所至。老奴这就命人将偏殿重新布置妥当,增派人手,务必保证陛下能在此安心尽孝。”


    “有劳公公费心。”熊启微微颔首,心头却是一凛。众人在乾清宫商议完毕后,退出乾清宫。


    “于大人,留一下。”熊启看见于克明要离开,忍不住开口道。


    “不知陛下唤臣何事。”于克明停下脚步,转身问道。


    “于大人,父皇驾崩,朕悲伤过度,心里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接下来该干什么,希望于大人给点建议。”熊启面露忧色,诚恳地说道。


    “陛下这几日安心修养即可,按大楚例,文武大臣会有三次劝进,陛下好好应对就好。”


    于克明微微欠身,目光沉稳而温和,缓缓说道:“陛下,劝进之礼乃祖宗旧制,意在彰显新帝登基的顺天应人。这三次劝进,陛下只需依礼而行,以谦逊之态应对,既不失皇家威严,又能让天下臣民感受到陛下的仁德。”


    “朕明白。于大人……”熊启欲言又止。


    “不知陛下还有何事?”


    “朕今日尚未用过早膳,这会肚子有些饿了,不知于大人有没有带些吃食。”


    于克明闻言,微微一愣,从袖口中取出一个油纸包,双手递上,笑道:“陛下,臣今日进宫前,家中老妻特意做了些桂花糕,说是臣近日操劳,给臣垫垫肚子。这会儿陛下若不嫌弃,便拿去充饥吧。”


    熊启眼睛一亮,连忙接过,笑道:“于大人有心了,朕怎会嫌弃。这宫中虽山珍海味不缺,可此刻朕就馋这一口家常点心。”


    说着,便打开油纸包,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入口中,那香甜软糯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让熊启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几分。


    “于大人若无其他事,便先退下吧。朕也该去为父皇守灵了。”熊启两嘴将桂花糕吃完说道。


    于克明再次行礼,缓缓退出乾清宫。熊启看着于克明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索。


    他现在虽然已经是名义上的一国之主,实际上不过是个傀儡。昨夜的毒杀虽然失败了,今天不知道会有什么手段对付自己。


    想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一眼曹公公。曹德旺正垂首立于一旁,神色恭谨,看不出丝毫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