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虎贲藏锐,愿力淬军
作品:《三国:言出法随,截胡何太后》 议事堂内的烛火跳动着,将众人的影子映在斑驳的墙壁上。
刘度那话音刚落下,荀彧最先反应过来,他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恍然,随即化为更深的敬佩。
他想起之前虎贲军操练的新兵模样,显然是刘度特意嘱咐。
原来从一开始,那所谓兵力紧张的表象,竟是主公布下的烟雾弹。
这般不动声色的布局,既麻痹了潜在的敌人,又能在关键时刻拿出底牌,这份心思,实在令人叹服。
“主公深谋远虑,属下不及。” 荀彧放下酒杯,躬身行礼,语气里满是真切的钦佩。
他主管内政,最清楚一支精锐军队对洛阳的意义,如今得知虎贲军并未因分兵而削弱,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荀攸也皱着的眉头舒展了几分,却仍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思虑。
他看向刘度,语气诚恳:
“主公既有后手,那洛阳防务自然无忧。只是…… 函谷关那边,虽有典韦将军和属下,却仍需足够的粮草支撑,不知主公此前提及的杂交水稻,何时能落实?”
他口中的正是刘度之前偶尔提及的杂交水稻。
荀攸深知粮草对战事的重要性,若这粮种真能如主公所言那般高产,那西出长安便有了底气;
可若只是口头承诺,怕是难以支撑长期作战。也正因这份顾虑,他信息中的好感虽高,却始终停留在95点,未能满值。
刘度心中了然,却并未多做解释,只是淡淡笑道:“公达放心,粮种之事,我自有安排,绝不会误了大事。”
他清楚,此刻再多的承诺也不如实际成果有说服力,等杂交水稻种下,用收成说话,自然能打消荀攸的顾虑。
贾诩坐在角落,端着酒杯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杯沿,眼底毫无波澜。
他早就察觉虎贲军的兵力紧张有些刻意,以刘度的行事风格,断不会让洛阳陷入真正的空虚。
此刻证实了猜想,也只是在心里暗道果然如此,对刘度的好感依旧稳定在92点,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这老狐狸向来谨慎,唯有实实在在的功绩,才能让他彻底信服。
许褚和典韦则是一脸茫然,他们刚加入,不知道之前的兵力紧张是怎么回事,只看到荀彧、荀攸对刘度愈发恭敬,便也跟着附和。
许褚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俺就说嘛!主公怎么会让洛阳没兵守!原来都是装的!”
典韦也重重点头,黝黑的脸上露出认同的神色,对刘度的信任感又多了几分。
刘度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不动声色地扫过脑海中那串只有自己能看见的好感度数值。
荀彧 100 点,荀攸95点,贾诩92点,许褚100点,典韦100点。
看着许褚和典韦那满值的好感度,他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两位直肠子的猛将,果然最是纯粹,只要让他们见识到实力、感受到信任,便会毫无保留地归顺,比起贾诩那般需要长期试探的老狐狸,倒是省心不少。
“时候不早了,各位都先回去歇息吧。” 刘度站起身,挥了挥手。
“属下遵命!” 众人齐声应诺,纷纷起身告辞。
许褚和典韦走在最后,路过刘度身边时,许褚还不忘抓起一块没吃完的肘子,含糊不清地说:“主公,俺明天一早就去接管亲卫!”
典韦也瓮声瓮气地补了句:“属下明日卯时便带兵出发!”
刘度笑着点头,看着两人魁梧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转身走向内堂。
议事堂内的烛火被风吹得摇曳,他随手将其拨亮了些,目光扫过案上堆放的军情文书,最终落在了墙角的阴影处。
那里藏着影卫留下的暗记,提示河北那边暂无张郃、赵云的消息。
“急不来,急不来。” 刘度轻声自语,紧接着刘度查看起了自己的信息。
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淡蓝色光幕悄然浮现在眼前,上面清晰地显示着:愿力:408750。
刚才在宴会上说剩下的虎贲军都是精锐,并非随口妄言。
他早就计划好用愿力将剩余的四千虎贲军强化为无敌之师,只是一直等着愿力凑齐。
今日经过一天的发酵,百姓对他平定二贼爱民如子的称颂越来越多,愿力也终于接近 40 万,刚好够完成强化。
“确认消耗40万愿力,实现四千虎贲军为无敌之师。” 刘度在心中默念。
几乎在他念头落下的瞬间,光幕上的数字飞速递减,最后只剩下零头。
同时,一道冰冷的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消耗40万愿力,四千虎贲军为无敌之师,已实现】
“又见底了啊。” 刘度看着光幕上归零的数字,无奈地摇了摇头。
自从拥有系统以来,愿力就像流水一样,刚攒起来就立刻用掉。
之前灭董卓、败袁绍用了一批,如今强化士兵又用了一批,口袋里始终留不下余粮。
他走到窗边,望着城外虎贲军营的方向,那里此刻一片寂静,只有巡夜士兵的脚步声偶尔传来。
没人知道,这支看似寻常的军队,已经在无形之中蜕变成了足以横扫乱世的精锐。
“接下来,就该凑齐愿力强化降兵,还有具现杂交水稻了。”
刘度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有了无敌的虎贲军,再加上高产的杂交水稻,粮草和兵力这两大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到那时,别说西出长安灭董卓,就算是与河北的袁绍、关东的诸侯抗衡,也有了底气。
只是一想到袁绍坐拥河北粮仓,刘度就忍不住有些羡慕。
袁绍凭借祖辈积累的底蕴,一出手就能召集十万大军,粮草更是源源不断;
而自己只能靠着愿力一点点积累,每一步都要精打细算。这般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
“不过也好,” 刘度自嘲地笑了笑,“越是艰难,越能磨练心性。袁绍那等靠家底的,迟早会败在自己的傲慢上。”
他转身回到案前,拿起荀彧送来的流民安置册,仔细翻看起来。
册子里记录着每一户流民的姓名、籍贯和需求,荀彧做得极为细致,连哪家缺耕牛、哪家有病人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刘度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有这样的能臣辅佐,就算底蕴差些,又有何惧?