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改装马车
作品:《杂货铺通古今,时间流速快十倍》 江灵推开木门,门外的空气又冷了几度。
如今地里没活,家家户户都开始储备过冬的物资,一天最多只吃两顿。
其余时间,便三三两两结伴进山,捡点过冬的柴火顺便挖点野菜。
有条件的,还可以去更深的林子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打点野味改善伙食,也好攒下几张皮子御寒。
门外卖菜的村民也越来越少,瓜菜也从最初的多种多样,变成了单一的两三样。
“江姑娘早啊!” 最前头的赵大叔抬头打招呼。
“江姑娘早!”
“今天天气越来越冷了,江姑娘可要多添件衣服。”
江灵笑着回应:“大家早啊。”
周围的村民在等待卖菜的间隙,闲聊一些家常。
有的说早上去后山挖了半筐荠菜,焯水晒干能对付几天;
有的说家里汉子昨天运气好,套着只肥兔子,晚上能给娃们改善伙食;
还有的叹着气,说今年北方逃荒的人多,官府虽在城门口施粥,可看着还是揪心。
江灵听着,偶尔点头应两句。
回到柜台后,江灵先拆开了桌上那封贴着火漆的信,是赵景行从京城寄来的。
信纸是细腻的宣纸,字迹刚劲有力。
“江姑娘亲启:蒙姑娘赠药与手册,景行方能脱险,此恩铭记于心。今伤势已稳,高热退去,伤口渐愈,御医亦赞姑娘药物神效,姑娘可放宽心。拐卖案主犯已擒,后续事宜有下属打理,景行可安心养伤。待痊愈之日,必往吉水村拜谢。”
看到赵景行脱离生命危险,江灵悬了许久的心才算落定。
如果赵景行还没醒,或者伤口恶化,她会立即带上所有工具,赶往京城
她找了张纸,提笔回了信,让他安心养伤,别劳心查案。
写完后,她又收拾出一些适合伤后恢复的营养品,以及一些耐存放、又能让人心情好些的零嘴吃食,仔细打包好,托驿卒一并寄往京城。
忙完这些,江灵终于有空琢磨那辆新买的马车。
上次从平安县回来,不过一个时辰的路,她被颠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这时代没有减震,只能自己动手改造。
昨天她特意量了马车的轮轴尺寸,回现代那边的实体店买了两个橡胶轮胎,又带了些弹簧和五金零件。
她叫来了小然,又让小然去把他爹赵寅和弟弟小启都喊来帮忙。
赵寅听说江姑娘要改装马车,自然义不容辞。
路过的村民见了,也有几个热心的凑过来:“江姑娘,这是要给马车弄啥?俺们搭把手!”
“麻烦大伙了!” 江灵笑着道谢,指挥着众人先把马车抬到铺子里宽敞的地方。
赵寅之前看过镖车队伍是如何改装镖车,江灵跟他稍微一说,他就明白了。
他先帮着把旧木轮卸下来,露出光秃秃的轮轴;
小然和村民们合力抬着橡胶轮胎,小心翼翼往轮轴上套,轮胎比木轮宽不少,套进去时得使劲往里推;
小启年纪小,帮不上重活,就蹲在旁边递螺丝和扳手,眼睛却始终好奇地盯着轮胎:
“江姐姐,这黑乎乎的东西软乎乎的,真能当轮子用?”
“这叫轮胎,相当于给轮子穿了一套绵软的衣服,走在路上能稳当些。” 江灵解释。
村民们围着看新鲜,有人伸手摸了摸轮胎,惊讶道:
“这物件真稀奇,摸着又软又有劲儿,比木头轮子看着强多了!”
两个轮子装好后,赵寅又指挥着在车厢底部加装弹簧。
先把车架拆下来,再把弹簧固定在支架和车厢之间,每装一个,都要让小然坐上去试颠,调整弹簧的松紧。
赵大叔在旁边看,时不时帮着扶稳支架,嘴里念叨:“这么装着,走坑洼路的时候,车厢就不会直接撞在车架上了,是个好法子!”
忙到日头偏午,改装才算彻底完成。
江灵迫不及待地让大家把车厢重新装好,亲自坐上去试了试。
小然驾着马,在村口的土路上来回跑了一小段。
之前走一步颠三下的感觉没了,哪怕压过石子路,也只是轻微的晃动,座椅上的软垫都没怎么移位。
“真不一样了!” 小然兴奋地驾着马车,
“之前坐牛车,走这段路能颠得我五脏六腑都跟着翻腾,现在一点都不晃!”
江灵坐在车里静静感受着,之前那种硬碰硬的剧烈颠簸感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和了许多的晃动。
虽然跟自己想象的还有点差距,不过江灵已经很满意了。
这下再去镇上,终于不用遭颠簸的罪了。
小启跃跃欲试的想上车体验,却被赵寅拦住。
这是江姑娘的马车,自然容不得他们乱动。
江灵看出他的心思,马车逛了一圈她就下车了。
“小启也上去试试。赵大哥也试试,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赵寅和小启一听,顿时笑逐颜开,连忙点头:“好,我们这就试试。”
“哥,我来了。”
帮忙的村民也轮流上去坐了一下。不过都没敢往车厢里坐,怕弄脏了。
江灵对着众人笑道:“多谢大伙帮忙,以后马车闲着时,如果各位要用马车,可以来找我或者找小然借。”
“不用不用!”
“能帮上忙就好!”
村民们连忙摆手,他们能有什么机会用马车,一身泥泞,别弄脏了这豪华的马车。
平日里出门,有个牛车就足够了。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他们这一身装扮,坐上这么豪华的马车也不像样子。
这般豪华的马车,合该是江姑娘这样的人才相配的。
说着,各自扛起自己的家伙,笑着告辞了。
等人群渐渐散开,江灵才注意到,人群外围还站着一个人没有立刻离开。
小然眼尖,已经欢喜地跑了过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先生!您刚才也来帮忙了吗?”
江灵循声望去,只见傅诚泽站在那里。
他鼻梁上已经架上了那副银边眼镜,镜片在阳光下反射出淡淡的彩色。
两根镜腿末端还细心地系了绳,绕过耳朵挂在颈后,以防掉落。
他整个人因此显得更加斯文清俊,眼神也变得格外清晰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