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6 章 去府城

作品:《科举兴家:带着全家改换门庭

    孙书川顿时松了一口气。


    差点,差点他就落榜了。


    这一次县试只录取24人,他排在23,也不知是好是坏?


    在云梦县这样的小县城都排不上号,去了府城更是悬了。


    不过,孙书川还是决定去府城走上一遭。


    万一……万一府试的题都是他熟识的……那回来的他可就是童生了!


    当然,就算没考过,也当去长长见识了。


    孙书川自顾自地想着。


    至于沈叶初和顾远丰,排名都算是靠前,对府试来说,还是有希望的。


    两人排在顾远山之后都有希望,更不用云梦县第一的顾远山了。


    如今,顾远山算是孙秀才眼中云梦县内最有可能考上秀才的人选了。


    年纪小,头次下场就能拿到这样的好成绩,不可谓不是少年英才。


    就算此次院试没过,日后,他总会考上的。


    孙秀才很是看好顾远山。


    ……


    既然知晓了成绩,孙秀才便将四人赶回家去,让其与家人商量一下去府城的事宜。


    届时去府城参加府试,一来一回,加上考试和等待成绩的日子,拢共得耽搁上一个月的时间。


    孙秀才要在学堂教书,是走不开的。


    唯一能做的,便是为几人联系好靠谱的车队。


    他毕竟是云梦县的秀才夫子,手底下的学生虽然没能考上秀才,但去府城参加考试的学子也不少,自然是有认识的车队的。


    当务之急,还是让顾远山等人回去与家中父母商议此事。


    ……


    获得孙秀才批假的四人,当天便收拾东西回了家。


    孙秀才说了,让他们回家准备好,等时间一到就出发去府城,不需要再来学堂了。


    距离府试还有差不多两个月,他们需要提前半个月动身,便还有一月有余的时间。


    说长也长,说短倒是也短。


    对于顾远山这种家近的家庭来说,自然是足够的。


    但对于沈叶初这种路途遥远,家中又无可靠长辈陪同的人来说,一个月的时间便不算充裕。


    府城离云梦县不算近,顾远山等人都是家中大力培养的读书人,自是不会放心让他们独自前往。


    虽说有夫子联系的车队,也有同窗作伴而行,但总归不是家里人。


    顾远山早就与顾三水和余氏商量过了,等他府试可以由顾三水陪同他一起去。


    而余氏总归是女子,出行与车队一起走,总是不方便的。


    何况,顾家众人其实都没有去过府城。


    当年顾海生去府城考试,是顾远山太爷爷跟着去的,顾云生没有去过。


    顾云生都没去过,顾家三兄弟自是不可能去过的。


    顾远山怕到时候顾三水和余氏都要一起去,不说车费贵,就说去了府城他要考试,怕也顾不上两人。


    他也想自己一个人去就成,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余氏不可能会放心。


    所以,最好便是顾三水跟着去就成。


    而顾远丰本就参加过一次府试,如今想来不是他娘家小舅陪着去,就是顾一木陪着去了。


    孙书川是孙秀才的族人,孙秀才自是会安排妥当。


    唯有沈叶初,年岁不大,家中却只有寡母当家。


    不说女子出行的不便,据顾远山所知,沈母身体并不算好,他们这一路去府城,免不得要风餐露宿,怕是沈母承受不住。


    这一次沈叶初回去,想来也是要与族人商议,找个可靠的长辈陪着他一同去府城的。


    不要小看了这陪同的人选。


    要知道沈叶初县试名次并不算低,他爹又是秀才,他念书也勤奋。就算这一次没考上秀才,童生也是很有可能的。


    注定有出息的娃娃,谁出的钱多,谁陪着他一同去府城,这里面的好处可是多多的。


    只要沈叶初日后考上了,这陪着去的人可不就跟着受益了嘛。


    他才十几岁,平日里又只读书,人情往来甚至都不如顾远山,此次回去估摸着还得慢慢来。


    不过这些顾远山倒是不需要担心太多,因为他已经搭乘牛车回了家了。


    ……


    看着村口熟悉的大榕树,顾远山提起书箱,朝赶车的老叔挥了挥手,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里走。


    偶尔遇到村中妇人,还会热情地与他打招呼,问他回家来是有什么事。


    当然,他去参加科举的事,家中瞒得紧,村里人并不知晓。


    也幸好他们不知道,要不然顾远山都要怀疑自己这一路要被他们的夸赞吞没了。


    笑话!云梦县第一可不是人人都能考的。


    何况顾远山年纪还小,如此成绩已是了不得。


    虽然是大喜事,但顾远山并不想广而告之。


    万一自己府试没过,这县试第一也是个笑话。


    还是不要冒险了。


    当然,这也不是他瞧不起自己,而是云梦县这十几年来就是如此。科举上就像中邪了一样,竟无一人考上秀才的。


    顾远山也怕自己冲不破这个桎梏。


    幸好顾家当家的顾云生和李氏心中也是有分寸的,不会将顾远山科举的事到处宣扬。


    不然到时候将牛皮吹上天了,不仅影响顾家的名声,还会让顾远山本人受挫。


    ……


    顾远山埋头就往家的方向走。


    终于在走了一刻钟后,他看见了自家院子的大木门。


    顾远山脚步都轻快了几分,走到院门口时,还没等推门,就听见院里传来余氏的声音。


    “哎!也不知道小山子考得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回来?”


    紧接着是顾三水的劝声:“别急,县试人多,说不定还要过几天才出成绩,而且小山子才去学堂几天,哪有那么快就回来的?”


    “也是。”余氏拿着抹布擦了擦手上的木椅,给自己打气,“小山子念书这么认真,县试指定没问题,咱们再等等。”


    虽是这样说,她心中还是忧心忡忡。


    小山子年纪还小,万一没考过,可不得委屈上了吗?小山子从小就沉稳,读书也是一帆风顺,如今要是受挫,自己这个当娘的都不知道该如何开解了……


    顾三水不知道余氏心中担忧,安慰道,“你这样想就对了,小山子一定可以的。”


    他对自己儿子自是有信心的。


    当年顾远丰就是顾远山这个年纪去参加过童生试。


    他那时候都没有顾远山成绩好,县试都能过,何况如今的将他比下去的小山子呢?


    顾三水已经想到儿子回家来催促他准备去府城考试的事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