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神游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当乾清宫内的议事结束,夜色已悄然来到寅时。


    三位辅政大臣在太监的引领下,步入乾清宫旁的偏房小憩,而熊启的心中却如潮水般翻涌,毫无睡意。


    他轻巧一跃,身形竟似不受地心引力束缚,缓缓降落在乾清宫那巍峨的宫殿屋顶之上。月光倾泻,微风轻拂,熊启却感觉不到丝毫凉意。


    “此间明月,与故乡无异,只是我,还能否踏上归途?”


    熊启看着头顶的星空,也不知道另外九个人是什么情况了。


    自己似乎置身于一个与明朝相似的时代,却又截然不同。楚国的皇帝新逝,自己这个不幸的太子,尚未登基,便已遭贵妃暗算。


    曹公公和蓝大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刘胖子一看就是个墙头草,也就于大人,刚正不阿,实乃国之栋梁。


    熊启心中暗自思量,对这个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他推测,贵妃之所以下毒,或许是想让三皇子继位,未曾料到皇帝遗诏竟将皇位传给了自己,故而不得不铤而走险。


    夜深露重,皇宫沉睡,红砖绿瓦间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露珠。宫中的变故,让整个皇城更添几分肃穆,七座城门下,禁军严阵以待。


    紫禁城内,除了巡逻的禁军,一片寂静。熊启从屋顶跃下,漫步于空旷的长街,偶尔与巡逻的侍卫擦肩而过。街角一扇门,上书“月华门”,刚步入其中,忽闻低语传来。


    “督主,蓝贵妃毒杀太子,明显是想让三皇子继位,咱们帮她一把吗?”


    熊启听不真切,寻着声音径直来到一间屋子,门扉虚掩,熊启准备轻轻推开,结果自己的身体轻而易举的穿过了门的缝隙。


    “咱家和贵妃娘娘交情深厚,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此时哪有下船之理,更何况三皇子年幼,正是雕琢的好时候,往后这日子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督主英明!”


    “咱家有些累了,你且派几个可靠人手,帮我盯紧了于大人,有什么风吹草动随时来报。”


    “是。”


    曹公公卧于榻上,闭目养神,挥手示意,一太监躬身而退。熊启也随着人流,再次踏上长街,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午门东侧,文武百官经查验身份后,身着丧服,步入宫城,穿过广场,汇聚于乾清宫。


    卯时初,大楚的文武大臣在蓝泰、刘秉等三位辅政大臣的带领下已经站好。蓝贵妃携三皇子步入大殿,立于丹陛之上,熊启也寻了个高处,悠然坐下,观看着这场宫廷大戏。


    内阁首辅蓝泰出列说道:“先帝驾崩,太子又突然暴毙,我大楚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当务之急,乃是速立新君,以定国本,安民心。三皇子身为先帝血脉,天资聪颖,实乃继位之不二人选。臣等恳请贵妃娘娘与诸位大人,共谋大计,早日让三皇子登基,以稳我大楚江山。”


    此言一出,朝堂上附和之声四起,那些早已与蓝贵妃、曹公公勾结的大臣们,纷纷出列力挺。而于克明等忠直之士,则面露忧色,深知三皇子若继位,必将受奸佞摆布,大楚的未来堪忧。


    于克明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蓝大人此言差矣!先帝遗诏,明确指定太子为继承人,此乃天命所归,岂能因太子一时不幸便轻易更改?三皇子虽年幼,但治国之道,需德才兼备,心怀天下。若仓促立三皇子为帝,恐非国家之福,亦非百姓之愿。臣等恳请,先查清太子暴毙之真相,再议新君之事。”


    蓝贵妃闻言,脸色微变泣声道:“本宫亦知先帝遗愿,但太子突然离世,实乃天意弄人。本宫身为母后,自是希望大楚能有一位英明的君主。若三皇子真能担此重任,本宫自是全力支持。但于大人所言查清太子暴毙之真相,亦为本宫心中所愿,只是当前国事紧急,新君继位之事,实不宜再拖。”


    蓝泰见状,连忙出列附和:“贵妃娘娘所言极是,当前国事紧急,新君继位之事刻不容缓。至于太子暴毙之真相,臣等自会全力彻查,但不可因此而误了国家大事。”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半个时辰后,蓝泰见时机成熟,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诸位大人,如今争论已久,却无结果。国事紧急,容不得我们再这般拖延下去。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臣以为,当速立三皇子为帝,以定人心。”


    此言一出,蓝泰一党立刻齐声响应,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在众人的压力之下,也纷纷附和。于克明见大势已去,长叹一声,闭上了双眼。


    最终,在蓝泰的主导下,众人商议决定,由三皇子继位。蓝贵妃站在一旁,面色悲苦,轻声啜泣:“可怜我儿,小小年纪便要担此重任,这天下苍生的福祉,可都系于他一身了。”


    然而,她嘴角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却被一直暗中观察她的熊启正好瞥见。熊启心中暗自冷笑,这蓝贵妃看似悲痛,实则心中怕是早已乐开了花。


    随后,三皇子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先帝灵前继位。按照《太祖训》,完成了一系列繁琐的“劝进”仪式。


    三皇子不过六岁年纪,身形尚显稚嫩,何时见过这等场面,吓傻了一样待在原地。


    蓝贵妃见状,轻轻上前,温柔地拉住三皇子的手,柔声道:“皇儿莫怕,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你要乖乖听话。”


    三皇子熊犹点了点头,在太监的指引下,像木偶一样完成了所有动作。


    继位仪式落幕之后,三位辅政大臣蓝泰、刘秉和于克明围坐一处,开始商议丧礼的各项安排。


    熊启自觉无趣,便从大殿外飘然而出。整个皇宫布局分明,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乾清宫的两侧,乃是后妃们的居所。


    今日举行入殓仪式,后宫的妃子们皆跪在乾清宫门外,此刻宫中并无太多闲杂人等。


    熊启信步来到御花园,只见园中奇石错落有致,宛如鬼斧神工之作。佳木郁郁葱葱,似是撑起了一片绿色的苍穹。园中四座亭子对称分布,宛如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


    正北方有一座巍峨的大殿,熊启抬头望去,只见殿门之上,“钦安殿”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他迈步从门口进入,殿内香炉袅袅,青烟升腾,正中摆放着一尊庄严肃穆的神像。熊启在虚空中双手合十,虔诚地拜了拜。


    熊启向东走去,一排屋子映入眼帘。他走进第四间屋子,只见门上高悬着“四执库”三个大字。


    一位年老的太监正佝偻着身子,缓缓打扫着庭院。当熊启飘然而入的刹那,那太监似有所感,疑惑地抬起头,望向虚空,随后又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专注地打扫起来。在他的扫帚之下,树叶和灰尘乖乖地聚拢在角落里。


    那老太监清扫完庭院,从屋内取出一条破旧的毯子,铺在树下,背靠着大树,缓缓闭上了双眼,打起了瞌睡。熊启正欲转身离开,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一伙太监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


    “戴公公,别来无恙啊。”为首的太监一脸得意,望着树下说道。


    “不知李公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戴公公缓缓睁开双眼,神色平静。


    “曹督主对公公放心不下,特让咱家送你一程。”。


    那姓李的太监话音刚落,身后几个太监便如饿狼扑食一般,一拥而上,将戴公公团团围住。


    戴公公见状,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不慌不忙地缓缓站起身来,轻轻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目光冷峻如电,扫视着众人。


    “李公公,你我同为宫中之人,何苦如此苦苦相逼?曹督主若真有此意,何不亲自前来,派你们这些小卒子来,算怎么回事?”


    李公公冷笑一声,道:“戴公公,你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曹督主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亲自来对付你?得罪了曹督主,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说罢,李公公一挥手,几个太监便如疯狗般扑向戴公公。戴公公虽已年迈,但身手却矫健如飞。


    身形一闪,拳掌交错,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眨眼间,几个太监便已倒地不起,手脚皆被废去,痛苦地呻吟着。


    李公公面色大变,见势不妙,竟舍弃下属,转身仓皇而逃。


    戴恩也不追赶,望着地下躺着的几个太监,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尔等也是听命行事,今日我便不取你们性命,回去告诉曹德旺,我戴恩虽年老,却也不是任人欺凌之辈,他若再这般赶尽杀绝,休怪我日后与他鱼死网破。”


    那几个太监听闻,如蒙大赦,强忍着伤痛,互相搀扶着起身,连滚带爬地逃离了这破旧院子。


    熊启在一旁看得真切,这戴恩还是个厉害人物啊,面对曹公公派来的杀手,仍能不卑不亢,且身手不凡,想必在宫中也是个有故事的人物。


    戴恩见众人离去,又缓缓坐回树下,背靠着大树,闭上了双眼,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未曾发生。


    熊启离开四执库院子,又向北走去,很快就到了皇城的最北面,十米高的城墙堵在他前边,熊启控制自己的虚体向上攀升,很快来到城墙上。


    准备再往前走的时候,突然感觉绵绵的阻力,好像有一面无形的墙挡在他前面。他换了好几个地方,任然如此。


    熊启又控制自己的虚体继续攀升,十丈、二十丈,皇宫在他的眼中越来越小。直到升到大约三百丈距离,头顶感觉有一股弹力将他弹开。


    就在他准备飞向其他地方时,他的虚体突然不受控制的以光速倒飞回去,意识陷入无尽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