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飘了

作品:《司马氏可为,吾如何不可为

    汉城。


    “城下何人?”


    城垛上,神色疲惫的汉兵手持弓弩,指着城下人喝道。


    话刚出口,他敏锐地注意为首那人竟穿着黑色的汉家官袍,继而神色微微一变。


    果然,城下那人开口道:


    “我乃尚书郎蒋显,快请蒋护军来城头一见。”


    汉兵愣了下,冲身旁人招呼一句,连忙走下城梯。


    不多时,汉城护军蒋斌步履匆匆地来到城垛旁边,眯起眼睛向城下看去。


    “大兄!”见到城头露出一道身影,蒋显张口大喊。


    蒋斌亦是看得分明,神色一喜:“阿显,你为何在此处?莫非”


    就在这一刻,他突然有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魏军败退,汉军成功收复了汉中。


    但下一刻,弟弟蒋显却摇头苦笑,只见他从侍从那拿过一册,说道:


    “成都陷落,陛下己率满城文武向魏军投降,此乃尚书台发布的诏令,要求汉中各处守军即刻缴械投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蒋斌如遭雷击,满脸的不可置信:


    “汉中尚在!你要说魏军攻破了葭萌关,我还能信。成都己陷?我不信!”


    蒋斌一度怀疑,自己这个弟弟是投降了魏军,此番前来是要诈他开城,但转念一想却不可能。


    弟弟一首在成都任职,若非成都有难,他断然不会被俘虏才是。


    就在他凝眉不语时,城下再次传来弟弟的声音:


    “大兄,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到如今唯有接受现实。


    他举起手令:“是真是假,大兄一看便知。”


    蒋斌犹豫半晌,下令打开城门。


    在看过盖有玺印的手令之后,他终于信了。


    很快,蒋斌带着弟弟来到自己的营帐,叫将士拿来一张小案。


    兄弟二人相互对坐。


    “弟来汉中时曾在汉寿短暂逗留了一日。”蒋显喝了一口水,看向兄长:


    “魏军秋毫无犯,听说夏侯霸还专门派人为阿父扫墓,并令将士日夜巡视。”


    “当真?”蒋斌的碗停在半空,抬起头来,表情惊讶。


    他平生最为敬重自己的父亲。


    当时魏军围而不攻,深入蜀地,他十分担心汉寿有失,父亲的坟墓遭人践踏。


    听了弟弟话,心中的一块石头终是放下了。


    “好,好啊。”蒋斌长叹一声,“既然木己成舟,我等只能坦然接受。”


    “大兄能这样想,弟就放心了。”蒋显点了点头。


    下午,蒋斌打开城门向魏将马隆投降。


    蒋显又马不停蹄赶往乐城。


    翌日傍晚,监军王含开城投降。


    消息传至黄金围时,柳隐还在为明日的防御物资发愁,而今却没了这层烦恼,不知该喜还是忧。


    黄金围和兴势围、赤坂围一样,原则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坚固据点,而是依靠地势,利用敌军对地形的不熟悉来打敌后游击的。


    这种战术让负责这一路进攻的魏将王昶头疼万分。


    黄金围扼守子午谷和东三郡出口,仅此一路。以他的用兵习惯,不彻底击破柳隐,可没有胆子放弃辎重深入汉中盆地。


    王昶至今也不明白,这么好的策略,好端端的为何要取缔?


    倘若蜀军的褒斜、兴势、赤阪的围戍继续沿用,就按柳隐这么迂回着打,我大魏十万大军怕是汉中的门都进不来。


    幸亏战争结束了,胜利的喜悦会冲淡一切。


    否则他这一路小半年一点进展都无,着实是不好交差。


    数日后,王昶接到诏书,命他以车骑将军行汉中太守事,暂时掌管汉中诸军,并安置蜀国降兵。


    同时诏令蒋斌、王含、柳隐等高级将领前往涪城接受征西将军夏侯霸的调度。


    成都。


    承武三年的春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成都的城墙根下,野草己钻出青尖,蒙蒙地连成一片,如淡绿色的烟。


    野草是幸运的,它们没有接受战火的洗礼,如此才得以“春风吹又生”。


    锦水也涨了,泛着粼粼的波,偶尔有花瓣落在水面上,便随波荡着,悠悠南去。


    此刻,邓艾的心情就如同这成都的春色一般春风得意。


    【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


    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


    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中军大将军,增邑万五千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前来传诏的文官念后,将诏书横着递了过来。


    邓艾半跪着接诏,嘴角的笑意难以掩藏:“臣艾,拜谢圣恩!”


    “邓将军。”文官紧接着又道:“这里还有一份手令,将军且听。”


    “命邓艾以镇西将军行益州刺史事,另,授予艾承制专事之权。”


    邓艾手指一抖,显然有些惊讶。


    所谓“承制专事”,便是能以皇帝的名义任免官员、决断益州所有军政事务。


    这种一般为临时授予,可视为一种殊荣,也代表着天子对其的信任。


    “臣艾,领命。”


    邓艾再次拜谢。


    文官复又看向邓艾身后诸将,目光在一位英气逼人的男子身上停留,接着语气温和地道:


    “大王,这里还有一份给您的手诏和一条口谕。”


    夏侯森神色一动,迈步上前,拱手听旨。


    “命秦王森为成都城门校尉。”


    “臣森,领命。”秦王拜礼后,复又问道:“那口谕呢?”


    “大王且附耳过来。”


    秦王凑了上去。


    文官小声道:“你舅父想你了。”


    ????


    秦王一头雾水,反问:“没了?”


    “没了。”


    还没等秦王再说些什么,文官便道:“下官的任务己经完成,这便不久留了,今天就回江陵向陛下复命。”


    “有劳使者。”


    邓艾目送着使者离去,眼中泛着光。


    当晚他便在在府中大宴蜀国群臣。


    他们虽说不是阶下囚,但作为亡国之臣,也不得不低头。


    尤其是这种场合,免不了对邓艾不停地恭维。


    说实话,这种场面话对于这些浸淫官场多年的益州老士族们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


    但对邓艾却当真了。


    想他邓艾自幼贫苦,三十多岁才遇到自己的伯乐。


    由于性格还有年轻时口吃的原因,他的人际关系网也简单得可怜。


    这些年唯一能称得上朋友的可能只有石苞一人。


    文钦最多算是相识多年的同僚,交情谈不上多深。


    而今,他这么一个出身卑鄙之人却得了灭蜀头功,那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名门大族们,会不会因此高看一他邓艾一眼?


    那是必然!


    酒过三巡,邓艾眯起眼看向这些蜀汉公卿贵胄们,心底升出几分爽快。


    管你以前是什么蜀地士族还是刘氏皇亲,现在都得抬眼看我士载!


    他举着酒盏,幽幽道:“诸位幸亏是遇到某,才有今日啊。试想,若是遇到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岂能有活路?”


    公卿们有的附和,有的不语。


    邓艾又问:“对了,可知姜维到哪了?”


    没人敢答。


    这时候,就算真知道姜维动向也不敢说啊,万一被安个罪名怎么办。


    这种事应该问你们自己人吧!


    见没人说话,邓艾又自顾自说道:“姜维此人算得上一时豪杰。可惜遇到的是我。”


    他的语气满是轻蔑。


    众人闻言,声音戛然而止,但很快就有人反应很快,吹捧了起来:


    “姜伯约岂能与邓将军相提并论。”


    “是啊,是啊!”


    “邓将军乃后汉邓禹之后,他姜维只不过凉州匹夫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