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芸娘蹙眉账难清,惟瑾暗施统计法

作品:《寒门状元:我的大脑能超频

    隔了两日,估摸着张福的气消了些,


    苏惟瑾才寻了个由头,


    将芸娘送饼和棉袄用的那块粗布仔细洗净晾干,


    又找陈婶讨了个空篮子,一并拿着,


    打算去隔壁陈家书铺归还,


    顺便再当面道声谢。


    陈家书铺就在张府侧后方的街角,


    门脸不大,挂着块老旧的木匾,


    上书“墨香斋”三字,字体朴拙。


    铺子里光线有些暗,


    却弥漫着一股好闻的陈旧纸张和墨锭混合的独特气味。


    四壁都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架,


    堆满了各种线装书,


    地上也摞着些等待清理或修补的旧书,


    显得有些拥挤,却自有一股书香门第的宁静氛围。


    苏惟瑾迈进铺子时,


    柜台后却并非往常那位总是捧着本书、


    时不时咳嗽两声的陈老板,而是芸娘。


    她正对着一本摊开的厚厚账册,


    一手拨弄着算盘,另一手执笔,


    眉头紧紧蹙起,小巧的鼻尖都微微泛红,


    显然是遇到了极大的难题,连有人进来都未曾察觉。


    “芸娘?”


    苏惟瑾轻声唤道。


    “啊!”


    芸娘吓了一跳,猛地抬起头,


    见是苏惟瑾,脸上的愁容稍敛,


    露出一丝浅笑,忙从柜台后转出来。


    “是小九哥啊,你怎么来了?


    快进来坐。”


    她手脚麻利地搬开一条板凳,


    又下意识地想用手帕去擦


    ——那是招待读书人的习惯,


    但看到苏惟瑾身上张家下人的粗布衣服,


    动作又微微一顿,显得有些无措。


    苏惟瑾假装没看见她的细微尴尬,


    将手里的篮子和叠好的布递过去,


    温和笑道:


    “我来还这个。


    前日多谢陈婶和你了,


    不然我可要饿坏冻坏了。”


    芸娘接过东西,脸微微泛红,低下头小声道:


    “小九哥别客气,一点小事…


    我娘说,邻里之间,本该互相照应着的。”


    她声音细细软软,像羽毛拂过心尖。


    还了东西,道了谢,照理该走了。


    但苏惟瑾看着芸娘那双依旧带着愁绪的眉眼,


    以及柜台上那本让她愁眉不展的账册,


    脚步顿了顿,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芸娘,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我看你方才似乎很发愁。”


    芸娘闻言,小脸又垮了下来,轻轻叹了口气,


    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那本账册:


    “唉,是铺子里账目的事…


    爹爹近日咳疾又重了,卧床休息,


    让我暂且看着铺子,记记账。


    可…可不知怎的,这月的账怎么也算不平,


    收入似乎少了不少,我核对了许多遍,


    眼都快看花了,也找不出哪里出了纰漏…”


    她语气里带着沮丧和自责,显然为此事烦恼了许久。


    一个书铺的账目?


    苏惟瑾心中一动。


    超频大脑对数字和信息处理有着天生的优势,


    而古代的流水账,再复杂又能复杂到哪里去?


    “若是信得过,可否让我瞧瞧?”


    苏惟瑾开口道,语气平静,


    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你?”


    芸娘猛地抬起头,


    眼睛里满是惊讶和…


    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不是她看不起人,


    实在是苏惟瑾的身份…


    一个书童,认得几个字已属难得,看账本?


    这可是连许多识字的人都未必能理清的精细活。


    苏惟瑾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


    并不意外,也不着恼,


    只是微微一笑,道:


    “我在张家书房当差,


    偶尔也见账房先生们处理账目,


    略听得一些皮毛。


    或许…能看出点不同的地方?”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


    态度又不卑不亢,眼神清澈坦荡。


    芸娘看着他,


    那点怀疑渐渐被一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取代。


    她咬了咬下唇,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般,侧身让开:


    “那…那小九哥你帮我看看?


    实在是…我都没法子了。”


    苏惟瑾走到柜台后,


    接过那本厚厚的账册。


    入手沉甸甸的,


    里面是用毛笔密密麻麻记录的流水账,


    日期、书目、数量、进价、售价杂乱地混在一起,


    看起来确实令人头大。


    但超频大脑瞬间启动。


    视觉捕捉,信息录入,分类归档,模式识别…


    在他的“视野”里,那些杂乱无章的墨字开始自动排序、归类。


    同一本书的交易记录被提取出来,


    日期被横向对比,数字被快速运算…


    不过短短十几息功夫,苏惟瑾心里已然有了底。


    问题并不在账目本身有多深奥,


    而是记账方式太过原始粗糙,


    漏洞容易被掩盖。


    他拿起旁边一支备用的毛笔,


    蘸了点清水(防止留下无法修改的痕迹),


    在一张废纸上飞快地画了几个简单的表格,


    横向标注书籍种类,纵向标注日期,


    然后将流水账里的关键数据一一填入。


    芸娘一开始还满心疑惑,


    但看着苏惟瑾那专注的神情、


    行云流水般的书写动作(虽然字依旧不算好看,但速度极快且有条理),


    以及纸上那些她从未见过的、


    清晰明了的奇怪格子,眼睛慢慢瞪大了。


    这…这真的是一个书童能有的样子?


    苏惟瑾没有理会她的惊讶,


    快速填完几个主要书籍类型的数据,


    然后指着其中一栏对芸娘说:


    “芸娘你看,这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蒙学读物,


    价格低廉,但平日销量最为稳定,


    几乎是每日都有售出,对吧?”


    芸娘凑过去,看着那清晰的表格,


    果然一目了然,下意识点头:


    “是,蒙书卖得最好,虽然利薄,但走量大。”


    “但你看最近半个月,”


    苏惟瑾的手指划过其中几个日期。


    “连续三四天都没有售出记录,


    然后隔几天又突然有一天售出很多,


    几乎是平日的两三倍。这正常吗?”


    芸娘仔细一看,脸色微微一变:


    “不对…蒙书天天都有人来买的,


    多是家境一般的读书人或是替孩童买的,


    不会集中购买这么多…


    而且,这几天我明明记得有卖出去的…”


    她越说声音越小,脸色渐渐发白,似乎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