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夜忙推稻种,府定姬妾规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夜色渐浓,北郊的空地上却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荀彧与贾诩正指挥着人手有条不紊地搬运稻种,一辆辆马车装满沉甸甸的麻袋,在火把的映照下缓缓驶离,朝着洛阳城内外的村落而去。


    今夜对于荀彧等人而言,注定是个无眠之夜,可无论是负责调度的官吏,还是帮忙搬运的士兵,脸上都带着一种莫名的期待,没人有半句怨言。


    刘度麾下的军队本就是精锐之师,再加上愿力的潜移默化,忠诚与执行力早已深入骨髓。


    他们深知,主公此举关乎洛阳的安危,关乎千家万户的生计,哪怕彻夜操劳,也甘之如饴。


    刘度站在一旁,看着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心中颇感欣慰。


    他走到荀彧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文若,杂交水稻的种植方法与寻常稻种略有不同,我再跟你叮嘱几句。”


    荀彧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听着。


    “这稻种耐旱耐涝,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哪怕是贫瘠之地也能生长……”


    荀彧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记下,还让身旁的主簿拿出笔墨,将刘度的话记录下来,生怕有所遗漏。


    “主公放心,属下定会将这些要点写成文书,分发到各村落,确保每个农户都知晓。”


    刘度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便好。推广之事就拜托你了,我先回府了。”


    说罢,刘度转身登上马车,朝着大将军府的方向驶去。


    车厢内,他靠在软垫上,脑海中却在思索着杂交水稻的利弊。


    这稻种产量虽高,适应性也强,可最大的问题便是无法留种,每次种植都需要新的种子,这意味着日后必须持续消耗愿力兑换,绝非长久之计。


    “这玩意终究只是应急用的,口感也远不如传统水稻细腻。” 刘度低声自语。


    穿越前他就曾听闻,杂交水稻在饥荒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却并非百姓日常食用的首选。


    等日后愿力充足,还是要在改良传统水稻、研发高效肥料与耕作工具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量,那才是长久之策。


    不过眼下,能有这杂交水稻解决燃眉之急,已是幸事。


    东汉的底层百姓,平日里能吃上野菜喝碗稀粥就已是奢望,哪里会挑剔口感?


    只要能填饱肚子,这稻种便是他们眼中的神物。


    马车行驶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大将军府。


    刘度刚走进府门,管家便迎了上来,躬身行礼:“主公,您回来了。”


    “何事?” 刘度问道,看管家的神情,似乎有话要说。


    管家连忙说道:


    “回主公,那位貂蝉姑娘已经安置在西跨院了。只是关于她的月钱和伺候的丫鬟规格,属下不知该按什么标准安排,特来请示主公。”


    说罢,管家偷偷抬眼看向刘度,眼中带着几分好奇。


    今日晚间他曾远远见过貂蝉一面,那容貌身段,简直如天上的仙女一般,他本以为主公定会给她极高的待遇,故而特意前来请示,不敢擅自做主。


    刘度闻言,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马车中貂蝉那妖娆的身段,还有她主动迎合时柔若无骨的触感,心中竟有几分燥热。


    下意识地,他便想让管家按照最高规格安排,给她丰厚的月钱,再配上几个伶俐的上等丫鬟伺候。


    可转念一想,貂蝉乃是王允送来的眼线,系统面板上显示她的好感度,在马车缠绵之后也不过才六十点,显然并未真心归顺。


    对于这样心思不纯的女人,若是给予过高的待遇,只会让她得寸进尺,甚至可能暗中传递消息给王允,得不偿失。


    “就按最低规格来吧。” 刘度压下心中的杂念,语气平淡地说道,


    “月钱按普通侍妾的一半发放,每日让她到邹氏那里敬茶请安,听从邹氏的管教。至于丫鬟,安排两个下等的就行了,能打理日常起居便好。”


    管家顿时呆住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愣在原地半晌没有反应。


    那位貂蝉姑娘美得跟个妖孽似的,主公竟然只给她最低规格的待遇?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怎么?有问题?” 刘度见管家迟疑,眉头微微一挑。


    管家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躬身说道:“属下不敢,属下这就去安排。”


    心中却暗自嘀咕,主公的心思当真是难以捉摸,这般绝色美人,竟如此对待。


    刘度不再理会管家的疑惑,径直朝着内院走去。


    他很清楚,对付貂蝉这种女人,绝不能一味纵容。


    给予最低待遇,既是对她眼线身份的敲打,也是一种试探。


    若是她安分守己,日后再逐步提升待遇也不迟;若是她敢有异心,这般低的规格,也方便掌控,不至于造成太大损失。


    更何况,让她每日去给邹氏请安,也是有意为之。


    邹氏虽是妾室,却入府较早性情沉稳,也颇得刘度信任。


    让她管教貂蝉,既能让邹氏感受到尊重,也能借她的手监视貂蝉,可谓一举两得。


    回到卧房,刘度换下朝服,换上一身宽松的常服,躺在榻上却毫无睡意。


    这乱世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既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又要洞察人心,平衡各方势力。


    函谷关的攻克,让他打通了西进的门户;杂交水稻的推广,让他有了稳固后方的底气;而对貂蝉的敲打,则是他防备内患的一步棋。


    “路还长着呢。” 刘度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董卓在长安虎视眈眈,袁绍在河北积蓄力量,天下诸侯各怀异心,想要逐鹿天下,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卧房,照亮了桌上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方势力的分布。


    刘度知道,明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处理,西凉降卒的整编、新骑兵的组建、朝堂官员的调整…… 每一件都关乎他的大业。


    他闭上眼睛,强迫自己休息,养精蓄锐,以应对明日的挑战。


    而西跨院的房间里,貂蝉正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憔悴的模样。


    她从被送入府中,便一直待在这房间里,除了两个粗手粗脚的小丫鬟送来简单的吃食,便再无人问津。


    她不明白,刘度在马车上对自己颇为享受的样子,为何回府后却对自己如此冷淡,连个像样的伺候丫鬟都没有。


    “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惹他不快了?”


    貂蝉心中暗自揣测,脸上露出几分不安。


    她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美貌,至少能在将军府中获得一席之地,没想到竟是这般待遇。


    正在这时,房门被推开,一个老妈子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说道:


    “貂蝉姑娘,明日起,你每日清晨需到邹夫人院中敬茶请安,不得有误。”


    说罢,便转身离开了,根本不给貂蝉问话的机会。


    貂蝉看着老妈子的背影,心中愈发不安。


    她隐隐感觉到,自己在将军府的日子,恐怕不会像想象中那般顺利。这个刘度,远比她想象中更难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