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上门提亲
作品:《前夫攀高枝另娶,我嫁权臣你哭什么》 碧空之下,衔山环水的风水地,四野油翠。
女子双手合十敛目,纸烟冉冉,迷迷障障。
僧人见小衙内问,如实回答:“那位祭香的小娘子是戴家的大姐儿。”
僧人说罢,吴胜疑惑了:“戴家的?可是行商的那户?”
“正是,咱们平谷说起戴家,只有那一家。”
瘦猴儿接话道:“适才小弟正要说,戴家有两位小娘子,一位就是衙内欲要纳的云姐儿,她上面还有一位长姐,便是这个了,单名一个缨字。”
他收了钱,不管事情成不成,把人引来了,把话带到了,并将戴家大姐儿在京都解亲一事托出。
有意思,有意思……吴胜打马走之前,又看了一眼山下的女子。
彼边,戴缨走到坟前,烧了几陌纸钱,插上香,磕头,并不知自己被人惦记上。
祭拜过亡母,她也该启程了,乘车去青城。
陆铭章说他拜访过青城的勋贵老臣,便要回京,掐算日子,也就是几日后。
明日她便整理行当赴青城,来得及。
与其让戴万昌差人送她回京,她情愿同陆铭章共乘,没由来的安心。
……
吴胜回了府衙后宅,径直去了他父亲的院子,有事相商,这才想起来他父亲去了青城。
说是京都的那位大人来了,他得到跟前迎候。
可他等不及,不见还罢,今日见了那女子,神魂俱失,誓要把她弄到手不可。
当下带着人走了一趟戴家。
戴万昌听说吴县令之子来了,忙将人迎至厅堂,下人们看了茶。
“衙内今日怎么得空到鄙人宅上?”
吴胜半点不绕弯,开门见山道:“戴叔家中既有长女待字闺中,怎么反把小女儿送出来。”
戴万昌一怔,反应过来,解释道:“小衙内误会,长女已许了人家,不日便要返回京都。”
吴胜冷笑一声:“许了人家?戴叔莫要哄我,我已探得,分明是解除了婚契的。”
戴万昌身上直冒冷汗,他一大把年纪,被一小辈如此逼问心头恼火,却也知道民不与官斗的道理,且这小衙内不是个好惹的主儿。
怎么就盯上了缨娘,这可如何是好。
吴胜将话峰一转,打一巴掌,赏颗甜枣,好言语道:“这事也好办,戴叔只需把小女儿换嫁成大女儿,便可。”
“这……”
“怎的,戴叔难道不情愿?我一官衙子弟配不上你家?”
戴万昌无话可说,只能应下。
吴胜一刻也等不得,次日便让媒婆子上门说亲,下了聘礼。
戴缨全不知情,叫家下人整理行当,落后去了她父亲的院子,欲要辞行。
谁知戴万昌不在院里,而在后园,于是又寻去了后园,终于在湖棚见到了人。
“父亲让女儿赴京,女儿不能不依,只是……京都开分号一事,还望父亲斟酌。”
戴万昌看了一眼戴缨,收回眼,不语,眼神似是躲避,戴缨喊了一声:“父亲?”
戴万昌叹了一口气:“不必去京都了,就在平谷罢。”
她行当都整备好了,如今又不让她去京都,以为戴万昌想通了,语调中带上欣喜:“父亲是说,女儿留在家中,不赴京了?”
戴万昌“嗯”了一声,看了一眼身边的鼓凳:“坐,为父有话同你说。”
戴缨坐下,心头萦上一缕疑影。
接下来,戴万昌将小衙内欲纳她为妾的事情道了出来。
这一消息凭空蹿出,戴缨怔愣了半刻才反应过来,脸色变得惨白。
“我还说怎么突然改口不去京都,原是就近找到了买家……”
戴万昌鼓起腮:“那小衙内亲自上门,点你的名。”喘了一口气,又道,“我还没问你呢,怎么招惹上他的?”
戴缨难受得眨眼,她能说什么,回来一趟,所有的事情都偏离了。
“你也别多想,过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好歹也是府衙子弟。”
戴万昌说罢,招呼一声:“来人,把大姐儿送回院,看好了,有任何闪失,仔细你们的皮。”
立时上来几个护院,齐声应下。
戴缨看着这些人,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接着脸上的所有表情收得干干净净,起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
孙氏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女儿,同一时,院外的看守没了,去了另一方院落。
戴云心道,长姐啊,这可不能怪我,要怪就怪你回来得不是时候,可话说回来,你这个时候回来,也是天意,老天让你替我挡灾,怨不得我。
正在母女二人叙话间,下人传话:“孙姨娘,老爷让你去一趟。”
“姨娘……”
在戴缨未抬入吴家前,戴云仍不能彻底放下心,就怕又生变故。
孙氏宽慰道:“无事,你安安心心在屋里,我自有道理,姨娘定要给你搏个锦绣前程。”
说罢,起身走了出去,杨三娘啊……杨三娘……我尽心伺候了你半辈子,风水轮流转,也该偿还了,只可惜你是个短命的,便让你的宝贝女儿来报罢。
从前你为主,我为仆,如今咱们也换一换,叫你的女儿尝一尝做小的滋味。
孙氏去了前院,就见戴万昌在廊下坐着,于是上前见礼:“老爷……”
“啪——”的一声,话音被打得变了调,戴万昌扬起的手顿在空中,还未收回。
周围侍立的下人们,全都垂下头,眼观鼻,鼻观心。
孙氏一手捂着,满眼的不可置信。
不及她发问,戴万昌开口:“是不是你捣的鬼?”
孙氏双眼滚泪,摇头道:“妾身不明白老爷的意思。”
“还在这里给我装,为了不让云娘嫁吴家,你就把缨姐儿推出去,不是你却又是谁?!”
孙氏知道瞒不过,扑通伏跪于地,泣声道:“老爷!妾只云儿一个,她若去了吴家,就是要妾身的命啊……老爷若只心疼缨娘,把云儿抬进吴家,那好,妾也不活了,不如就此撞柱,死了干净。”
说罢,就要往旁边的廊柱撞去,被戴万昌拉回。
“你若想死,自寻一个地方死去,别当着我的面做戏。”
孙氏便不啧声了。
戴万昌沉了沉声,叹道:“本想让缨娘赴京,就是当不得谢家的妻,能为谢家的妾……或是叫她姑母再择一官户子弟,也是好的,这下倒好,全被你这愚妇给搅了!”
孙氏顶着半张红脸,挨坐到戴万昌身侧。
“既然缨娘被小衙内相中,这也是天意,老天想将她留在老爷您身边,不愿让她走远。”
戴万昌听后,没说什么,此事已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相形之下,他在大女儿身上倾注的心血更多,于他个人而言,还是偏疼戴缨多些,只是事已至此。
孙氏见缝插针,继续道:“既然缨娘去不得京都……不如让云娘赴京罢?”
“让云娘赴京?”戴万昌问道。
“是,将缨娘抬入吴家,云娘替她去京都,正是两全。”孙氏看了一眼戴万昌的面色,接下去道,“她二人本就是姊妹,住到姑母家又有什么问题,不过是大女儿换作小女儿,于谢家而言,没什么两样。”
戴万昌是个精明的商人,他虽多疼戴缨,可在利益算计前,仍是将“得失”二字放于首位。
如今缨娘是去不得京都城了,不如就照孙氏所说,让云娘替戴缨赴京,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
戴缨伏于窗台,算着日子,从她被软禁起,已过了五日,这期间,她从下人口中听说了,那位小衙内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陆铭章的车驾应该准备返程了罢,临行前,他告诉她,不会在青城待太久,若她回京,便去青城寻他,若是不去……行程不会等人。
他不会等她,这会儿想是已经动身了……
……
青城府衙后宅,敞厅……
一身着青色官袍的男子,看上去五十来岁,深锁眉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哼叹着。
这青色官袍男人正是青城县令。
“那边还没消息?”
书吏从旁回道:“回大人的话,没有。”
青城县令来回走了两步,像是脚下撩了火星,斥责道:“你们怎么探得消息!”
书吏忙躬身道:“下官让人探问过,陆相那边确实原定前两日返程,这也不知怎么回事,过了时候,却没有一点回京的迹象。”
这下叫青城县令更是头大。
陆铭章来青城,说是为着探访勋贵旧臣,结果就头两日赴了一位致仕老臣的席面,再之后,轮到他们这些地方官员设宴接待时,他便婉言相拒,只在行馆坐卧。
这还不算,青城大小官员还得将卷书奉上,供其查验。
这哪里是来探访旧臣,分明是借着慰问之由,行巡查之实。
关键是当官之人经不住查,他们如今天天就盼着这座大佛什么时候归位。
否则天天如此提心吊胆,工作上的问题没被查验出来,自己先把自己吓死。
正想着,下人来传,平谷的吴县令前来拜见,已在厅上等候。
青城县令眉头锁得更紧,这平谷县令不是个好人,先时听说陆相来青城,急得跟见他亲娘似的,带着平谷一众大小官员跑了来。
预要在陆相面前趋奉,如今待在青城也不离去,成日守望着,盼见陆相一面。
青城县令往前走去,走到前院的厅堂前,一改愁容,焕上笑来,向前一揖:“我当吴大人已回了平谷,想不到仍在青城。”
吴县令回礼道:“陆相来了青城,老哥哥好歹引荐引荐,怎么总是不得见,莫不是怕弟弟沾了这份荣光。”
青城县令暗骂,是我不引见么?我自己都见不着!
“吴大人哪里的话,陆大人来青城,也就只有头一日的宴席露了脸,你也在场,再之后,谁人得见?”
平谷县令哪里肯信,心里反骂青城县令老狐狸,肯定极尽迎奉那位大人,以获提拔。
正在二人各怀心思,暗暗较劲之时,文吏急步走来:“两位大人,速速准备,行馆那边传来话,陆相传见二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