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乾清宫议事

作品:《开局即死局,朕成了亡国之君

    几名宫女立刻前往如碧的房间搜寻,蓝贵妃搬了张椅子坐下等待。


    就在这时,清宁宫又来了一行人,为首的太监身着御赐大红织金蟒袍,细长的眼睛半阖着扫过众人,嘴角噙着似有若无的笑意。


    此人正是东厂提督兼掌印太监曹德旺,看见蓝贵妃正端坐在椅子上,右手下垂行礼道:“奴婢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可是遇到什么难处,需要奴婢帮忙吗?”


    蓝贵妃见曹德旺到来她故作哀戚地起身,虚扶一把道:“曹公公免礼,这深更半夜的,还劳烦公公跑这一趟,实在是本宫的罪过。”


    曹德旺嘴角勾起一抹谄媚的笑,尖着嗓子道:“娘娘这是哪里话,为娘娘分忧是奴婢的本分。不知娘娘这边究竟出了何事,竟如此大动干戈?”


    蓝贵妃用手帕轻轻拭了拭眼角,带着哭腔:“公公有所不知,太子殿下他……他竟中毒身亡了!本宫痛心疾首,定要将这幕后黑手揪出来,以慰太子在天之灵。”


    曹德旺佯装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夸张地捂住嘴道:“哎呀呀,这可如何是好!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这等大事,可不能含糊。不知娘娘可有什么线索?”


    蓝贵妃微微侧身,示意宫女将那药碗端到曹德旺面前,说道:“公公请看,这是在东宫角落发现的药碗,太医验过,里面含有剧毒。而那东宫的小宫女指认,是如碧今晚替换了她伺候太子,这药想必就是如碧端给太子的。”


    正说着,前去搜寻如碧的宫女匆匆赶回,面色惊恐地禀报道:“娘娘,如碧……如碧她服毒自尽了,还在她房间里发现了毒药残渣。”


    曹德旺和蓝贵妃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曹德旺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娘娘,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这如碧便是毒害太子的凶手无疑了。只是此事干系重大,还得尽快禀报三位辅政大臣,商议后续事宜。”


    “正该如此,此事便交由曹公公去办吧。本宫有些乏了,等三位辅政大臣来了,再来唤我。”


    不多时,三匹快马趁着夜色朝着城外疾驰而去。子时的更鼓刚刚敲过三响,乾清宫门便被东厂番子稳稳推开。


    首辅蓝泰神色凝重,脚步沉稳地当先一步跨了进去;户部尚书刘秉体态略显丰腴,紧紧跟在其后;左都御史于克明则面容肃穆,腰杆挺得笔直,第三个踏入殿内。


    熊启等蓝贵妃走后,便跟着曹德旺,看他的一举一动。三盏羊角宫灯高悬,柔和的灯光将殿内照得通明。


    曹德旺恭敬地躬身退至一旁,熊启也找了个角落坐下,安静地等待着。


    “三位大人久等了。”蓝贵妃在主位上落座。


    “想必三位已经知晓消息了,就在两个时辰前,太子骤然薨逝。如今先帝和太子相继离世,本宫一时焦头烂额,实在没了主意,只能与三位大人一同商议,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蓝贵妃话音刚落,三位辅政大臣面面相觑,各自心中都在飞速盘算。


    首辅蓝泰沉声道:“贵妃娘娘,太子薨逝,此乃国之大不幸。如今当务之急,一是要查明太子中毒的真相,给天下一个交代;二是要尽快确定储君人选,以稳国本,否则朝堂必将动荡不安。”


    户部尚书刘秉微微点头,附和道:“蓝首辅所言极是。如今国库虽尚算充盈,但若因储君之事引发朝堂纷争,进而影响民生经济,那可就麻烦了。只是这储君人选,还需慎重斟酌,毕竟关乎大楚未来百年基业。”


    于克明猛然起身:“蓝大人,太子薨逝不过两个时辰,您便急着议立新君,是否太过心急?况且,东宫药碗来历未明,宫女自尽疑点重重,这‘凶手’二字,岂能如此轻易定论?”


    蓝泰不急不缓的说道:“于大人所言极是,但太子乃国之根本,如今根基倾颓,若不及时定下储君,恐生变故。至于如碧……人证物证俱在,她自尽前又留下遗书,承认毒害太子,这还有何可疑?”


    蓝贵妃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保持镇定:“于大人所言有理,本宫也并非要草率定案。只是如今证据摆在眼前,如碧又已服毒自尽,此事确实蹊跷。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确定储君,以免朝堂生乱。不知三位大人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蓝泰捋了捋胡须,思索片刻后道:“先帝子嗣不多,如今除太子外,尚有两位皇子。大皇子愚笨,三皇子虽年幼,但聪慧异常,但有贵妃与吾等辅佐,必能承继大业。”


    蓝泰说完,下意识的看了蓝贵妃一眼。


    刘秉听闻,眉头微蹙,缓缓开口道:“蓝首辅此言虽有理,可三皇子年幼,朝堂局势复杂多变,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若立三皇子为储君,恐难以掌控局面,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各方争斗的漩涡,对大楚江山实非幸事啊。”


    于克明冷哼一声,目光直视蓝泰道:“蓝首辅一心举荐三皇子,莫不是存了私心?这朝堂之上,谁人不知你与蓝贵妃乃同族之人。如今太子骤逝,局势未明,便急着将三皇子推上储君之位,其心可诛!”


    蓝泰面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怒意,猛地站起身来,指着于克明道:“于大人,你休要在此血口喷人!老夫一心为国,所思所虑皆为大楚江山社稷。如今太子薨逝,国本动摇,若不及时立下储君,朝堂必将大乱,届时生灵涂炭,你于克明可担得起这千古骂名?”


    于克明迎着蓝泰的目光,泰然道:“蓝首辅,我于克明一生行事,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黎民百姓。立储之事,关乎大楚千秋万代,岂能如此草率?若因你等私心,将一个年幼无知的孩童推上皇位,让那等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大楚危矣!”


    蓝贵妃见两人争执不下,轻轻咳嗽一声,站起身来走到三人中间。


    “三位大人息怒,如今大敌当前,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共商大计,而非在此互相指责。于大人所言不无道理,立储之事确实需慎重考虑。蓝首辅一心为国,也是出于对大楚的担忧。”


    三人见蓝贵妃出面调和,渐渐止住了争执,但气氛依旧凝重。


    蓝贵妃微微思索片刻:“现在最要紧的有三件事,一是先帝和太子的丧葬,二是太子的死因,三是尽快立下楚君。如今大楚风雨飘摇,再经不起波折了。”


    蓝泰闻言:“贵妃娘娘所言极是。这先帝与太子的丧葬之礼,需按照最高规格筹备,彰显皇家威严。只是这丧葬之礼繁琐复杂,耗费巨大,户部需尽快筹备银钱物资,不可有丝毫差错。”


    刘秉拱手应道:“此事定会全力配合蓝大人。”


    于克明双手抱拳:“关于太子死因,臣以为需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由刑部、大理寺与东厂共同参与,务必查明真相。东宫药碗虽被发现,宫女如碧也留下遗书,但这其中疑点重重,若不彻查清楚,恐难服众,也会让天下人质疑我朝公正。”


    曹德旺道:“于大人所言极是,东厂定当全力配合调查。只是这调查小组需有主事之人,不知于大人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于克明斜瞅了曹德旺一眼,心中暗自警惕这东厂太监的别有用心,但面上不露声色:“刑部尚书经验丰富,对各类案件颇有心得,可由刑部尚书牵头,大理寺少卿与东厂一位得力干将协助,如此方可确保调查公正、全面。”


    蓝贵妃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三人:“于大人此安排甚妥。至于立储之事,本宫虽心急如焚,但也深知此事需谨慎行事。等明日再召集大臣,共同商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