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棣自白2

作品:《天幕:开局自由搏击!

    【当”清君侧 靖国难”的大旗竖起时,道衍和尚在我耳边低语:燕王可知,这面旗要染多少血才能变成龙袍。】


    【我没有回答他,直到金川门洞开那日,我望着奉天殿的琉璃瓦突然想起父皇曾说的:】


    【皇位下铺的从来不是金砖,而是人骨。】


    【我身上的这件龙袍虽是金黄,却是血染而成......】


    大秦嬴政看着天幕上的朱棣摇身一变,身着铠甲,攻城掠地。


    他突然发现他与那朱棣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隐忍。


    那个朱棣隐忍了多久,才迎来这一刻的爆发。


    而他嬴政又是隐忍了多久才安稳的坐上了这个位置。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更加不能纳贡。这才是大明朝!】


    【迁都北京那天,我站在新修的午门城楼,被风卷着,居庸关外的沙石打在脸上。】


    【工部尚书宋礼,战战兢兢的说紫禁城耗银千万两,我指着运河上如蚁的漕船:看见那些粮食了吗?】


    【南方的稻米北运养兵,北方的战马南下戍边,这才是天子守国门的真义!!】


    大汉未央宫


    刘邦看得热血沸腾,猛地举起酒杯,对着天幕中朱棣的身影一饮而尽,他放声大笑:


    “哈哈哈!痛快!这天底下的英雄豪杰,真他娘的多得数不过来!”


    “大明!好一个大明!好一个‘天子守国门’!好一个永乐大帝!!”


    他重重将酒杯顿在案上,指着天幕,用他那带着点痞气的豪迈声音吼道:


    “乃公今天就把话撂这儿!论硬气,你小子是这个!”,他用力竖起大拇指。


    “乃公愿称你为最硬气的皇帝!!”


    大汉武帝年间


    汉武帝刘彻看着天幕,尤其是那句“南方的稻米北运养兵,北方的战马南下戍边”,眼中精光暴涨,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时空的知己。


    “好!好一个‘天子守国门’!!”他声音洪亮,带着强烈的共鸣,


    “寇可往,朕亦可往!你迁都戍边,朕横扫漠北!皆是男儿所为!痛快!!”


    “朕敬你这股气魄!!”


    嗯,希望你没有像我一样打空国库吧。


    天幕的画面上出现了如山如岳的巨舰,那是永乐朝的宝船舰队


    为首的主舰,巍峨如海上城池。钢铁般的船头,悍然劈开汹涌的波涛!


    浪花如暴雨般砸在厚重的船舷上,发出“轰——哗啦!”的巨响。


    【我遣使扬帆,远播国威于万邦!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其中最为令人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


    【世人称赞郑和宝船七下西洋的壮举,却不知我第一次见到麒麟(非洲长颈鹿)时的震撼。】


    【那畜生脖颈,伸的比奉天殿的盘龙柱还高,仿佛在嘲笑坐井观天的中原皇帝。】


    【于是我下令修《永乐大典》,要收尽天下奇书,此典,便是我的‘麒麟’!是我留给后世子孙的万世之基!】


    【既然陆上丝路已经断绝。那我便从海上再开条通天大道!】


    【而陆地上的威胁我也要彻底扫平,五次亲征漠北,我都是在与天对赌。】


    【他们都说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情,可我未曾有一刻胆敢告饶,一世命即万世命!】


    【我不要什么万全之策,我要这大明江山永世其昌!!】


    永乐年间


    朱棣盯着天幕,特别是那句“非洲长颈鹿”,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


    “咳,原来那奇兽,后世叫长颈鹿?”


    他回想起初见时那震撼又滑稽的扬景,心底难得浮起一丝尴尬:


    “朕当初还真当它是祥瑞麒麟来着……百官称贺,好不热闹!”


    “罢了!鹿也是瑞兽!何况生得如此奇伟……嗯,定是祥瑞无疑!”他捋须强自镇定。


    还有《永乐大典》,后世人既然提到了永乐大典,那就说明朕修永乐大典没有错。


    隋朝


    杨广猛地从御座上站起。


    “哈哈哈哈!说得好!痛快!!”他激动地指着天幕。


    “简直说到朕心坎里面去了。什么‘一代人办一代事’?什么‘万全之策’?统统是庸人自缚的锁链罢了!”


    “大丈夫立于天地,就当如这朱棣!开万世未有之业,建不世之功勋!!”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与不甘在他胸中激荡:


    “永乐大帝他朱棣做得,朕杨广——如何做不得?!”


    他攥紧拳头,望向殿外辽阔的天空,一个炽热的念头在心底疯狂滋长:


    朕要创下令万世瞠目的大功业来!!!


    【但是直到此刻,望着军帐中的烛火,在火光中我忽然懂得,蒙古人就像草原上的风,可以击退却永远无法征服。】


    【至少我看不到那一天了,榆木川的星空格外晴朗。】


    天幕之上,榆木川的夜幕低垂,星河如瀑,泼洒下亿万点清冷的碎钻。


    微风拂过旷野,带着草木的微凉气息,温柔地掠过肌肤,仿佛流淌的溪水滑过指尖。


    画面一转,军帐之中一位须发皆霜的老者,正卧于榻上。


    【恍惚间我好像听到大哥朱标在唤我:四弟 该歇了......】


    【我知道长城挡不住北元铁骑,但至少我让蒙古人记住了,汉家皇帝的马鞭能抽到斡难河以北。】


    【榆木川的夜风卷起案头的太祖实录,墨迹未干的篡字刺痛着我的眼晴。】


    【这史笔如刀终究是握在活人手里,只是不知后世史官会不会有人能懂我......】


    【摆了,身后之事。便任由后人评说吧。望着帐外逐渐泛白的天际,我知道属于我的时代结束了。】


    【我的手指深深抠进與图上的漠北草原,下了最后一道旨意:拟诏,朕去后,丧仪从简。各营按序撤回......】


    天幕之上,夜色如墨,星河低垂。


    朱棣端坐马背,缰绳轻挽,缓缓策入那片泼洒着亿万清辉的星海深处。


    他的身影,连同那匹沉默的战马,渐渐融入无垠的澄澈里。


    天幕之下,历朝历代人们都沉默了,他们跟随着天幕看完了,那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


    他们第一次感觉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大明洪武年间


    “老四,跪下!”


    朱棣一听这话,连忙跪下。


    朱元璋用复杂的神情看着跪下的朱棣。


    “老四,你做的很好。真的很好!但你给咱记住了,这个皇位是你大哥的,听明白了吗?!”


    “父皇,儿臣知道了,儿臣只想做大哥帐下的征北大将军!”朱棣的眼神中带着诚恳。


    “但若是以后你大哥,还有雄英那孩子,跟天幕上说的一样,意外的走了......”


    “你就是咱大明的太子了!!知道了吗?!”


    “是......是的,儿臣以后一定会好好干的。”


    朱棣被这一下子给整懵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你现在还不是太子呢,你就想好好干了!赶紧给咱起来!”朱元璋狠狠的瞪了一眼朱棣。


    “哦哦,好的。”


    旁边的朱标上前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笑着说道。


    “四弟,干的真不错,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呢。”


    “我看啊,你就是我大明的明太宗,当之无愧。对了,你以后可不能称祖了。不然的话,大哥就要抽你了!”


    朱棣心里那叫一个委屈。


    “大哥,你是知道我的,我怎么可能称祖呢?一定是后面哪个不孝子孙干的!!”


    “不过我也没想到未来的我会变成这个样子,太提气了。死在马背上的皇帝听着就提气!!”


    马皇后又轻轻地拍了拍朱棣的脑袋,


    “说什么死不死的,太不吉利了。”


    朱元璋此时正在思考朱棣应该怎么办?送往北境是不太行了。万一被刺杀了......


    到最后,他别连一个能传承皇位的人都找不到。那就尴尬了。有了!!


    “老四,你不是修了那个什么《永乐大典》吗?从今天开始,你有空就在皇宫里面修书吧。顺带着有空咱也教导教导你。”


    “嗯,给咱修一个《洪武大典》出来。”


    朱棣脑子一转,反应过来。


    “爹,我不会修书啊!而且那不是《永乐大典》吗?怎么......”


    马皇后此时瞪了一眼朱元璋。


    “重八,都这么大人了,还抢小孩子的功绩。”


    “这......妹子。欸,行吧,朱棣你就在皇宫里面修那个《永乐大典》。给咱认真的修,别丢了咱的面子。”


    “可是,爹我真的不会......”


    “少废话,让你修,你就修!”


    “好的,爹。”朱棣缩了缩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