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复试策论,再论强兵

作品:《堂兄卷上天,我睡觉成状元

    一名衙役躬身上前,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尖在那份被县尊大人誉为“救世良方”的卷子上一触。


    纸条弥封的边角被轻轻揭开。


    两个墨色小字,暴露在灯火通明的后堂之内。


    苏辰。


    这两个字一出来,整个后堂死寂无声。


    张教谕的眼珠子差点从眼眶里瞪出来,他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


    “是……是他?”


    “竟真的是他……”


    那个在考场上睡得天昏地暗的狂徒?


    那个被他痛斥为“斯文败类”的懒汉?


    写出了这篇足以当国策的雄文?


    张教谕感觉自己的脸,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左右开弓,抽得火辣辣地疼。


    刘文远却像是早就料到这个结果,他脸上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笑容。


    他拿起那份被评为第二的卷子,揭开了弥封。


    周然。


    刘文远将那份卷子随手丢在一旁,眼神里没有半点波澜。


    “好了,第一场的结果,就这么定了。”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依旧处在震撼中的下属。


    “传令下去,一炷香后,进行复试!”


    “所有考生,不得离开贡院!”


    ……


    复试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池塘,在考生中掀起轩然大波。


    “什么?马上就考第二场?”


    “连口气都不让人喘吗?”


    考生们怨声载道,却又不敢违抗。


    唯有周然,失魂落魄地坐在号舍里,双目无神。


    他听见了周围人的议论,听见了衙役的传令,可那些声音都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棉花,模糊不清。


    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疯狂盘旋。


    苏辰……


    那份被县尊大人当众盛赞的卷子,是苏辰写的。


    那个废物,那个骗子,真的写出了一篇惊天动地的文章。


    他十六年的寒窗苦读,他引以为傲的才学,在那个睡着的人面前,成了一个笑话。


    一股冰冷的绝望,从他的脚底板,一路蔓延到天灵盖。


    就在这时,贡院的高楼上,再次传来县令刘文远那清朗的声音。


    “本科复试,不考经义,不考诗赋。”


    “只考一题!”


    所有考生,包括周然在内,都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刘文远负手而立,声音穿透了整个贡院。


    “策论题——何以强军!”


    轰!


    题目一出,全场哗然。


    强军?


    开什么玩笑!


    这是童生试!不是武举!


    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你让我们论如何强军?


    这题目太偏了,偏得离谱!


    大部分考生当场就傻眼了,抓耳挠腮,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们读的都是圣贤书,讲的是仁义道德,王道教化。


    兵戈之事,那是武夫的范畴,读书人谈论这个,简直是有辱斯文!


    周然也是一愣,随即,他那死灰般的眼底,竟重新燃起了一丝微弱的火苗。


    强军策!


    这个题目,虽然偏门,但他恰好涉猎过!


    他周家经商,与边军也有些生意往来,他父亲曾不止一次在他面前感叹过军备废弛,粮草不济。


    他为此,还专门读过几本前朝的兵略!


    天不亡我!


    周然猛地攥紧了拳头。


    苏辰那个乡巴佬,他懂什么农桑,已是侥Gou运。


    他绝不可能,连行军打仗都懂!


    这一局,是我翻盘的唯一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杂念,提起笔,开始绞尽脑汁地构思。


    而考场的另一头。


    苏辰刚刚被衙役从墙角推醒,迷迷糊糊地被赶回了号舍。


    他听见了那个题目,皱了皱眉。


    “强军?搞什么鬼……”


    “打打杀杀的,多累啊。”


    他嘟囔了一句,觉得这事儿跟自己没半点关系。


    于是,在所有考生都陷入苦思冥想的时候,苏辰熟练地脱下外衫叠好,铺上坐垫,调整好姿势。


    他往桌案上一趴。


    又睡着了。


    这一回,贡院里的考官们,没人再觉得奇怪了。


    他们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汇聚到了高楼之上。


    他们在等。


    等县尊大人的反应。


    望楼上,幕僚忧心忡忡地对刘文远说。


    “大人,这题目……是不是太冒险了?”


    “那苏辰再是奇才,也不过一介少年,先前那篇农桑策,已是石破天惊。这行军布阵之道,与经世致用之学,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他怎可能也精通?”


    刘文远手持单筒望远镜,嘴角却噙着一抹智珠在握的笑意。


    他看着那个再次趴下睡着的身影,眼神里满是狂热的期待。


    “你错了。”


    他放下望远镜,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农桑,安邦之本。”


    “兵戈,定国之器。”


    “若他两者皆通……”


    刘文远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此非状元之才,乃帝师之才也!”


    幕僚当场就懵了。


    帝……帝师?


    县尊大人对这小子的评价,已经高到这种匪夷所思的地步了吗?


    就在这时,异变再起!


    梦境之中。


    苏辰正烦躁地挥着手,想把耳边嗡嗡作响的读书声赶走。


    一个冰冷的机械音,在他脑中炸响。


    【检测到关键词:强军、兵法……】


    【正在匹配最优圣贤导师……】


    【匹配成功!兵圣,孙武,为您授课!】


    刹那间,周围的场景轰然破碎。


    苏辰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帅帐之中,面前的沙盘上插满了各色小旗。


    一个身披古朴战甲,眼神锐利如鹰,浑身散发着铁血气息的将军,正冷冷地注视着他。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那将军一开口,金戈铁马之气扑面而来。


    他不给苏辰任何反应的机会,手中令旗一指沙盘。


    “何为计?何为势?何为虚实?何为奇正?”


    无数的兵法韬略,化作千军万马,在他脑海中奔腾、冲杀,强行烙印进他的灵魂深处。


    现实中,贡院之内。


    在所有考官期待的目光中,那个趴着的身影,再一次,如提线木偶般,缓缓坐直了身体。


    双目紧闭,面无表情。


    右手抬起,握笔,蘸墨。


    动作精准,分毫不差。


    他落笔了!


    这一次,他笔下的字,风格与之前截然不同。


    不再是农桑策的沉稳厚重。


    而是锋芒毕露,杀气腾,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柄出鞘的利剑,每一个结构都透着一股排兵布阵的森然!


    “强军之道,非在人多,而在制胜。制胜之要,一曰利器,二曰精兵,三曰良将!”


    “何为利器?铁炼钢,钢锻刃,火药配比,火炮铸形……工部当立‘军械司’,集天下巧匠,十年之内,必使我大夏兵锋,冠绝当世!”


    “何为精兵?兵在精而不在多。募兵当择良家子,立军功爵,废除兵户世袭之制!操练之法,当分步、骑、弓、炮,各司其职,阵法合击,令行禁止!”


    “何为良将?将者,国之爪牙。当立‘武学’,不拘一格,凡有才者皆可入学。擢升不看门第,只看战功!赏罚分明,则三军用命!”


    一篇强军策,从武器革新,到军队编制,再到将领选拔,构成了一套完整到可怕的近代化军事改革方案!


    其内容之大胆,见解之超前,让高台上通过望远镜窥视的刘文远,看得浑身血液都沸腾了!


    他赌对了!


    他真的赌对了!


    这个少年,不是奇才!


    他是个妖孽!是个能以一人之力,推动整个时代前进的妖孽!


    周然刚刚写完自己关于“足兵足食,以德服人”的策论,正长舒一口气。


    他抬头一看,却见所有考官,都像看神仙一样,围在苏辰的号舍外,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满脸的痴迷与狂热。


    他心中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再次将他笼罩。


    “当——!”


    复试结束的锣声响起。


    苏辰的笔,稳稳地落下最后一画。


    他将笔放回笔架,叠好卷子,身子一软,重新趴下。


    均匀的鼾声,第三次,响彻在这寂静的贡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