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登台献技,二泉映月

作品:《寒门科举:携嫂子青云直上

    望月舫下,早已临时搭建起一座临水的高台。台上灯火通明,一张古琴,一把琵琶,一支洞箫,静置其上,等待着技艺高超的主人。


    方原与周白挤开人群,来到负责登记的管事面前。


    “二位也是来献技的?”


    那管事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周白一身富商打扮,而方原气质儒雅,倒也不敢怠慢。


    “正是。”方原拱手道,“这位是江南来的钱老板,在下是他的账房吴某,我家老板素爱风雅,听闻郡王府设此盛会,特命在下也来献丑一番,为盛会助兴。”


    管事点了点头,提笔记下:“吴先生,善用何种乐器?”


    方原的目光落在了那张古琴之上,淡然道:“琴。”


    就在这时,一个尖锐而带着几分轻蔑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呵,如今这年头,真是阿猫阿狗都敢自称通晓琴艺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郡王爷和水仙儿姑娘面前,也是你们这些乡野村夫能来卖弄的?”


    方原与周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宝蓝色绸衫、头戴逍遥巾的青年男子,正抱着一把名贵的七弦琴,满脸倨傲地看着他们。他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一副大家公子的派头。


    周白那暴脾气当场就要发作,却被方原暗中拉住。


    登记的管事显然认识此人,连忙陪笑道:“哎哟,这不是从府城来的‘妙音手’柳公子吗?您怎么也亲自来了?”


    那柳公子下巴一扬,用眼角的余光瞥着方原,冷哼道:“我若不来,岂不是让某些滥竽充数的泥腿子,污了水仙儿姑娘的耳朵?我听说今夜的头筹,能得水仙儿姑娘亲自点评,这等殊荣,岂容宵小之辈染指?”


    他这番话,指桑骂槐的意味再明显不过。周围几个同样来献技的本地乐师,脸上也都露出几分尴尬之色。


    周白气得直磨牙,压低声音对身旁的方原道:“方兄,这家伙太嚣张了!等会儿你可得好好露一手,让他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


    方原却只是淡淡一笑,仿佛根本没听到那柳公子的嘲讽,对管事道:“有劳了,请为我等登记吧。”


    他这副云淡风轻、浑不在意的模样,落在柳公子眼中,更是坐实了他“心虚”、“装腔作势”的判断。柳公子嗤笑一声,不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显然是自恃身份,要第一个登台。


    很快,比试开始。


    那柳公子果然有几分真本事,他登台之后,一曲《高山流水》弹的是行云流水,指法娴熟,引得岸边不少人纷纷叫好。一曲弹罢,他得意扬扬地站起身,朝着望月舫上的水仙儿遥遥一揖,眼神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望月舫上,水仙儿只是隔着珠帘,淡淡地点了点头,并未有任何言语。


    柳公子之后,又有几位本地的乐师登台,或吹箫,或弹琵琶,虽也各有千秋,但珠玉在前,终究是显得有些黯淡无光,未能引起太大的波澜。


    终于,轮到了方原。


    当方原一身半旧儒衫,缓步走上高台时,岸边的人群中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这人是谁啊?看着面生得很。”


    “穿得这般寒酸,怕不是来浑水摸鱼的吧?”


    台下的柳公子更是双手抱胸,嘴角挂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讽,准备看方原出丑。


    方原对周遭的一切恍若未闻。他走到那张古琴前,并未急着落座,而是伸出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琴弦。


    “铮——”


    一声清越的琴音响起,仿佛一道清泉,瞬间洗去了场中的喧嚣与浮躁。


    仅仅是这试弦的一声,便让不少懂行的人面色微变。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一声,音准、力道、余韵,皆是恰到好处,绝非庸手所能为。


    柳公子的笑容,微微一僵。


    方原缓缓落座,将那柄素面折扇放在一旁,双手搭于琴上,闭上了双眼。


    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都安静了下来。


    下一刹那,一串如泣如诉的音符,从他的指尖缓缓流淌而出。


    那琴声,初起时,低回婉转,仿佛一个盲眼的老者,在向世人诉说着一生的坎坷与沧桑。那旋律中,带着无尽的悲凉、压抑与挣扎,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难中徘徊,每一个音符,都像一滴滚烫的泪,重重地砸在所有人的心坎上。


    岸边的喧嚣,彻底消失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周白脸上的担忧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震撼与不可思议。


    台下的柳公子,脸上的讥讽早已凝固,他死死地盯着台上那个人,那双手,眼中充满了惊骇与迷茫。这是什么曲子?他从未听过!为何……为何只是听着,便让人有种肝肠寸断之感?


    望月舫上,珠帘之后,水仙儿那原本慵懒靠在软榻上的身子,不知何时已经坐直。她那双总是带着几分玩味与清冷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毫无掩饰的震惊。


    琴声陡然一转!


    压抑到了极致之后,是喷薄而出的抗争与呐喊!旋律变得高亢激昂,仿佛是冲破命运枷锁的怒吼,是对不公世道的控诉!那琴声,时而如惊涛拍岸,时而如风雷激荡,将在场所有人心中积郁的情感,尽数引爆!


    有那身世坎坷的,想起了半生流离,不禁潸然泪下。


    有那怀才不遇的,想起了十年寒窗,不由攥紧了双拳。


    就连那些寻常的百姓,也被这股强烈的情感所感染,只觉得胸中块垒,不吐不快!


    最后,所有的激昂与抗争,又渐渐归于平静。那琴声变得开阔而悠远,仿佛历经了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之后,最终得到的一种超脱与释然。那是一种看透了世事无常的苍凉,也是一种笑对人生的豁达。


    当最后一个音符,带着长长的余韵,消散在夜风之中时,整个护城河两岸,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首曲子所营造的巨大悲怆与磅礴意境之中,无法自拔。


    方原缓缓睁开双眼,站起身,对着台下,对着望月舫的方向,平静地一拱手。


    “献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