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显摆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周容与在北戴河的住处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是干休所专门安排的。小楼临海而建,从餐厅的窗户就能看到海景。


    晚饭就安排在一楼的餐厅里。桌子不大,但菜品丰盛。


    “今天刚到的新鲜的梭子蟹。”周容与亲自去厨房看过,还特意吩咐厨师,“清蒸最好,保持原味。”


    餐厅里,周译和李秘书已经落座。另一旁的小桌子上,保姆正给安安和南南摆放小碗小勺,还细心地铺了围兜。孩子们一闻到海鲜的香味,眼睛都亮了起来。


    “爷爷,我们要吃螃蟹!”南南双手扒在桌子边上,眼巴巴地望着刚端上来的大螃蟹。


    “螃蟹壳太硬了,你们吃不了。”周容与摇摇头,语气却带着宠溺,“给你们准备了蛤蜊蒸蛋。”


    不一会儿,厨房的阿姨端出一个大碗的蛤蜊蒸蛋。嫩黄的蛋羹像凝脂一样细滑,上面点缀着一颗颗蛤蜊肉,鲜香四溢,连热气都带着海的味道。


    “哇,好香!”安安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了一口塞进嘴里,立刻眉开眼笑,“好吃!”


    大人这桌,菜陆续上齐了:几只肥美的梭子蟹,一大盘通红的皮皮虾,一条油亮的红烧鲅鱼,几样清爽的小炒素菜。海鲜的香气混合着蒸汽,很快弥漫整个餐厅。


    “这个是什么?”周译指着一盘切成薄片的食物,好奇地问。


    “杨肠子。”周容与亲手夹了一块放到他碗里,“北戴河的特产,你尝尝。”


    周译夹起一片,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口感与火腿相似,却更加细腻绵润,带着一种独特的熏香味。


    “这是用猪肉和淀粉打制,加了调料,再用特殊的方法熏制的。”周容与解释道,“清朝的时候还是贡品,工艺讲究得很。如今只有北戴河这一带的老手艺人还能做。”


    “味道确实特别。”周译点点头,又夹了一块,似乎被勾起了胃口。


    一旁的李秘书则已经熟练地剥起皮皮虾来,手法干净利落,虾肉雪白饱满,他不由赞道:“这皮皮虾特别肥,都是早上渔民刚打捞上来的。”


    “北戴河的海鲜就是新鲜。”周容与接过来,轻轻点头,随后亲手掰开一只梭子蟹,蟹壳里满满的蟹黄流淌出来,色泽金亮。“再过一个月,正是蟹最肥的季节,那时候更好吃。”


    “爷爷!”南南举着小勺子,满嘴都是蛋羹,奶声奶气地喊,“蒸蛋好好吃!”


    “慢点吃,别烫着。”周容与回头看了一眼,眼神从严肃转为柔和,语气温柔得像换了一个人。


    饭后,周容与放下茶杯,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腕:“走吧,出去走走,消消食。”


    周译起身,跟在父亲身后出了小楼。


    傍晚,海风习习,天色逐渐暗下来,正适合散步。


    干休所里的道路修得很平整,两旁种着梧桐树,树荫斑驳。


    不少干部和家属正三三两两地散步,有的结伴闲聊,有的推着小孙子孙女在溜达,气氛宁静祥和。


    刚走出去没多远,就迎面碰到一对夫妇。


    “老周!”


    周容与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语气亲切:“老张,出来遛弯啊?”


    “是啊,吃完饭不动动,容易积食。”老张笑着点头,随即目光落在周译身上,微微一愣,笑容更热络了:“这是?”


    “我儿子,周译。”周容与拉着周译往前走一步,语气里压不住的骄傲。


    “这是你张伯伯。”


    周译立刻站直,礼貌而清晰地打招呼:“张伯伯好,阿姨好。”


    “哎呀,小伙子真精神!”张夫人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里满是赞许。


    “一表人才啊。”老张忍不住点头,“听说在清华念书?”


    “是,学工科。”周容与替儿子回答,眉眼间透着骄傲。


    “年轻有为!”老张由衷感叹。


    几句寒暄之后,他们继续往前走。没过几步,又遇到一位熟悉的干部。


    “老周,这是你儿子吧?”


    “周译,叫刘叔叔。”


    “刘叔叔好。”周译不怠慢,声音沉稳。


    “好孩子,长得真俊。”刘叔叔笑着拍拍周译的肩膀,转头对周容与说,“跟你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几乎每走几步,都会遇到熟人。


    “老周,这是你儿子?”


    “我儿子,周译。”


    “周译,这是你王伯伯。”


    “王伯伯好。”


    “哎呀,一表人才,真是后生可畏啊……”


    如此循环往复。


    周译几乎成了“问候机器”,一句接一句地重复着“伯伯好”“叔叔好”“阿姨好”,而回应永远是满满的赞美——“长得像模像样”“年轻有为”“跟你爸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周容与全程面带微笑,每次介绍都要强调“我儿子”三个字,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等他们走远了,刚才遇到的老张忍不住回头,压低声音跟妻子说道:“你看老周这劲头,前两天还带着他那对孙子孙女到处转,生怕大家不知道他家里有龙凤胎。”


    “龙凤胎本来就稀罕啊。”张夫人笑着接话,“让人家显摆显摆怎么了?”


    “显摆孙子孙女也就罢了,现在又开始显摆儿子了。”老张摇头,语气里带点打趣,“见谁都要介绍一遍‘我儿子’,好像我们不认识似的。”


    张夫人停下脚步,认真地说:“你就体谅一下老周吧。这么多年,他心里苦着呢,表面上什么都不说。好不容易才把儿子认回来,还考上了清华,换了谁不想显摆?”


    老张愣了一下,叹了口气,点点头:“你说得对,如今儿子这么出息,他愿意显摆,就让他显摆吧。”


    周译从北戴河回到北京,刚进家门,林知微就被他吓了一跳。


    “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她看着周译大包小包的,“这都是什么啊?”


    周译把几个泡沫箱放在地上,擦了擦额头的汗:“都是海鲜。父亲特意让人准备的,有梭子蟹、皮皮虾、海螺、扇贝,还有几条鲅鱼。”


    “这也太多了吧?”林知微打开一个箱子看了看,“我们哪吃得完?”


    “晚上不是去小姨那里温锅吗?”周译一边整理一边说,“正好带一些过去,新鲜的海鲜,大家一起尝尝。”


    “还有,”周译指着另外几个箱子,“给大伯家里送一些,堂兄那里也送一些,还有姑姑家。大家都尝尝鲜。”


    林知微点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堂兄就爱吃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