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给足面子

作品:《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林家长辈点头同意后,林向安才着手准备去说服王氏一族。


    这事表面是两族共祭,看似对等,其实暗流涌动。


    只要他林向安在,王家人心里多少都会觉得压了一头。


    既然是做给全县百姓看的场面,那王氏的脸面,就必须给足。


    于是,他先备下十石粮,作为“香火钱”打算捐赠给王氏一族。


    而给王老爷子和村长王长田的礼物,规格一模一样:


    一方顶级端砚,一支老山参。


    端砚本是士人身份的象征。


    这是一份极其聪明且意味深长的礼物,给足了对方尊重。


    至于其他几位族老,他也没怠慢,备的是上好的杭州绸缎和精装茶叶。


    一切安排妥当,大概申正时分,林向安与王四顺带着镖局护卫,两车礼品,赶往王家坞。


    与此同时,会祭所需的祭品与人手,让其他人紧锣密鼓准备着。


    县里官府、乡绅地主、同窗旧识,都得发送帖子。


    王家这边,老爷子本带人去镇上想见林向安,却扑了个空。


    心中既替他高兴,又难免为自家落差叹息。


    有人酸言冷语,说林向安飞黄腾达,怕是早忘了王家。


    话音未落,就被王老爷子就气氛地怼了回去。


    可一肚子闷气,终究还是压在心头。


    正在这时,外头忽有人急急跑来,高喊:


    “老爷子,快去村口!林举人带着一队人马正往村子来了!”


    消息一传开,地里干活的人立刻放下农具,快步往村口聚去。


    还没等林向安到,王家坞的村口已经站满了人。


    王老爷子心头的郁气,瞬间一扫而空,脚下生风,快步奔了过去。


    恰逢林向安下马,正与王长田寒暄。


    王老爷子快步迎上前来,脸上写满了激动,连胡须都止不住颤抖。


    “安儿!”他忍不住喊出口,声音里又惊又喜,还带着几分哽咽。


    林向安忙迎上去,双手紧紧扶住他,朗声一笑:“爷,孙儿回来迟了,还请您莫怪。”


    这一句“莫怪”,亲热又真切,说得在场王家人心头都暖烘烘的。


    王长田在旁边忍不住笑道:


    “永福叔,快瞧瞧,林举人如今是咱们县里的大人物,可一点儿架子都没摆!”


    村口乡亲们立刻窃窃私语:


    “果然没忘本啊!”


    “啧啧,这么大的场面,还想着王家,真是有情有义!”


    “有这样的姻亲,王家可是有福分了!”


    先前说过风凉话的几个人,此刻一个个低着头,脸上火辣辣的。


    王老爷子眼角泛红,那点郁气早已化成满腔的骄傲。


    他伸手死死抓住林向安的胳膊,声音颤抖却铿锵:


    “好,好啊!安儿没忘王家,我就知道,你小子是个有心有义的!”


    林向安笑着点头,扶着老爷子往回走,边走边低声嘱咐王和信:


    “一会儿,把几位族老和村长的礼品单独送去,再请村长把他们聚到一处,说我有要事相商。”


    王和信立刻会意,低声应下。


    众人簇拥之下,林向安扶着王老爷子往村里走。


    两辆马车满载礼物跟在后头,惹得周围乡亲个个眼热。


    王和信走在后面。


    村里人都认得他,可如今见到时,不少人差点没敢相认。


    这小子整个人都变了模样,穿得体面,举止稳重,活脱脱像个大户人家的少爷。


    毕竟,作为举人的兄弟,他和林远一律身着上好的棉布长衫,看着气度不凡。


    跟在林向安身边,没人把他俩当成书童。


    书童是短打扮相,人家一看衣服心里就有数。


    就算真有人误会,林向安也总会主动解释。


    于是连带着,王和信、林远也都被人另眼相看。


    人家知道林向安带着两个兄弟出来的,就连连赞叹他们兄友弟恭,家里和气。


    说是这样的家族最有前途。


    他和林远,也就跟在林向安身边,越来越自在。


    围观乡亲们面上皆是羡慕,年轻人更是盯着王和信,暗暗生出羡慕啊!


    王和信虽比从前沉稳许多,但到底是一起长大的伙伴。


    加上“跟着林举人去过京城”的传闻,更让人心生好奇,不少人都忍不住想拉着他打听外头的见闻。


    “和信,你们在京城可真见识了大世面,说来听听啊!”


    “是啊是啊,听说那边城门高得吓人,真有那么夸张?”


    王和信被一群人团团围着,却只能笑着连连摆手:


    “我这还有事要忙,等闲下来了再跟你们慢慢说。”


    说罢,便快步走开去办差。


    大家只能遗憾。


    哎,谁让人家有个好兄弟呢!


    喜欢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请大家收藏:()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