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万两,一药难求
作品:《凤权谋:重生太后她飒爆了》 翊坤宫的赏赐,在第二天清晨,便以一种极为低调的方式,送到了定国公府苏云绮的私库。
没有浩浩荡荡的仪仗,只有几辆不起眼的、拉着木炭的马车。
当苏云绮和凌霄一同打开那些装木炭的箱子时,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凌霄,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箱子里没有木炭,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金条和金元宝。
足足五大箱。
“这是一万两黄金。”凌霄的声音有些干涩,“淑妃娘娘,真是好大的手笔。”
当初约定的诊金是五千两,淑妃直接给了一万两。
这不仅是支付诊金,更是在表达她的感激、她的诚意,以及她要将苏云绮牢牢绑在自己船上的决心。
苏云绮看着满箱的金光,心中却异常平静。
她知道,这些黄金,只是“麒麟丸”价值的冰山一角。它真正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正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整个京城的权贵阶层,已经为这颗看不见的药丸,彻底疯狂了。
“小姐,这是今日递到府上的拜帖,足有上百份!”丫鬟听琴抱着厚厚一摞名帖,满脸愁容,“还有守在门口不肯走的各府管家,都说见不到您绝不离开。”
云裳阁那边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凌霄苦笑道:“现在,一张能进入云裳阁三楼的‘云月卡’,在黑市上已经被炒到了一千两银子一张!就这,还有价无市!那些贵妇们,简直是疯了!”
面对这泼天的富贵和近乎失控的局面,苏云绮却异常冷静。
她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乱了阵脚。
“麒麟丸”的价值,在于它的“稀缺”和“神秘”。一旦泛滥,不仅会失去价值,更会引来杀身之祸。
她当即对凌霄下达了指令。
“对外宣称,我为淑妃娘娘调理身体,已耗尽心血,元气大伤,需闭门静养三月,任何人不得打扰。”
“所有上门求药者,一概回绝。只说此药炼制,需天时地利人和,药材更是百年难遇,机缘未到,强求不得。”
“同时,放出风声,云裳阁将从所有‘牡丹会员’中,每年遴选三位‘品行端庄、福泽深厚’的夫人,由我亲自为其‘祈福调理’。”
苏云绮的这几条指令,堪称绝妙。
第一条,以退为进,完美地避开了风头。
第二条,将麒麟丸的稀有性,提升到了“看天意、看缘分”的玄学高度,让人无话可说。
第三条,则更是点睛之笔。它没有把门彻底关死,而是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充满诱惑的希望。每年只选三人!这让麒麟丸的价值瞬间被推向了顶峰。而“品行端庄、福泽深厚”这个模糊的标准,则将最终的解释权,牢牢地握在了她自己手中。
她要选谁,谁就有资格。她不想选谁,谁就“缘分未到”。
一场足以让她粉身碎骨的狂热浪潮,就这么被她轻描淡写地化解,并转化为了巩固云裳阁地位、筛选核心客户的绝佳手段。
一时间,“麒麟丸”在京城,成了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踪的传说。
一药难求,其价,堪比黄金万两。
苏云绮“闭门谢客”和“每年三席”的消息一出,非但没有浇灭贵妇们的热情,反而像是在烈火上浇了一勺热油。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麒麟丸越是难求,它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就越是被无限拔高。
为了能成为那幸运的三分之一,京城的贵妇圈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
首先,是为了争夺“牡丹会员”的资格。
云裳阁的门槛几乎被踏破。无数贵妇为了尽快累计消费到一千两,开始疯狂地购买纯露和香皂,甚至不惜买来送给亲朋好友,只为凑足消费额。
云裳阁的流水,在短短半个月内,翻了整整三倍。
其次,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品行端庄、福泽深厚”。
一时间,京城风气大变。
平日里飞扬跋扈的夫人们,出门都变得和颜悦色。热衷于攀比斗富的,也开始布施斋饭、捐建寺庙,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拼命为自己积攒“福报”和好名声。
甚至连夫妻关系都和谐了不少。为了不落下“善妒”的名声,许多夫人对自己丈夫纳妾之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能给自己换来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名声。
这一切,都只为了能入苏云绮的“法眼”。
苏云绮,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女,以一己之力,用一颗看不见的药丸,竟在无形中“净化”了整个京城上流社会的风气。
这等对人心的精准操控,让暗中观察的凌霄和萧绝,都感到不寒而栗。
凌霄在密室中,对着苏云绮深深一拜:“云绮,我凌霄自诩为商场奇才,今日方知,在你面前,我不过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你的手段,已非‘术’,而是‘道’了。”
而萧绝,则在自己的质子府中,听着手下的汇报,将一杯酒饮尽,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容。
“好一个苏云绮。”他自言自语,“她卖的哪里是药,她卖的是希望,是等级,是人心。这个女人,若生为男儿,这天下,怕是没我什么事了。”
苏云绮的“饥饿营销”,将人性的欲望、攀比、和侥幸心理,玩弄于股掌之间。
她稳坐钓鱼台,冷眼看着所有人为她疯狂,而她自己,则牢牢地掌握着最终的裁判权。
这每年三席的名额,给谁,何时给,都将成为她未来在朝堂和后宫之间纵横捭阖的、最有力的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