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赏菊宴

作品:《夺臣妻:疯批帝王他强取豪夺

    听得这话,宋尔雅瞪大了眼睛。


    主持宫宴,尤其是赏菊宴这般重要的场合,向来是皇后或资深贵妃的职责,如今交到她这个新晋贵妃手上,无疑是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


    宋尔雅下意识地想推拒:“母后,臣妾初入宫廷,于规矩礼仪,人事安排皆不熟稔,恐难当此重任,辜负母后期望,不若由母后掌总,臣妾从旁学习,也好过在当日丢人现眼。”


    “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要是只想着从旁学习,你何时才能挑了大梁?”太后的眼底闪过了两分不悦,“哀家既然将此事交给你,自然是信你能将此事给处理好,不成想你自己先打了退堂鼓。”


    说罢,她端起了一旁的茶盏,轻嘬一口。


    宋尔雅的确懂规矩,只是论起识大体,终究还是差一点的。


    “是,臣妾明白了。”宋尔雅自是看出了太后的不满,只得将此事应下。


    夜色茫茫,一轮孤月挂在天际,竟是格外耀眼。


    崔嬷嬷已经在廊下久候了,见人出来,连忙迎了上来,问道:“娘娘,太后娘娘可说了些什么?”


    “太后叫我负责过几日的赏菊宴。”宋尔雅忧心忡忡。


    她到底是才入宫,就连京中的贵妇都认不齐全,还要负责思舟的身子,的确是有些吃力。


    可太后开口,她只能应下。


    崔嬷嬷看出她心中所想,笑道:“太后娘娘这是看重您呢,虽说宫里有些嫔妃,可却是连陛下的面都没见过的,遑论生子,打理后宫,要是娘娘办好了这差事,太后娘娘另眼相看,对娘娘日后立后也有帮衬。”


    宋尔雅微微颔首,可心里总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她二人正准备回永宁宫去,后头出来传来了宫女的声音:“贵妃娘娘且等一等,太后娘娘还有事要吩咐。”


    宋尔雅顿住了脚步。


    “太后娘娘说了,皇长子自小在西北长大,不懂宫中的规矩,所学也不合宫中仪制,正巧贵妃娘娘近来事务繁忙,只怕也无心教养,从明日起还是将皇长子从来太后宫中教养吧。”


    宫女说完这话,宋尔雅几乎是想都没想便开口拒绝:“不妥。”


    “思舟离不得本宫,要是来了太后宫中难免会不适应的。”


    “娘娘。”崔嬷嬷连忙上前拉了拉她的衣袖,提醒她失仪了,随后才对着那宫女笑道,“皇长子到底年岁小,身子还没大安,贵妃娘娘是怕他来了太后宫中,闹得太后娘娘心烦,还请姑娘同太后娘娘说明白才好。”


    宫女微微颔首,笑道:“太后娘娘自是知道贵妃与皇长子母子情深,也不会将皇长子抱过来养,只需每日巳时,申时将皇长子送过来交由太后娘娘教养就是。”


    听得这话,宋尔雅才松了口气,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失态了。


    “是,臣妾谨遵太后懿旨。”


    话音落下,宫女便告辞离开了。


    崔嬷嬷这才上前一步,道:“贵妃娘娘这便不必担忧了,太后在宫中多年,最懂规矩,由她教养小皇子,必然不会有错的。”


    “说的也是。”宋尔雅点头。


    二人快步回了永宁宫去。


    “娘娘,您先小坐一下,奴婢去给您斟杯茶来,喝些安神的,夜里也好入眠。”崔嬷嬷说完之后就转身往外走去。


    宋尔雅出言唤住了她:“不急,崔嬷嬷,你把往年的宴会单子寻来让我看看。”


    “娘娘不必这么着急,等明日那些尚仪局的女官来了,您再细细地问她们就是了。”崔嬷嬷先是愣了一下,而后笑着回头,“方才乳母来报,小皇子已经睡下了,娘娘也早些休息吧。”


    宋尔雅叹息一声:“话是这般说没错,但是她们讲的是她们自己的,我总得有些自己的东西才是,而且我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多学一些肯定是没错的。”


    “是这话,是这话。”崔嬷嬷拍了下手,“倒是奴婢目光短浅了,没有娘娘看得深远,奴婢这就给您把单子寻来。”


    崔嬷嬷说完之后就脚步匆匆地行了出去,约摸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就带着几本册子又赶了回来。


    “娘娘,非是掌管册子那边的人不给您这个面子,但是他们说只能给您近两年的,更古早的,就需要女官点头了。”崔嬷嬷说着话就把手中的册子递了上去。


    宋尔雅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开口:“不妨事,我就看看这几本也就够了。”


    外面繁星点点,时不时还会滑过一两颗流星,给夜里又多添了几分黎明。


    屋内的宋尔雅略感失望地合上就手中的册子,叹道:“我原以为看看别人的布置会触类旁通,却没想到是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娘娘,宫中向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宁可什么都不做,也不能犯错。”崔嬷嬷上前接过了她手中的册子。


    宋尔雅恍然大悟,如此便解释得通了,但是她可不想当那般固步自封的人,既然如今把球交到了她的手上,那她就一定要整出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来。


    “那样未免有些太无趣了,总是千篇一律的话,看都要看腻了。”宋尔雅打定主意之后挑起了话头。


    崔嬷嬷笑呵呵地轻声开口:“虽然确实是这样,但是娘娘这话只在永宁宫中说说也就罢了,切莫再外面说,不然难免会引来某些人的不满。”


    “我自是不会到外面乱说。”宋尔雅点了点头,末了又话锋一转,“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看了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之后,我倒是有了一个好主意。”


    崔嬷嬷好奇询问:“不知娘娘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近来各个洲郡都不太平,北方雨水偏多,不少人都患上了伤寒,而南方最近又酷热难耐,每天中暑的人也不在少数,我在想,能不能将医药融进这场宴会当中,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宋尔雅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崔嬷嬷点却是有几分担忧:“京城当中少见这些事情,娘娘的想法属实不错,但可能起到的作用没有娘娘认为地那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