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表演才艺
作品:《恶女人设崩塌后,她深陷团宠修罗场》 “这样看来,惠安公主并非一时兴起。”开口的是一品诰命夫人威远将军的夫人。
威远将军战功赫赫,和夫人膝下一儿一女,女儿早产,天身体弱,一直闭门修养。
“皇兄已经答应凝儿,若是三月后女学的学生能够通过他的校考,女学的学生同样享有和国子监生一样的待遇。”上官凝悠悠开口道。
全场哗然,女学的学生同样享有和国子监生一样的待遇,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主的意思是,女子也能科考?”威远夫人忍不住问。
上官凝点头:“自然,只要三月后能够通过皇兄的校考,女子也可凭本事上朝为官。”
“简直是胡闹!” 礼部尚书夫人猛地拍了下桌案,银钗上的珠串都震得发颤。
她出身儒学世家,最讲究 “男女有别”,此刻脸色涨得通红:“国子监生是要考经义、论时政的,女子连《论语》都未必能背全,怎么同男子同朝为官?真要让她们进了衙门,怕是连升堂时的规矩都弄不清!”
旁边的吏部侍郎夫人立刻附和:“礼部夫人说得是。女子心思细没错,可朝堂不是绣房,断案不是绣花 ,去年有个县丞断错案,被百姓扔了烂菜叶,难道要让女学生也去受这份罪?再说,她们总要嫁人,刚学会本事就回家生儿育女,不是白糟蹋功夫?”
这话戳中了不少保守夫人的心思,纷纷点头:“是啊,女子哪能抛头露面去当官?”
“真要让她们进了官场,怕是要被人笑话大禾没男子了!”
她看向吏部侍郎夫人:“嫁人后白学本事。周老夫人今年六十岁,年轻时在翰林院帮着编书,嫁人后也没停下。现在她还能教学生律法,难道也是白糟蹋功夫?”
“你提周老夫人做什么!” 礼部尚书夫人气得发抖,“她是特例,能当寻常女子比吗?”
“特例也是人做出来的。” 上官凝的声音陡然清亮,“若没人敢当第一个特例,哪来的‘先例’?就像蒋将军,从前谁信女子能上战场?可她现在成了大禾唯一的女将军,难道不是让后来的女子,多了个‘能做到’的盼头?”
蒋欢没想到上官凝会提到她,居然还是夸她的话,一时间神色复杂,有些别捏。
一直没说话的威远将军夫人突然开口:“我倒觉得,不妨让她们试试。”
她看向太后,语气诚恳:“我家小女身子弱,不能出门,若女学能教她识字算账,哪怕将来不能当官,能自己管着嫁妆、不被人欺负,也是好的。”
这话让不少有女儿的夫人沉默了,谁不希望女儿能有自保的本事?
礼部尚书夫人还想反驳,却被太后用眼神制止了。太后看着那些悄悄点头的夫人,心里清楚,再反对只会显得自己固执。
“既然陛下有旨,哀家自然不会拦着。”
太后的指尖在玉如意上摩挲着,目光突然转向上官凝,带着几分审视,“但女学要立得住,创办人首先得让人信服。惠安,你自小不爱读书,琴棋书画更是一窍不通,连请安时都能记错时辰,这样的‘无才无德’,怎么当女学的表率?”
这话直戳上官凝的痛处。
殿内瞬间安静,连呼吸声都轻了几分。
上官凝握着账册的手指紧了紧,却没慌乱:“太后说的是,凝儿从前确实荒唐。但女学的表率,从来不是靠琴棋书画,是靠能不能办成事。”
“就像蒋将军不会弹琵琶,却能守住边关;周老夫人不会跳舞,却能编出律法教材,她们靠的是本事,不是才艺。”
“强词夺理!” 太后把玉如意往案上一磕,“连《女诫》都背不全的人,也配谈‘表率’?今日,你若不能当众表演一项才艺,证明自己并非‘无才’,这女学的事,就还得再议。”
她算准了上官凝不会这些。
宫里谁不知道,惠安公主不学无术,让她学琴,把琴砸了,让她学画,把墨泼在了先生身上。
上官凝依旧一脸淡定,但心里清楚,太后今天不搞到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才艺?她能有什么才艺?
背乘法口诀算吗?
对啊!她怎么忘了,还有乘法口诀!
威远将军夫人刚想替她说话,就见上官凝笑了:“太后要才艺,凝儿倒能作首诗,只是这诗和算术有关,怕是不合宫宴的风雅。”
太后挑眉:“哦?算术也能作诗?你若能作出来,哀家便算你过了这关。”
她料定上官凝是在拖延,算术枯燥,哪能入诗?
上官凝顿时张嘴,开嗓:“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清脆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满殿人都愣住了。这口诀生僻又直白,谁也没听过。
“这是什么?念经吗?” 有位千金忍不住笑出声,“既不押韵,又没意境,哪算才艺?怕不是临时编的吧?”
礼部尚书夫人立刻附和:“果然是不学无术!拿这种莫名其妙的东西来糊弄太后!”
连几位原本动摇的夫人都皱起眉,这口诀听着确实像瞎编的,既不像诗,又不像经,倒像是随口念叨的数字。
直到背完 “九九八十一”,她才停下,胸有成竹:“这是乘法口诀,学生们算账时,若能背熟这个,再复杂的数目或许都能算得又快又准。”
“哼,说得倒好听。” 太后冷笑,“不过是些数字堆砌,能有什么用?我看你就是编不出来正经才艺,才拿这个凑数!”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夫人突然站起身。
“等等!公主,您刚才说的‘三七二十一’,是何解?”
上官凝早料到会有此问,她走到桌案前拿起笔,在空白宣纸上画了三排圆点,每排七个:“夫人您看,这是三排圆点,每排有七个。若一个一个数,得数到二十一才知道总数,这就是‘三七二十一’。”
她又画了五排圆点,每排九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