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一个吃螃蟹

作品:《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

    董琳推荐的这家服装厂,叫春风制衣厂,位于宝安县的一片老城区。厂区不大,围墙斑驳,门口挂着一块已经有些褪色的木牌,几个大字写着“春风制衣厂”。


    林知微心里清楚,眼下这地方还只是个小县城,可在未来,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深圳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见到董琳的同事后,林知微被带着在厂里转了一圈。


    几排老式的红砖厂房里,窗户敞开着,能看见里面整齐摆放的缝纫机,十几位工人正低头踩着踏板,机器的嗡嗡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布料和浆水的味道。


    董琳的同事向他们详细介绍:“这个厂,现在的生产任务和销售渠道,大部分还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计划调配。供销社要多少,百货公司要多少,都是指标下来的,他们按单子做就是了。”


    “但问题是,”那人叹了口气,“厂子是镇里创办的,不像那些国营大厂,能拿到稳定的订单。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的配额,都给得很少。日子一长,就越发入不敷出。”


    他们边说边走进办公室,屋里摆着一张旧木桌,靠墙的书柜里还放着一摞摞布样和报表。


    春风制衣厂的管事人姓罗,四十来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见面时热情却掩不住眉间的忧色。


    罗厂长泡了几杯茶,慢慢开口:“其实我们厂的技术并不差,老工人里有不少手艺精的裁缝,做工一点不比大厂差。可惜啊,现在厂子快撑不下去了,大家伙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说到这儿,他眼神闪过一丝无奈:“上头的订单有限,自己又没销路,工人手活儿再好,也没用。”


    林知微从提包里小心取出张子森给的样品,又递上那块皮料放到桌上,推到罗厂长面前:“罗厂长,您帮忙看看,这样的样品,你们能不能做出来?”


    罗厂长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那只样品包,抚摸着缝线和包边,又摸了摸皮料的质感。


    他沉吟片刻,说:“这工艺确实比我们平常做的衣服要复杂些,不过……”话音一顿,他转头望向窗外厂房里的缝纫机声,神色渐渐坚定,“我去跟工人们商量一下,我看着,能行!”


    说罢,他带着样品匆匆走出去。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吴雨桐轻轻摩挲着桌沿,若有所思:“知微,你的意思是——想让这家厂子接下香港商人的订单?可是,目前的政策……”


    林知微目光平静:“现在全国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要是真能成,咱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得试试吧。”


    吴雨桐愣了愣,眼底闪过一丝佩服。


    李津也点点头,语气笃定:“知微姐说得没错。大环境在变,总要有人敢走在前头。”


    第二天一早,罗厂长顶着一夜未眠的神色赶来,手里提着一个刚赶制出来的皮包,边递过来边激动地说:“我们工人连夜赶出来的,您看看。”


    林知微接过来,仔细翻看,缝线整齐,轮廓也颇为规整,虽还显青涩,却已能看出用心与潜力。


    她露出笑容:“好,我带回广州给那位先生看看,您等我消息。”


    几人点头,罗厂长更是忍不住攥紧拳头,眼底闪着光。


    回到广州后,林知微第一时间约见了张子森。她将春风制衣厂连夜赶出来的皮包放到桌上:“这是他们做出来的样品,您看看。”


    张子森伸手拿过,仔细端详,越看眼神越亮,连连点头:“很好!虽然细节上还需改进,但已经超乎我的预期。”


    他说到这里,语气里多了几分兴奋,“要是日后真能合作,我不仅可以提供原材料,还能提供更先进的设备。”


    林知微听得心头一热,隐隐觉得,一条新的路子,或许就要在眼前打开。


    林知微心里明白,这件事已不只是她个人的小尝试,而是关乎一条全新道路的可能。


    她没有耽搁,直接去找了李东行,把前因后果、港商张子森的来意,以及春风制衣厂的试制成果,仔仔细细汇报了一遍。


    李东行听完后,眼神亮了,整个人都坐不住了,拍着桌子说:“好!真是好!”


    他来回踱步,眉宇间掩不住兴奋,“我们广东,作为试验区,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跟外商合作的方式。你上回提到的‘三来一补’,今天看,这不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真能落到实处的路子。你这思路,给我们打开了新方向。”


    说到这里,他又冷静下来,正色道:“不过,这不是小事,得组织开会讨论,形成正式的意见。”


    林知微点点头,心里清楚,自己能做的已经做到极致,接下来,只能等待。


    几天后,李东行把她叫去,神情比上次更激动:“这事我们已经跟上面汇报了。我们广东,希望能拿到更多外贸自主权。好消息是——上面批准了!”


    林知微心口猛地一跳,眼睛里闪出光。


    李东行继续道:“接下来,就要考虑合作形式了。你觉得,是直接用春风制衣厂的招牌,还是干脆成立一个新的?”


    林知微沉吟片刻,坚定地回答:“既然是新的开始,就成立一个新的吧,还是挂靠在‘二轻’,名字就叫——春风手袋厂吧。”


    “好!”李东行拍案点头。


    很快,春风手袋厂便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个小小的试验,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没过多久,它拿到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张“三来一补”企业牌照,编号赫然写着“粤字001”。


    月底,春风手袋厂与张子森正式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港方提供原料、设备、技术和设计,春风手袋厂提供厂房和劳动力,负责加工生产,收取加工费,成品再由港方销往海外市场。


    这份协议,被载入档案,成为国内第一份“三来一补”的合资协议。


    那一刻,林知微望着盖上鲜红公章的文件,心里涌起说不出的激动。她知道,自己亲手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大门背后,是未知,却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月底,他们踏上返回北京的列车时,林知微和周译并肩站在车窗前,看着广州站渐渐远去,耳边是汽笛长鸣与车轮碾轨的轰隆声。


    两人心头都涌起一股奇异的恍惚感。


    这一趟广州之行,短短二十来天,却像是跨过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