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遗产,金山银山搬回家

作品:《亮剑:我的政委是毒士

    吉普车在一栋巨大的,灰扑扑的建筑前停下。


    这里闻不到硝烟,只有一股浓重的机油和冷铁的味道。


    太原兵工厂。


    李云龙从车上跳下来,看着眼前这栋比县城城墙还长的厂房,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


    他以前觉得独立旅的兵工厂,那几十个铁匠铺子连成一片,已经够气派了。


    现在跟眼前这个大家伙一比,他那个兵工厂,连人家的茅房都不如。


    “走,进去看看咱们的家当。”


    赵北拍了拍车门,率先走了进去。


    厂房的大门一推开,李云龙就傻了。


    他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铁家伙。


    一排排崭新的机器,在明亮的电灯下闪着油光,整齐得像等着检阅的士兵。


    车床,铣床,镗床,还有好几台他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德国进口的大家伙。


    空气里全是冰冷的钢铁味。


    一个穿着工装,满手油污的老头小跑着过来,他是兵工厂原来的总工程师,叫刘万手。


    “两位长官,鬼子跑得急,机器一台都没来得及破坏,连电都没断!”


    刘万手激动得脸通红,指着一台半人高的机器。


    “这台!德国克虏伯的膛线机!整个华北就这一台!宝贝疙瘩!”


    李云龙一步步走了过去。


    他伸出手,那双握惯了刀枪,满是老茧的手,轻轻地在那台冰冷的机器上划过。


    “好家伙……”


    李云龙的喉结上下滚动,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他猛地回头,一把抓住赵北的胳膊,


    “老赵!发财了!咱们发大财了!”


    他的声音都在抖,带着一股子不真实的狂喜。


    “有了这些家伙,老子能拉出十个师来!”


    李云龙在巨大的车间里跑来跑去。


    他抱住一根还没加工的炮管,亲了一口。


    又冲到一排刚下生产线的仿制捷克式机枪前,抱起一挺就不撒手。


    “我的!这挺是我的!谁也别跟老子抢!”


    赵北看着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只是笑了笑。


    “十个师的装备是有了。”


    “但十个师能熟练操作这些装备的兵,和指挥他们的合格军官,我们还没有。”


    李云龙的动作一僵,抱着机枪,嘿嘿傻笑,没接话。


    他知道赵北说得对,可他就是忍不住高兴。


    就在这时,张大彪带着几个后勤部的参谋,


    他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纸,手抖得跟得了帕金森一样。


    “旅长!政委!”


    张大彪的嗓子都喊劈了,脸上是一种混杂着惊骇和狂喜的古怪表情。


    “清……清点出来了!缴获……缴获物资的初步清单!”


    他把那沓纸拍在旁边一张落满灰尘的工作台上。


    “您二位……自己看吧。”


    李云龙不耐烦地把机枪往旁边一放,走过去拿起清单。


    他只看了一眼,眼珠子就直了。


    旁边的几个营长也凑了过来,脑袋挤在一起。


    然后,整个车间里,响起了一阵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清单上的字,他们都认识。


    可连在一起,他们就感觉自己像在做梦。


    “缴获日造三八式步枪,三万七千二百余支……”


    “九二式重机枪,八百六十四挺……”


    “‘屠夫’……哦不,仿制MG42通用机枪,全新,三百一十挺……”


    “各口径迫击炮、步兵炮、山炮,合计一百七十二门……”


    “各类子弹,初步统计,约一千二百万发……”


    “炮弹,三十万发……”


    一个营长念着念着,声音就没了,他使劲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了。


    这还没完。


    “日军第一军军用仓库,白面,二十万袋。各类罐头,五十万箱……”


    “城内七大布行,棉布,一百万匹……”


    “山西银行地下金库,黄金,四万盎司。银元,三百二十万块……”


    “还有药品,煤炭,钢材,各种原材料……堆得跟山一样!”


    “……”


    当清单念完,整个车间,死一般的寂静。


    李云龙拿着那份清单,手抖得比张大彪还厉害。


    他感觉自己不是拿了一份清单,而是拿了一座金山。


    “他娘的……”


    李云龙的嘴唇哆嗦着,憋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冈村宁次这是给咱们当了半辈子的运输大队长啊!”


    “哈哈哈哈!”


    他猛地仰天狂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发了!咱们的祖坟冒青烟了!”


    ……


    狂喜过后,是冷静的规划。


    赵北召集了兵工厂以刘万手为首的所有技术人员,在办公室里开了一个短会。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兵工厂自己绘制的武器结构图,上面有不少用红笔标注的难题。


    刘万手正指着一张迫击炮的图纸,一脸愁容。


    “总工,您看,咱们仿制的八二迫击炮,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和精度都不稳定。


    我们怀疑是炮管的材质和加工工艺有问题,可试了上百次,还是没找到原因。”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也补充道:


    “还有咱们的无烟火药,总是炸膛,威力也不够,配方我们调整了无数遍,就是不行。”


    办公室里,气氛有些沉重。


    这些都是困扰他们多年的老问题。


    赵北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等他们都说完了,赵北才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几张新的图纸。


    图纸是手绘的,用的是最普通的铅笔,但上面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数据,都清晰得不可思议。


    “刘总工,你看看这个。”


    赵北把一张图纸推了过去。


    刘万手疑惑地接过来,低头一看,愣住了。


    那是一张优化后的迫击炮底座设计图。


    “你们的方向错了。”


    赵北的声音很平静。


    “问题不在炮管,在底座。你们的底座缓冲设计不合理,


    导致每一次发射,炮身的震动都过大,自然影响精度。”


    赵北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改动。


    “这里,增加一个复合缓冲弹簧组,结构很简单,用我们现有的材料就能做。”


    刘万手的眼睛,瞬间瞪圆了。


    他看着图纸上那个简单到近乎巧妙的设计,脑子里“嗡”的一声。


    对啊!


    怎么就没想到呢!


    赵北又拿出另一张纸,上面写着一个化学分子式。


    “至于火药,”


    他把纸递给那个年轻的技术员。


    “你们的硝化棉纯度不够,在配方里,加入百分之零点五的二苯胺作为稳定剂,再试试。”


    那个年轻技术员看着那个陌生的化学名词,整个人都傻了。


    办公室里,所有技术员都围了过来,他们看着那几张薄薄的纸,


    眼神从疑惑,到震惊,最后,变成了狂热的崇拜。


    刘万手的手在抖,他看着赵北,嘴唇哆嗦着,


    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最后,他对着赵北,深深地,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