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宫宴

作品:《恶女人设崩塌后,她深陷团宠修罗场

    世家千金都惊讶的看着她,似乎没想到她能说出这么骇人听闻的话来。


    “你想让学生们做什么?真要去衙门当差?”有人忍不住出声道。


    “不一定去衙门。” 上官凝笑笑,“绣坊的娘子可以学算账,免得被掌柜坑;粮铺的女儿可以学律法,知道怎么告倒缺斤少两的粮商;就算是普通农户的女儿,学会识字记账,也能把自家的田种得更明白。”


    上官凝见她们神色动摇,继续道:“我办女学,不是要让她们都去当官,是要让她们有选择。可以选嫁人,也可以选做事;可以靠丈夫,也可以靠自己。”


    “这才是女子的体面,不是吗?”


    有几位千金悄悄点头。


    张千金攥着团扇的手指松了松,眼里的委屈渐渐变成了若有所思。


    “放肆!”


    一声厉喝从殿后传来,珠翠碰撞的声响由远及近。


    太后扶着李嬷嬷的手走出来,目光像淬了冰,直直落在上官凝身上。


    “哀家倒不知道,这慈宁宫的宫宴,竟成了惠安公主宣扬‘女子不必嫁人’的地方。” 太后在主位坐下,玉如意重重磕在案几上,“女子的体面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不是抛头露面说这些惊世骇俗的话!”


    上官凝对上太后的眼神,知道自己之前在她面前装傻卖乖的招数没用了,干脆也不装了。


    她躬身行礼,语气却没半分退让:“回太后,凝儿说的是‘有选择’,不是‘不必嫁人’,就像太后当年辅佐先皇,既能打理后宫,又能为朝堂分忧,这不也是一种选择吗?”


    “你也配和哀家比?” 太后冷笑一声,“哀家是太后,你是公主,身份不同,规矩也不同。”


    “寻常女子若都学你这般,不愿嫁人,不愿生子,这天下岂不是要乱了套?”


    “太后说笑了。” 上官凝抬眸,目光坦荡,“愿意相夫教子的,女学绝不强求;可那些想学本事的,女学也该给她们机会。”


    “捐粮的绣坊娘子,她们没嫁人,却救了上千百姓 ,这样的女子,难道不该被认可?”


    “你这是在教训哀家?” 太后的脸色沉得能滴出水,“你办女学,哀家本就不赞成。如今看来,果然是办得心思不正,竟教唆女子不守本分!”


    “太后若觉得女学‘心思不正’,可以去查。” 上官凝朗声道,“学生们读的是律法,算的是账目,学的是如何堂堂正正做人 !”


    “这些,哪一样是‘不守本分’?”


    她顿了顿:“若守本分就是困在闺阁里,连字都不能识,连账都不能算,那这样的本分,不学也罢。”


    “你——” 太后气得发抖,指着她的手都在颤,“好个牙尖嘴利的丫头!从前自己行事荒唐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要拉着全天下的女子下水。”


    “太后娘娘。” 上官凝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您说女子的体面是相夫教子,可若是连自家的账目都算不清,被人骗了银钱、吞了田产,又如何能安稳操持家务?”


    “就像去年城南的王夫人,丈夫早逝,族人想吞她的嫁妆,她却连田契上的亩数都认不全,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产被抢,若是她能识些字、懂些律法,何至于此?”


    在场的几位夫人脸色微变,谁没遇见过管家时被下人糊弄的事?


    只是从前都觉得 “女子不必懂这些”,此刻被上官凝点破,竟有些心惊。


    “所以女学教算账、教律法,从不是要让女子‘不守本分’,是要让她们能守住自己的本分。” 上官凝的目光扫过那些神色微动的千金,“就像绣娘要学针法才不会绣错花样,女子也要学些本事,才不会在生活里栽跟头。”


    太后依旧冷着声:“巧言令色。有本事,就别光说不做。”


    “凝儿正有此意。” 上官凝像是早有准备,对殿外扬声道,“把东西带上来。”


    只见七月领着十个女学生走进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个红木托盘,上面放着算盘和账册。


    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浅青色襦裙,脊背挺得笔直。


    “惠安见过太后,见过各位夫人。” 上官凝屈膝行礼,声音清亮,“今日给各位带来的不是琴棋书画,是我们女学新学的‘速算’。十把算盘一起算,能在一炷香内算出江南赈灾的粮款账目,各位要不要试试?”


    殿内瞬间安静了。


    世家夫人们面面相觑,谁也没见过带算盘参加宫宴的。


    太后的脸色沉了沉:“哀家请你来赴宴,是让你讨个喜气,不是让你在这里算账目,成何体统?”


    “太后此言差矣。” 上官凝抬眸,目光坦荡,“江南水患刚过,百姓还在等着赈灾粮,这账目算得清楚,才能让粮食尽快到百姓手里,难道不是最大的喜气?”


    “哼!”太后冷笑一声,“哀家倒要看看,你这些女学生,能有什么本事!”


    很快就有帮来桌案和账本。


    上官凝拍手:“开始。”


    十把算盘同时响起,噼啪声像急雨打在青瓦上,整齐又利落。


    阿绣站在最前面,指尖在算珠上翻飞,不过片刻就报出个数字:“江南苏州府的赈灾粮缺口已补上三成,还余七百二十八石未到!”


    这数字竟和户部刚呈给上官玄的密报分毫不差。


    坐在太后下首的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夫人脸色微变,忍不住问道:“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


    阿绣屈膝行礼,声音不卑不亢:“回夫人,我们每天都练四个时辰算盘,算的都是真实账目。”


    一炷香刚燃尽,学生们就齐刷刷停下算盘,将最终账目呈了上来。


    上官凝接过账目,递到太后面前:“这些账目我们已核对三遍,若太后不信,可请户部的大人来查验。”


    太后看着那页字迹工整的账目,又看了看殿内夫人们眼里的惊叹,心下微沉。


    她本想让上官凝出丑,反倒让她借着这些丫头,在世家面前露了个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