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村里孩子要读书
作品:《杂货铺通古今,时间流速快十倍》 经他这么一提醒,陆谦和李宏再凝神细看,果然发现了差异。
那布料的纹理确实细腻均匀得不像话,而那米粒的品相,颗粒更匀,颜色更净。
陆钰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目光锐利地看着陆谦:
“我让京城里最好的布商和粮商看过,没人认得那布料的织造手法,也没人见过这般匀净的米。更别提,她是以一文钱的价钱卖给村民,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你就没想过问问她,她铺子里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吗?”
江灵卖这些自然也不是为了挣钱,本来只是想找个由头,让大家心里好受些。
结果自己关上铺子算了算,发现自己还赚了。
毕竟这里的一文钱,就算品相差的,在古董店都能卖几百块呢。
陆谦沉默了。
他岂会不知道杂货铺的异常?
江灵每次关门后就没有再出去过,可铺子里的东西就好像用不完。
从胭脂水粉到粮油米面,每一样都取之不尽。
她每次说进货,却从没人见过她出去采购。
他也好奇过,但每次话到嘴边,都被他咽了回去。
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对江灵的感情早已超越普通朋友。
他敬佩她的聪慧,感动她的善良,还有那份与众不同的通透。
渐渐地,自己对她的感情,早已没了最初的试探与利用。
甚至愧疚自己一开始是带着隐藏身份的目的接近她。
如今尚且没向她袒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若是再刻意打听她的秘密,他怕连这点朋友的情分都保不住。
陆钰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轻叹一声,自古少年难过情关。
他语气放缓了些:“我知道你对她有好感,不愿伤了情分。你要明白,在我派人买下这些布匹和米的那一刻,就已经探听到,另有一份同样的东西,已经被快马加鞭送往东宫了!如果你不做打算,东宫那边就会做打算。”
陆谦的心猛地一沉。
忽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入内禀报:
“殿下!王爷!刚收到消息,太子殿下……出宫了!车驾正朝着平安县方向而来!”
————
江灵和小然吃完午饭,收拾好碗筷。
太阳已经隐在云层里了,有风吹进来凉丝丝的。
铺子里静悄悄,连路过的村民都少了。
这个点大家都回家午睡去了。
江灵靠在柜台后打了个哈欠,连日忙碌下来,难得有这般清闲。
见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客人上门,江灵便上二楼,小睡了半个时辰。
等她醒来,阳光已经西斜了些,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她伸了个懒腰,走到门口一看,几个村民正蹲在巷口晒太阳,手里攥着旱烟袋,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江灵不想浪费这秋日的好时光。
她起身走到仓库,和小然一起将两张轻便的桌椅搬到了铺子门口的空地上。
又从货架上拿了几样点心。有一些现烤的小蛋糕、酥脆的饼干,还有一些耐放的果脯,整齐地码放在几个大盘子里。
接着又烧了一大壶开水,泡上醇香的红茶,顿时茶香四溢。
“大伙过来歇歇脚,吃点东西暖暖身子!”
“诶!”人群里不知是谁高兴地应了一声。
不一会儿,几个刚聚在一起聊天的村民,便笑呵呵地聚拢了过来。
赵大爷率先拿起一块酥饼掰了半块塞进嘴里,
“嗯!这饼真酥,比镇上买的还好吃!”
张婶也笑着凑过来,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可不是嘛!江姑娘这儿总有些新鲜吃食。我家那丫头早上还念叨,说上次吃的那个蛋黄派好吃呢!”
“哎呦,江姑娘,你这点心是哪儿买的?又香又甜,真好吃!”
“这茶也香,喝着浑身都暖和了!”
“还是江姑娘这儿舒服啊!”
大家围坐在桌旁,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喝着热茶,吃着从未尝过的精致点心,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家常。
张婶说家里的白菜已经腌了两缸,够吃整个冬天;
李婶说年纪大了,给儿子织的毛衣太小了,得拆了重织;
赵大叔则炫耀自家攒的柴火够烧到开春。
江灵坐在一旁听着,偶尔插两句话,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连空气都透着股安逸的味道。
几个在旁边玩闹的小孩子也围了过来,江灵给他们每人塞了两包饼干,让他们到别处去吃。
铺子外面的桌椅不够,再说,他们也不喜欢跟大人待在一起。
毕竟没有共同话题。
不知不觉,日头西斜,到了申时。
傅诚泽准时出现在铺子门口,按照约定来给小然上课。
他依旧戴着那副眼镜,镜腿上的棉绳换了根浅灰色的,更结实些;身形清瘦,却显得格外精神。
布包里鼓鼓囊囊的,想来是装着课本和笔墨。
“傅先生来啦!”
小然眼尖,立刻从凳子上跳起来,跑去铺子里把之前江灵买的文房四宝拿出来。
他们单开了一张小桌子,在铺子门口的另一边。
村民们见要上课,出于对读书人的尊重,他们说话的声音都小了。
“小然这孩子,越来越有读书人的样子了。”
“傅先生教得好,江姑娘也心善,给孩子找这么好的先生。”
“可不是嘛,江姑娘还自掏腰包给小然找先生,天底下还有哪个主顾能这么善心。”
“赵勇家那小子在镇上粮铺当伙计,天不亮就得起来扛粮,主家还总扣工钱,人都瘦得脱了形。”
“个人有个人的命,谁让他没小然命好。”
不远处,几个跟小然年纪相仿的男孩也站着,眼巴巴往这边瞅,眼神里满是羡慕。
江灵看了一眼小然,又认真思考了村民们的对话。
觉得要做点什么了,不然小然一家,怕是要成为村里的众矢之的了。
正思考着,小然走了过来,指了指那边站着的几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孩子,犹豫着说道:
“江姐姐,能不能让他们也过来一起听课。他们也想读书识字,他们只站在一旁听课,不会多问的。”
江灵愣了一下,思考了这个事情的可行性。
看了一眼那群孩子,又看了一眼留下来喝茶的大人。
原来那五个男孩基本上都出自这几家,或者是跟这几家有亲的。
江灵还有什么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