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老干部的认可

作品:《四合院:三位绝色奶娘带我飞!

    周六的JFJ总医院,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息。


    自从周明远来过一次,这层楼的空气里,就隐隐浮动起一种不同寻常的期盼。


    他手法奇特,针药并用,偏偏让一些老同志的病痛有了显著的缓解。


    那些惯常慢慢养病的老同志,却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向值班的医生和换药的护士反复打听,得到的答案却总让人失落:“周医生啊?他不是咱们院的常驻大夫,听说只在周六才过来。”


    在一种混合着希望与焦灼的等待情绪中,一身军装的周明远走进了医院。


    舒曼见到他,眼睛顿时亮了,几乎是小跑的迎了上来:“周医生!你可算来了!”


    她压低声音,语气急切,“你要是再不来,办公室的门槛都要被老同志们踏平了!天天有人来问,那位扎针的什么时候来?那王老脾气最大,昨天绷着个脸说,再见不到你,就去找院长要人了!”


    周明远微微点了点头:“嗯,他们这几天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反复?”


    “好!好得很呢!”舒曼语速飞快,“恢复的比预期好,指标有所改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哎,就是因为效果好,他们才希望你天天来啊。尤其是王老和李老,简直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天天早上都要问一遍。”


    周明远接过病历夹,一页页仔细翻阅着,目光扫过那些体温、血压、心率的记录。


    正在这时,门口响起了洪亮的声音:“诶,我说,那周医生到底什么时候来?”


    舒曼对着周明远眨了一下眼睛,一副你看是不是有人找你的意思,快步迎了过去:“王老,来了来了,周医生正在看你们的病历呢!”


    王老这才转怒为喜,转头盯着周明远道:“好小子,真有两把刷子,快来给我看看。”


    周明远合上病历夹,沉稳回应道:“谢谢您的表扬。不过还是要按顺序从1号床开始,请您谅解。等会到您房间,我会仔细给您瞧的。”


    “你......”王老指着他,只差要发火。随即一想,人家说的也没错,只好作罢,“我等着你。”甩了甩手,拂袖而去。


    舒曼吐了下舌头:“周医生,你别怪。王老人很好,就是脾气大点。”


    “病人情绪不稳定,实属正常,走,我们去病房。”


    时间飞逝,辗转到了7号病房的门。


    躺在病床上的,正是那位脾气火爆的王老。


    一见周明远,原本因久病而显得有些烦躁晦暗的脸,瞬间像是被点亮了,声音洪亮却带着兴奋:“哎!可把你盼来了!”


    旁边陪着的老伴儿脸上堆满了笑容:“周医生,老头子天天念叨,说你那几针是真神,他这心慌、胸闷多少年没这么舒坦过了。”


    周明远仔细询问了这一周的饮食、睡眠、通便情况,又把了一下脉,然后取出针包。“今天继续给你针灸,等会再调整一下方子。”


    银针消毒,精准落下。


    王老闭着眼睛,一脸舒坦:“嗯,就是这种舒畅的感觉,胸口的大石头被搬开了一样。”


    就在他做完治疗,正在洗手时,病房走廊里响起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李副院长找了过来,脸上带着无奈又好笑的神情。


    “明远同志!你可算现身了!”李副院大发感慨,“你再不来,我办公室的桌子、我这把骨头,都要被那些老同志拆了!天天‘审问’我,到底把你藏哪儿去了?”


    周明远转过身,依旧是那副平静的样子:“李副院长,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李副院长连连摆手,脸上是真诚的赞赏,“你来了就好,来了就是帮我们解决大麻烦了!你继续忙你的!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科室的说!”


    他又鼓励了几句,才放心地离开。


    忙碌了一整天,下班去了秦副院长的家。


    开门的江姨热情无比,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小远来啦!快进来坐。”


    手脚麻利地沏上一杯热茶,茶叶的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小远啊,上次文杰那事,真是多亏了你”江姨的语气充满了感激,“那小子要是被当做‘投机倒把’的典型,别说工作了,这辈子都得背上个污点!”


    抱着孩子的陈彩云更是感动:“明远,谢谢你,不然文杰可要遭罪了。”


    “江姨,嫂子,举手之劳,千万别放在心上。以后家里有什么事,您和我直说。”


    正说着,秦副院长从里屋出来了。“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走,书房里说。”


    周明远没过多寒暄,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纸文件袋,双手递了过去。


    “院长,我今天来,确实有件重要的事想请您把关。”周明远的神情变得严肃而认真,“这是一份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几种常见病症的初步研究手稿和理论阐述,您先看看。”


    秦和安有些疑惑地接过文件袋,抽出里面的手稿。


    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很快,他的表情就变了。扶了扶眼镜,身体坐直,目光变得专注而锐利。


    过了许久,秦副院长才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无法掩饰的惊喜:“好!好啊!小远!这是谁的手笔?见解独到,思路清晰,非常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这种单个病症系统化、理论化的结合治疗,比我们医院目前的研究还要深入!”


    周明远看到如此反应,心中大定,解释道:“秦院长,这份手稿的作者是丁如山教授。”


    “丁如山?”秦副院长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沉吟一会,想了起来,“是不是那位留过学,后来被停了课的?”


    “对。就是他。”周明远点点头,“她女儿在轧钢厂医务室,也是我在医学院卫生干部进修班的同学。我的一个要好朋友就是丁如山教授的女婿。这份手稿凝结了他多年的心血。他认为未来的医学发展,必然会走一条博采众长、中西互补的道路。”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秦副院长摸着那份手稿,赞叹不已,“身在困境,仍不忘医者本心,潜心钻研。”


    周明远凝重的说道:“院长,这项研究需要得到权威的认可和支持,才有可能进行更深入的临床验证和理论完善,最终造福社会。我冒昧地问问,您能推荐给相关的学术期刊吗?”


    顿了顿,声音更加诚恳:“更重要的是,像他这样学识渊博的教授,不应该继续闲置。我希望这份研究,能够让丁教授重新获得认可,得到一个专职研究的岗位。”


    书房里再次陷入沉默。


    这可不仅仅是一份学术手稿,更是一个关于人才、关于如何对待过去的历史的复杂命题。


    而这份手稿的价值和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让他无法轻易做出决定,却又怦然心动。


    “诶,你先回去,我找老江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