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嘴巴都养刁了
作品:《四合院:三位绝色奶娘带我飞!》 吃完饭,周明远问起家里人有什么想法,房子如何装修。
二娘柳疏桐就说还是想要个书房,周明远补充了一句,等装修完去买个书桌和书柜。
大娘秦红英只说家里东西多,是不是要弄个储藏室。秦淮如、巧儿就没啥想法了,说全听他的。
周明远拿出纸笔写写画画,把四间房子的格局、尺寸标注得明明白白。特别是每间睡房单独加一个厕所、洗浴间做了着重安排。
差点忘了,还要拉电入户,这煤油灯真的过够了,下午还得去找街道办问问。
周明远把装修图纸给了二娘,让她周一跟装修工人对接,然后骑车去街道办找王淑梅问拉电的事。
等王淑梅把流程一介绍,周明远才知道这个拉电进户有多麻烦。
街道办开居住证明,然后身份审查你是工人/干部、个体户。单位开具担保书,到电业局填写《用电申请表》,缴纳线路建设费。
像周明远这种国营工厂家属区的,3个月的线路架设等待期。现在城市电力普及处于起步阶段,拉电入户遵循“先生产后生活”的计划经济原则,只能限量供应。
工人家庭限装10W灯泡2盏,月限8度电。干部家庭限装15W灯泡3盏+收音机,月限15度电。
不止是根据身份限量灯泡,还对应不同的收费单价。国营工厂0.12元、机关学校0.15元、普通居民0.22元、私营工商业0.35元
居民1度电成本相当于半斤多猪肉了,所以家庭用电成了这个时代真正的奢侈品。
都在温饱线上垂死挣扎,一天两顿都吃不饱,谁还有闲钱用电。天黑点一盏煤油灯,八点多就躺炕上睡了。
考虑再三,周明远今天不急着办了。等大娘入职以后,用她干部的身份申请,就能在三个睡房装上灯。周明远拿出一个布袋塞给王淑梅,说过阵子再来办。
王淑梅打开布袋,看到是一大爪香蕉和几斤羊肉,嘴巴张开定格好久一会,喜笑颜开地像个小媳妇。
又把周明远的胳膊拉在她饱满的怀里,娇嗔道:“小远,你隔三差五拿些新鲜玩意儿,把王姨我这嘴巴都养刁了,咯咯”。
周明远用胳膊蹭蹭了那圆润,一脸正经地道:“王姨,我养你”。
“噗嗤,好你个小子,占我便宜”。王淑梅松开他的胳膊,顺手就往他身上捶。
周明远弹腿就飞奔出了门。蹬着自行车,感觉浑身不得劲,就往供销社跑。
“小远,来了,快办公室坐,这回有好茶叶”。刚进门就遇上了李主任,周明远向站在柜台发呆的黄玉妍打了声招呼,随着李主任去了办公室。
“哟,云南的普洱”。
“那是,支边的朋友回来探亲给我带了半斤,特意留着给你呢”。
“李叔,那我可受宠若惊了”。李主任这话说得,肯定是内里有事啊。
“小远,我听你黄姐说,结婚成家啦?”
“嗯,是的”。
“咋还不吱一声,瞧不上你李叔呢”。
“李叔,这年月哪能操办酒席,能吃饱就不错了”。
“也是,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其实,两人心知肚明,都不是缺吃喝的主。李主任今儿个可是有些心思的。“小远,那侄媳妇有工作吗?”
“没呢,哪能找得到哦”。
这年代,要么读书毕业后被分配,要么在街道办登记等着安排。工作岗位与待业人员数量完全倒挂,到处都是年轻的“街溜子”。
工作指标是人人向往又无法得到的东西,哪怕是个临时工名额,都打破脑袋抢破头。
“小远,我这里就有一个机会”。
“是吗?李叔”。周明远一脸淡定,自己家里根本不愁那点收入。而且这李主任主动示好,估计事情不小。
看周明远神情镇定,李主任反倒有点急了:“小远,我这有一个售货员的缺,正式编,怎么样,有想法没?”
呵呵,售货员,确实诱惑人。这是“八大员”(售货员、炊事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炊事员、房管员)之一,等同于后世的公务员啊。
这些岗位在物资短缺年代,实际权力远大于表面职务,构成计划经济的神经末梢。这些角色虽职务不高,却掌握着关键资源分配权,
比如售货员掌握稀缺商品分配,炊事员能决定工人碗里油星多少。“嫁个八大员,一生不缺钱”的顺口溜,你就知道“八大员”是这个时代的婚恋市场香饽饽。
不止是这些隐形权利,待遇也高于普通工人。百货售货员48.5元,相当于一个二级工,驾驶员56元,汽油补贴+保养回扣,等同于一个三级工。
随着后续六七年凭票商品激增,售货员权力将达到顶峰。一直到四十年后取消票证制度,八大员体系实质瓦解。
五级大厨傻柱为什么不吃香?这就是个例。长相老气横秋,邋里邋遢,眼高于顶,一定要找一个像秦淮如一样年轻貌美,但又不能是农村的。
“这确实是个好机会,李叔,你就直说啥事,我怕没那个能耐。”
能问就是有想法,李主任就怕人家不按套路出牌。“这不入冬了吗,上面划拨物资定额少,我就想你门路多,能不能帮忙采购些计划外物资。”
“哦,具体需要什么?”
“白糖、红糖、盐......你能弄来啥我要啥”。
“主任,这就很宽泛了,你没个具体的量。弄少了,我心里有愧,多了,我怕弄不到”。
“这样说吧,小远,几百上千元金额的东西,只要是吃喝用得着都行”。
“哦,那就好办多了。这啥时候可以来上班呀?”
“哈哈,我以为你小子不动心呢。看你的,总之不要太久,我怕这指标放久了有人眼热哟”。
把事情说好,周明远提着茶叶出来找黄玉妍。
“哟,这是谁啊?稀客呢”。黄玉妍见他来了,就开始发酸,心里埋怨这么久了也不来找她。
“哎呀,今天口里没味,想去全聚德吃烤鸭,不知道有没有人能作陪”。
“呸,流氓,还要人作陪,等我一下”。扭着大腚去找李主任,要早退一会。
黄玉妍虽说是市领导家属,但两口子基本上少有交集。她家男人经常加班、应酬,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心情做饭吃饭。
别以为吃个烤鸭有多神奇。一是这时候消费代价大,二是看和谁一起吃。
全聚德公私合营后全部撤除包厢,堂食8.5元/只,除了现金,还要粮票1斤、肉票2斤(合计成本折算相当于16斤大米)。
不算票的成本,一只烤鸭能吃掉普通工人一个月四分之一的工资现金,你就说是不是约会神器,能让女孩子欣喜若狂。
现在彩礼10元就能娶一个媳妇,一顿饭就吃了,是不是让人觉得有分量。
黄玉妍就是这么想的,上次去东来顺涮羊肉,这次去全聚德吃烤鸭,证明自己在他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两人消灭一只烤鸭,撑得打饱嗝。把鸭骨架打包好,推着自行车默契地往城南二进小院走。
别小看了这鸭骨架,可是好东西。在黑市,用缝纫机票(价值3元)才能换半只鸭骨架,拿回去熬汤,那滋味能让人回味三天。
两人蹬着自行车,节奏越来越快。看得出都是心痒难耐,犹如暴风雨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