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喜庆氛围
作品:《傻女种田:带瘫痪爹瘦弱娘致富咯》 孙氏盘算着:“就去村里张家看看,我记得他家养了好几头猪呢,里正家每年都是在他家那儿买的。”
“哦。”
宋绵绵点点头,没印象。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来到了张家门口,张家这屋子至少是青瓦顶,比起茅草顶果然气派多了,不愧是养猪大户。
孙氏拍了拍门。
没一会儿,来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岁来外的老者,老张头。
老张头听闻几个人这是要来买猪,连忙邀几个人往屋里进。
宋家二房刚赶了牛车回村他是听说过的,自然不怀疑人家买不买得起。
老张头领着三人来到了修在菜园边上的猪圈,一个大猪圈,里面共四头猪哼哼唧唧叫唤声此起彼伏。
宋绵绵看了一圈,还都全是黑毛猪。
孙氏打量了一圈,拍了拍栅栏,惊得里面的猪“哼哧哼哧”地挤作一团。
“老张叔,今年猪不错啊!”孙氏笑道。
老张头闻言,笑着迎上来:“害!这都是自家喂的,还经常拿米糠混着猪草喂,肯定比别家的肉香,你随便瞅一头,少说二百斤,肥瘦正好哩!”
魏延则是弯腰凑上去掰开离栅栏最近的一头猪,看看牙口啥的,又摸了摸背上的膘肉。
宋绵绵就摸摸猪身上,那头猪像是被她摸得舒服了,也不挣扎,还往她手心拱了拱。
“呵,这猪还温顺呢。”
魏延唇角勾起一抹淡笑,小声提醒道:“还是别摸了,小心伤着你。”
孙氏这边则是在挑猪,挑选好之后开始和老张头讲价。
两个人一来一往,最后拿出秤杆在魏延协同下称了重,两百斤出头。
最终抹完零头,以二两又二百三十文成交。
老张头帮忙着把猪赶出来,再用麻绳拴了猪前腿。
魏延接过绳子,一手拿着竹条,一手轻轻拽绳子,那猪竟然就乖乖跟着走了。
宋绵绵同步跟在魏延边上,率先将猪往家里赶。
最后三个人,孙氏和宋绵绵手里拿着树枝和竹竿,时不时轻点猪屁股,调整正确方向,防止走偏。
魏延就在前头拉着绳子,负责应对突发状况。
一路上遇到几个乡亲问起,孙氏笑着一一寒暄作答。
一路上晃晃悠悠赶着猪,可算是到了宋绵绵家。
宋绵绵远远就看见自家院子里已经聚集不少人。
院子边用石头搭的临时灶,支起了大铁锅烧热水,底下的柴禾烧得正旺。
翠花婶桂香婶,还有四婶周素珍,刘小满正围着锅台忙碌。
院子里宋大壮招呼着张长庚,刘大志还有宋华东,魏木匠喝茶。
宋小壮那几个小的,就在院子里院子外跑来跑去的玩雪。
一个废弃铁盆支在院子中间烧柴禾取暖,院子里叽叽喳喳热闹得很。
看到宋绵绵她们赶着猪回来,纷纷招手围过来。
男人们去帮魏延一块儿把猪赶到院子里去。
刘小满看到宋绵绵不断招手:“绵绵!快过来!”
孙氏则是和几个婶子聊开了。
人群里,周素珍这个新妇显得比较腼腆,和孙氏可能已经熟悉了,但和桂香婶还有翠花婶还不熟。
周素珍盘着头发,头上戴着简单好看的头绳,和孙氏几个同龄妇人一样,头上围着一块帕子。
她穿着简单的棉衣布裙,腰间系着干净的围裙,手里端着一盆水,整个人看着白净好看又温柔。
宋绵绵主动喊人:“四婶好。”
周素珍对宋绵绵印象还是不错的,第一次相亲就认识了,只是后面她比较忙,没见几次,
“绵绵回来啦,快歇着会儿烤火。”周素珍笑盈盈地应着。
“嗯!谢谢四婶!”宋绵绵朝她笑了下。
这会子正在闲聊的孙氏,看到了落单的周素珍,连忙拉过她的手带到两个婶子面前。
“桂香,翠花,和你们介绍下,这是我四弟妹,老四刚娶的媳妇,你们应该也认得了,叫素珍。”
周素珍笑盈盈地,礼貌地打招呼:“桂香姐,翠花姐。”
桂香婶子笑得更甚:“认得认得!老四讨的这媳妇哇,老漂亮了!老四有福气哦,娶了这么个能干的漂亮媳妇,性子还温顺,见人就带三分笑哩!”
翠花婶子附和着:“还真是不错,怕是近几年,咱清水村最水灵的媳妇了!”
周素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两位姐姐甭打趣我了。”
后面几个人不知聊到了啥,几个妇人乐作一团。
孙氏拉着周素珍的手,认真道:“你刚进门,今年头一回在咱们这过年,怕是还有些不习惯。今儿个在这,敞开了吃,补补身子,好给咱老四开枝散叶。”
周素珍一听到开枝散叶几个字,脸上就红扑扑的一片。
在男人堆的宋华东,时不时目光扫过周素珍这边,见她们相处融洽,心里也跟着乐呵高兴。
宋绵绵和刘小满已经开始坐在矮凳上开始挑菜剥蒜了,就坐在大铁锅的灶口边。
两个小姐妹说说笑笑,一边拣菜。
孙氏她们聊完话,也开始洗各家借来的碗筷。
男人那边,宋大壮和魏延就是负责端茶倒水的份儿,几个年纪大的加上宋华强在内的几个汉子,就围着猪讨论着。
宋华强和魏木匠两个人脸上更是洋溢着乐呵呵的笑,都在夸着两个孩子有本事,能杀上年猪呢!
宋小壮和几个调皮的孩子就喜欢在人群里穿梭,时不时被大人呵斥两句,又笑嘻嘻地跑开。
接下来,热水准备就绪,刀也磨好了,汉子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开始杀猪。
魏木匠几个汉子把猪按在借来的特制宽板凳上。
那猪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拼命挣扎嘶叫,那声音,能响彻大半个村子。
过年的喜庆热闹氛围越来越浓,宋小壮几个胆子小的,都跑到屋里不敢看。
时不时又因为好奇又从门框露出颗小脑袋,赶紧缩回去,来来回回,孩子们在屋里笑作一团。
按猪脚这事儿,交给了力气大的几个汉子,魏延魏木匠还有宋大壮和刘大志,长庚叔负责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